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破亿,印度片为什么在能中国受宠?

印度片在中国又破亿了!

在清明档上映的影片《起跑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部在网上能找到资源的影片已经向2亿奔了。

从《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再到《起跑线》,这些年印度电影刷新着观众的认知。

《起跑线》清明档跑出好成绩

印度神片在中国再破纪录!

又破亿,印度片为什么在能中国受宠?

在春节档结束后的两个月都是电影院比较冷清的时期,很难跑出黑马。

近年来,在五一档来临之前,清明档悄悄冒头,逐渐成为不可忽略的档期。

今年的清明档比较热闹,除了三月底上映的斯皮尔伯格大片《头号玩家》,今年清明档一共上映7部新片,其中包括犯罪悬疑片《暴烈无声》、印度电影《起跑线》、文艺片《清水里的刀子》、爱情喜剧片《奇葩朵朵》、动画电影《猫与桃花源》以及《冰雪女王3:火与冰》,还有4月6日上映的存在感并不高的剧情片《达拉的青春》。

整体来看,类型多元,除了好莱坞大片《头号玩家》外,有一部影片吸引了网友的注意,印度电影《起跑线》在中国再次获得成功,这部影片在豆瓣评分达到8.1分,票房也十分不错,延续《摔跤吧!爸爸》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老路成为档期内的黑马。

这部由萨基特·乔杜里执导,伊尔凡·可汗、萨巴·卡玛尔等主演的印度电影上映三天票房破亿!首周票房达1.34亿,创造非阿米尔·汗印度电影首周票房新纪录,势头凶猛。

不少网友当了这部影片的自来水,自发安利给周围的朋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耳边,教育问题不分国界,在印度,他们也同样焦灼不安。

《起跑线》讲述了一对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皮娅接受最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首都德里顶级学前教育民校——德里文法学校的喜剧故事。

父母的焦虑在《起跑线》中都体现得淋淋尽致,以中小学教育为话题,聚焦的是教育资源不均和择校的乱象,其实也是在抨击印度的传统教育观念也引起了中国父母的共鸣。

在中国屡创佳绩

印度片为啥成了香饽饽?

又破亿,印度片为什么在能中国受宠?

上世纪,印度片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印度电影《大篷车》更是成为一代中国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逐步开放,越来越多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印度电影占比越来越小。2003年引进《印度往事》之后,十几年里共有十几部印度电影以分账大片或者合拍片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基本上是一年一部,2018年达到了高潮,截至目前为主已经有三部了。

虽然相比好莱坞大片来说,印度电影所占份额较少,但是有好多部作品却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2015年《我的个神啊》内地票房1.18亿元;去年5月阿米尔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爆红,最终拿下近13亿元票房。今年1月,他演的《神秘巨星》又在内地拿了近7.5亿元票房。连带他好友萨尔曼·汗两年前的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上个月在内地上映后都有近2.9亿元票房。观众开始发现原来印度片不比好莱坞片差!

为什么印度片总能让人满意?

我觉得电影之所以会好看就是因为戳中了观众的敏感神经,才会被认可!

像多年前的神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主要讲述学校和家庭应当如何包容每个与众不同的学生,聚焦于教育。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贫民窟小子逆袭成功的励志故事,实际上串起了贫富差距、宗教斗争、阶级矛盾等社会问题,能够获得普通民众的情感认同。

《摔跤吧!爸爸》也探讨了教育公平、男女平等问题。

《神秘巨星》把家暴赤裸裸地搬上大荧幕,提倡女性觉醒。

这些电影的共性就是直指当下社会问题,体现出强烈的关怀意识,在微笑中沉思。

印度著名影人阿米尔·汗曾说“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化的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对社会不合理之处的批判工具”。

而国内不少影片就是让你傻笑,水平低一点的还要拿着挠痒痒的工具挠你的咯吱窝,少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认知。

如果电影只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就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了。

印度片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又破亿,印度片为什么在能中国受宠?

印度电影拥有超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叙事能力,每次都会被它的套路所折服,情绪被电影带着走,完全沉浸在故事里面,同时把核心价值传导给观众。

还有一点,其实应该呼吁一下相关部门开放一点,印度电影印度电影对题材的百无禁忌,无论是种族问题、宗教问题,抑或政局都有涉及,而我们...

在学好莱坞的同时也应该看看宝莱坞的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