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Daisy
我們的血液裡有紅細胞,和人一樣,紅細胞也有新生和死亡。衰老的紅細胞在完成它的任務後,就會被破壞,而其中的血紅蛋白就會經過一系列變化變成膽紅素。膽紅素是橙黃色的,如果我們血液裡的膽紅素含量太高,皮膚和粘膜就會變成黃色,這就是黃疸的形成原理。 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主要的原因有三條:
1.當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他所產生的代謝廢物其實都是通過臍帶排到媽媽的血液系統,然後由媽媽的肝臟和膽道排出去。但當寶寶從媽媽肚子裡出來,要開始自己去承擔處理代謝廢物的工作時,然而寶寶的肝臟還沒有這麼強的能力完全處理掉所有的膽紅素;
2.當寶寶還處於胎兒時期時,體內紅細胞相對較多,而且壽命也相對較短,在出生後體內的紅細胞會減少,這也代表被破壞的紅細胞會增多,這也膽紅素上升的一個因素;
3.膽紅素的排出過程中,部分膽紅素會在腸道里頭重新吸收回肝臟。
這三個因素結合在一起,就會使得寶寶容易出現黃疸。
兒科醫生歐茜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以下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與新生兒特殊的膽紅素代謝有關,膽紅素代謝指的就是膽紅素的生成以及代謝和排洩,當生成增加,代謝、排洩能力下降,就會導致膽紅素在寶寶體內積累,寶寶血清中膽紅素水平就會超過正常值甚至危害寶寶的健康。新生兒黃疸分為兩種:生理性、病理性。
什麼是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出現較晚,多數出現在出生的3天后,發黃部位以面頸部為主,症狀較輕微,不合並其他症狀,持續時間不長,7-10天左右。
怎麼預防、處理生理性黃疸?
對於生理性黃疸,我們提倡媽媽早餵奶,按需餵養,寶寶早排便,多排便,這樣更有利於寶寶儘早排出胎便,通過排便減少膽紅素水平,媽媽要密切注意寶寶黃疸症狀的變化。
什麼是病理性黃疸?
怎麼處理病理性黃疸?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對於母乳餵養、生長髮育良好的寶寶,有些可能在出生1周後才出現黃疸,而且症狀持續4-6周,甚至2-3個月都不退,如果媽媽中途停止母乳改配方奶粉後症狀好轉,再次母乳症狀又反覆,媽媽就要帶寶寶就診,來排除是否由溶血、感染、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否則就是母乳性黃疸了。
怎麼處理母乳性黃疸?
如果是母乳性黃疸,媽媽就不必過於緊張,也不必停止母乳餵養,只需要密切監測寶寶膽紅素水平即可。
淼哥故事會
小寶寶出生後沒幾天,大多會發現寶寶的小臉突然變得黃黃的,這讓很多缺少育兒經驗的新手爸媽變得不知所措,其實這個大多是嬰兒生理性黃疸。
寶寶黃疸是體內一種叫“膽紅素”的物質增多導致的。紅細胞在血液裡流動久了,會慢慢老化。肝、脾、骨髓等器官裡的單核吞噬細胞會將衰老、異常的紅細胞吞噬。血紅蛋白就被釋放出來,再分解成遊離膽紅素。正常來說,這些膽紅素會由肝臟代謝,通過膽汁排出體外。但因為剛出生的寶寶體內紅細胞數量多、壽命短,而且肝臟功能不成熟,當大量的紅細胞破裂、膽紅素產生速度超過清除速度時,膽紅素就在體內累積,導致寶寶出現黃疸,稱為“生理性黃疸”。
寶寶出生2~3天后出現黃疸,逐漸加重,4~7天達到高峰期,之後逐漸減退。因為寶寶的肝功能是正常的,只是膽紅素的暫時堆積,所以大多數情況下,生理性黃疸對寶寶的影響不大。只要寶寶精神好、吃奶好,就說明黃疸不嚴重,大概三、四周黃疸就能完全消退了。不過,早產寶寶相對要慢一些。
但是,還有一小部分的寶寶,屬於“病理性黃疸”,寶媽寶爸們要提高警惕。膽紅素會通過血腦屏障,損傷神經系統,造成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導致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腦癱等嚴重後果。所以,一旦出現黃疸還是要檢查清楚。
家庭醫生在線
“黃疸”這個詞,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好多新手爸媽是在孩子出生以後才聽說。更加不會想到,有大約80%的足月兒和99%的早產兒在出生後會有不同程度的黃疸。
而嚴重的“黃疸”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後遺症,甚至能直接導致孩子死亡。那麼,你瞭解新生兒黃疸嗎?
1、新生兒為何出生後會出現黃疸?
出生前,胎兒生長於媽媽子宮內,相對於大氣來說是低氧環境,胎兒在子宮低氧環境內已形成高紅細胞(高血紅蛋白)狀況。
寶寶出生後開始經肺呼吸,進入正常氧環境。體內“多餘”的紅細胞被逐漸破壞,產生引起黃疸的膽紅素。膽紅素會經腸道排出。
2、新生兒黃疸究竟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1)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指單純因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均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
這是正常發育過程的現象,常不需要特殊處理,早開奶,促進排便對促進膽紅素代謝有好處。
(2)病理性黃疸(醫學稱高膽紅素血癥)
① 出生24小時內臨床出現黃疸;
② 血清總膽紅素增加大於每小時0.2mg/dL (34umol/L)或每天5mg/dL (85umol/L);
③ 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小時膽紅素曲線第95百分位(詳見新生兒小時膽紅素曲線圖);
④ 直接膽紅素濃度超過1.5-2mg/dL(26-34umol/L);
⑤ 足月新生兒臨床黃疸持續大於兩週;
高膽紅素血癥的診斷要根據胎齡、日齡以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而定,對於胎齡≥35周的新生兒,超過年齡膽紅素曲線95百分位時定義為高膽紅素血癥。
(1)光照療法
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它能快速使未結合膽紅素從膽汁和尿液中排洩而不需要通過肝臟代謝。目前國內最常用的是藍光照射。
(2)換血療法
白蛋白能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生,糾正代謝性酸中毒,肝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等能減少膽紅素的產生,加速膽紅素的清除或抑制膽紅素的腸肝循環。
靜脈使用免疫球蛋白能阻斷溶血反應。口服中藥製劑能幫助排便,加速膽紅素的排出。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中心醫院 新生兒科 楊琴
湖南醫聊
不論是足月兒還是早產兒,在出生後第一週都有可能會出現黃疸。如果新生寶寶在出生28天內身體膽紅素代謝異常,就會出現皮膚、黏膜金額鞏膜黃染的現象,臨床上把這種現象叫做新生兒黃疸。
一般症狀輕的寶寶就是臉上有些呈淺黃色,偶爾還會有四肢和鞏膜染上黃色的現象,2-3天左右後開始消退,一週左右就會恢復正常。症狀嚴重的會有全身黃染的症狀,有的會持續一週左右,糞便也可能是黃色的。
如果要預防寶寶得黃疸,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注意飲食:準媽媽除了要注意營養搭配,還要儘量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
2.儘量減少早產的風險,早產寶寶患黃疸的概率比足月寶寶的要高一些;
3.在寶寶出生幾個小時內母乳餵養,能降低寶寶患黃疸的概率,同時要儘量堅持母乳餵養;
4.觀察寶寶的精神和症狀,做好護理。
如果寶寶得了黃疸,不用過多擔心了,因為大部分都是可以治癒的,只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護理寶寶,相信寶寶很快可以恢復的!
十月呵護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比較常見的症狀,新生兒出生後過多的紅細胞碎裂,釋放出大量的膽紅素,這個時期的新生兒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比較低,過多的膽紅素,使新生兒出現黃疸,這是新生兒暫時性黃疸,這類黃疸不會產生任何不適症狀,對新生兒沒有危害哦,麻麻無需過於擔心~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特點
一般在出生後的2-3天出現;
先出現在面部,慢慢遍佈全身;
黃疸程度較輕,一般在一週後逐漸消退,最長不會超過2周,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可延遲到4周
疾病導致的新生兒黃疸
前段時間被侯佩岑的二胎寶寶刷屏了,因為她的寶寶患溶血癥,侯佩岑提前剖腹救回兒子。最終侯佩岑家的“小勇士”平安出院,但是驚心動魄的過程讓很多人唏噓。
如果媽媽是0型血,寶寶是A型或B型血,就有可能發生母子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可能。但即使發生了溶血,病情大多比較輕,媽媽不用過分緊張。
不過孕媽媽也不用太擔心,ABO血型不合發生率高,但是真正發生溶血的比例不多,即使有溶血,症狀也相對較輕,黃疸程度不明顯,似生理性黃疸,也無明顯的貧血現象。
母乳性黃疸
顧名思義,就是因純母乳餵養導致的黃疸。這種疾病的處理方法比較簡單:停吃母乳1-2天,5-6天后黃疸減輕或消退。有的寶寶恢復吃母乳後,黃疸可能再次出現,那就需要多間斷幾次;有的寶寶停一次就ok了。
核黃疸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血細胞裡的紅血物質(紅細胞)可以結合血液裡的氧氣,將其輸送到體內各個細胞。胎兒需要的氧氣比新生兒更多,因為新生兒出生之後要呼吸空氣。因此胎兒需要(且擁有)更多紅細胞。這些紅細胞有助於高效地輸送氧氣。寶寶出生之後這些紅細胞就會分解,分解的副產物之一就是膽紅素。新生兒出生後肝臟酶系統沒有發育完善,不能像成人的肝臟那樣很好地分解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產生過多,這些膽紅素就積存在體內的脂肪組織裡,造成皮膚的發黃現象,這就是所說的生理性黃疸。新生兒腸道蠕動性差,腸道菌群未建立,腸肝循環增加間接膽紅素的重吸收,而且胎糞排洩延遲也增加重吸收。這個時候讓寶寶頻繁吸吮媽媽的乳房刺激母親泌乳,同時攝入一定量的乳汁,促進腸道蠕動儘快排出胎便,有助於黃疸消退。
醫學慕課
對新生兒來說,黃疸也是挺普遍的,不然為啥說“10個寶寶8個黃”。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
一旦寶寶得了黃疸,就要看看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生理性黃疸是指單純因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
生理性黃疸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包括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不足;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膽紅素排洩能力缺陷;腸肝循環增加。因此60%足月兒和80%早產兒在生後第1周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病理性呢?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週至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就是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的就需要特殊對待了,先查明原因,看是不是膽紅素生成過多——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循環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還是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由於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或者膽汁排洩障礙——肝細胞排洩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致高結合膽紅素血癥,但如同時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
兒科醫生魚小南
黃疸是因血清膽紅素升高而引起皮膚及鞏膜黃染。
新生兒膽紅素代謝具有一些特點 :概括地說新生兒膽紅素形成相對較多 ,而對膽紅素的代謝、排洩功能又較低 ,所以大部分新生兒在生後一定時期裡會發生生理性黃疸 ,有病時亦容易出現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 1)在出生後 2~ 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 ,在第 4~ 6天為高峰 ,第 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 2)黃疸有一定限度 ,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佈在面部及軀幹部 ,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 ;( 3)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 2週末基本上消退 ,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 3周內消退 ;( 4)小兒體溫正常 ,食慾好 ,體重漸增 ,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下列表現之一時常提示黃疸為病理性 :( 1)黃疸出現得早 ,生後 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 ;( 2)黃疸程度重 ,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 ,手心、足底亦有較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 12~ 15毫克 /分升 ;( 3)黃疸持久 ,出生 2~ 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 ,或減輕後又加深 ;( 4)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 ;( 5)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一旦懷疑小兒有病理性黃疸 ,應立即就診。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為細胞破壞增多 ,常見因母親與胎兒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或紅細胞葡萄糖 - 6-磷酸脫氫酶缺陷。新生兒紅細胞增多症、頭顱血腫或其它部位出血亦使紅細胞破壞增加 ,引起黃疸。一些細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黃疸 ,感染可發生在宮內或出生後。敗血症、泌尿道感染時黃疸發生率較高。出生時窒息、缺氧或生後胎糞排出延遲者 ,黃疸往往較深。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克汀病 )患兒的黃疸消退常延遲。母乳性黃疸 ,約佔母乳餵養的 0.5~ 1%。
生理性黃疸一般毋需處理。生後較早地開始進食可以使胎糞較早排出 ,而且建立腸道的正常菌群 ,從而減少膽紅素自腸道吸收 ,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黃疸。新生兒有黃疸時要避免使用磺胺藥、阿司匹林 ,因這些藥物有利於核黃疸的發生。
可供選用的中西藥用藥方案
方案(Ⅰ)
肝臟酶誘導劑:苯巴比妥5-8mg/kg一天,分3次口服,尼可剎米80-100mg/kg一天,分3次口服(二者聯合應用)。
方案(Ⅱ)
腎上腺皮質激素:強的松1-2mg/kg一天,分3次口服或地塞米松0.5-1.Omg/kg一天,靜脈點滴,有感染者慎用。
方案(Ⅲ)
血清白蛋白或血漿療法:白蛋白1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20ml靜脈滴注或血漿25ml/次,1日1次。如病理性黃疸屬血型不會需要換血時,本療法應在換血前2-4小時進行為妥。靜脈滴注白蛋白不能作為常規每日連續應用,使用過程中注意輸入的白蛋白使血容量增加,導致心臟負荷過重發生心衰。
方案(Ⅳ)
高結合膽紅素排出劑應用(利膽藥物):當新生兒溶血病進行光療後有血清結合膽紅素增高時,可用茵梔黃注射液10ml加10%葡萄糖20ml靜脈滴注,I日1次,10天為1療程。或用膽酸鈉50mg/次,每日1-3次口服,療程由病情決定。
方案(Ⅴ)
膽紅素吸附劑應用:10%活性炭每次餵奶服5ml,瓊脂每次125-250mg,每4小時服1次,在光療時應用,療效佳。
〔光療法介紹〕
1.概述:高末結合膽紅素血癥進行光療是最好的適應症,應首選。它具有療效好、方法簡便、安全、副作用少等優點。臨床常用的藍光療法,除此之外,還有目光、白光、綠光等。光療需要進行12-24小時血清膽紅素才能下降,放光療不能代替換血。
2.原理:膽紅素能吸收光線,以波長450-460nm的光線作用最強,由於藍光的波長主峰在425-475nm之間,故有人認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綠光波長主峰在510-530nm之間,故有人認為綠光優於藍光,但膽紅素另一吸收峰在230-300nm之間,這已屬於紫外線波段易產生副作用,不宜使用。光療對未結合膽紅素比對結合膽紅素的分解作用大2-3倍。未結合膽紅素在光的作用下導致分子中雙鍵構型轉變方向,影響分子內部氫鍵形成,發生光照異構作用,該異構體屬水溶性,可經膽汁排洩到胸腔,或從尿內排出,從而使血清膽紅素濃度降低。
3.方法:一般採用光療箱,可用單面或雙面光療法,後者療效較好。燈管光源距嬰兒35-4Ocm,距離過遠或光源過近過熱影響療效。最好採用冷光源。光療時間依據病情而定,可持續24-48小時,亦可間斷使用。
4.光療過程中應注意問題及副作用
(1)血清結合膽紅素濃度超過68.4umol/L(4mg/dl)或有肝功能損害者不適合進行光療,因可致青銅症。
(2)光療時要用眼罩保護眼睛,用尿布保護會陰部。但尿布遮蓋面積不可過大,以便使皮膚與更多的光接觸。
(3)光療箱應有自動調溫裝置,每隔4小時測患兒體溫1次,光療時兩次餵奶間補喂開水,每日液量較正常需要量增加20Im/kg。
(4)如發生腹瀉時,輕症不必處理,嚴重者停止光療。
(5)如出現斑丘疹或瘀點,如數量不多者,繼續光療,嚴重者停止光療。應同時注意檢測血小板,因光療時可使血小板數量減少。
(6)光療時注意補充維生索B,每日0.3mg即可。因光療可破壞維生素B2。
(7)光療合併青銅症:當血清結合膽紅素高於68.4umol/L(4mg/dl),且有肝功能損害,肝轉氨酶升高,鹼性磷酸酶升高,肝臟腫大,皮膚粘膜呈現青銅色,即為青銅症,要立即停止光療。光療停止後可緩慢恢復。(8)光療合併低血鈣症:光療過程中可引起低血鈣症發生,但一般並無臨床症狀,只要使用鈣劑或停止光療,低血鈣一般可以得到恢復,值得注意的是嚴重低血鈣可發生呼吸停止,青紫,甚至危及生命,機理可能由喉痙攣所致。
(9)記錄燈管使用時間,燈管使用時間過長療效減弱應及時更換。
(10)發熱:為光療過程中最常見的現象之一,體溫可達38-39℃,也有在39℃以上者。這是由於熒光燈的熱能所致,夏季更易發生此現象。
〔換血療法〕
1.換血指徵
(1)產前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出生時有貧血,臍血紅蛋白<120g/L,水腫,肝臟腫大,心力衰竭者。
(3)出現早期臉紅素腦病症狀者。
(4)早產兒及前一胎有死胎,全身水腫,嚴重貧血者可放寬換血指徵。
2.換血部位
(1)出生後<1周,臍靜脈換血。
(2)出生後≥1周,大隱靜脈換血。
〔中醫中藥〕
祖國醫學稱“胎黃”。引起本病的原因有溼熱燻蒸,寒溼阻滯,瘀積發黃等。
當將軍的小兵
本文用通俗的語言告訴你為什麼新生兒會發生黃疸,黃疸分類以及處置方法 。
新生兒黃疸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足月的新生兒出現黃疸的比例可以達到80%以上,而早產的寶寶,黃疸發生的比率更高,接近百分之百。一方面,黃疸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家長不要對新生兒黃疸產生太過嚴重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如果黃疸不及時褪去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首先說一說黃疸發生的原因。
胎兒在子宮內,為了適應子宮的低氧環境,身體內會產生了高紅細胞。高紅細胞也就是紅細胞偏高,
舉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在高原地區居民的血紅細胞普遍比平原地區居民的紅細胞要高。這就是環境因素造成。那麼胎兒出生以後,已經可以通過肺來呼吸,多餘的細胞就會被破壞,而破壞過程中產生一種物質叫做膽紅素,它就會引起嬰兒黃疸。膽紅素會通過腸道排出體外,但是如果留在嬰兒體內的膽紅素超過40%,嬰兒就會發生黃疸。黃疸的分類以及處理方法。 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以及母乳性黃疸。
1.生理性黃疸,一般會在嬰兒出生三四天內達到一個峰值。隨後,黃疸值會慢慢褪去。一般一週到十五天,生理性黃疸會自行消除。家長注意及早開奶,讓寶寶多排便。如果是早產兒,大概可能需要30天左右,黃疸才會褪去。
3.最後是母乳性黃疸。媽媽在給寶寶停母乳一到兩天,如果寶寶的黃疸有所減輕,這就是是母乳性黃疸。
只要給寶寶斷幾天母乳,奶粉代替,黃疸可以自行消退。如果一次不行,可以反覆幾次進行,一個兩月之內,黃疸會自行退去。我是J媽,碩士,翻譯+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經驗,現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關注我的朋友,會在五月免費得到我錄製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視頻課程,同時組建學習打卡團,讓我們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