牛市過度看漲,熊市過度看跌

新的歷史性底部已經形成。歷史上見底之後,3個月內主要指數平均上漲17%左右。

在悲觀的情緒中,《底部系列》理性認識市場。上半年的市場情緒,從謹慎、悲觀、極度悲觀乃至恐慌。正如格雷厄姆所說,“牛市過度看漲,熊市過度看跌”。當市場陷入單邊情緒後,投資者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投資者聽到的,都是自己想聽的。在6月中旬後極度悲觀的情緒中,我們推出底部系列報告,理性認識市場。自6月11日《歷史上的A股底部是什麼樣的》後,底部系列已經發布四篇報告。本篇報告是第五篇,重點分析市場是否見底,見底之後能否樂觀。

從998、1,664、1,849到2,638,A股的歷史性底部在抬升。2000年之後的A股市場,以上證綜指來衡量,幾個大的歷史性的底部,指數的最低點在逐漸抬升。指數抬升背後的邏輯在於,我們的經濟是增長型的經濟,名義經濟進而上市公司業績,都始終在擴張。因此,雖然幾個歷史性底部的估值水平並不一致甚至有所降低,但由於利潤始終在增長,市場指數的底部水平都在抬升。

底部形成是估值迴歸的過程,歷史性的底部有歷史性的宏觀事件驅動。市場底部的形成過程,是熊市階段價格從高於估值到向估值迴歸的過程。但價格降至遠遠低於合理估值的過程,都有大的對市場影響負面的宏觀事件驅動。

底部形成後的三個月內,主要指數平均上漲17%左右,中小創彈性最高。我們統計了歷史上幾個底部形成後的主要寬基指數表現:底部形成後的一個月內,一般會出現0-10%左右的上漲,平均漲幅4.4%;兩個月內,一般會出現8-13%左右的反彈,平均漲幅10.2%;三個月內,大多數指數反彈非常明顯,上漲區間在9-24%,平均幅度17%。而無論是1個月、2個月,還是3個月,中小創彈性都最高。

新的歷史性的底部基本形成,積極樂觀,把握機會。本次底部形成後,我們建議投資者在未來3個月內積極樂觀,把握機會:一是因為主要寬基指數估值都處在歷史底部的極低水平;二是宏觀政策邊際寬鬆已經確認,系統性風險出現概率非常低。在行業配資方面,我們認為金融地產是砥柱,週期和成長有彈性,消費板塊有絕對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