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农村种山药

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男女孩子能念书的很少,即使勉强入学,也念几天就缀学了。村子里不上学的孩子不论大小都参加劳动挣工份。那时候最少一天也能挣到五分工,一到开春农业社就早早开始打磨地、翻粪、打坷垃。一般情况下村子里的女人和孩子负责打坷垃。“打坷垃的去西坡打坷垃了!……”这是组长每天早晨扯着嗓子喊的话。大家每天早早吃了饭抗上坷垃锤就去饲养院等着,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聚齐了全村的男女老少,贫下中农抗着坷垃锤,而地主的老婆却拿着打炭斧子,和小板凳。地主老婆是坐板凳上用炭斧子打坷垃的,因为她是三寸小脚站不动,也有时候跪着打,因为那时候地主婆不出去劳动不行。由村里的小组长带领去地里打坷垃,记出勤。

忆农村种山药

打完坷垃又要开始抬粪了,抬粪的时候都是两个人抬一筐子,挨门挨户的把家家户户院子里积攒的粪抬出来,有一段时间地主富农还得早早地担着桶到家家户户收集人们一夜的尿。每家的女人早晨起来把尿盆放到街门里面,倒尿的地主富农一进街门就能看见尿盆,他们担着尿桶不好意思的望着女主人,把臭味扑鼻的尿倒到桶里,都是邻居一个村里的人,几乎天天在一起做营生,所以有点羞的不好意思。担到饲养院倒到粪堆上。几个地主富农分工每人倒几家,一早晨要把全村人的尿全担到饲养院的粪堆上。然后那些壮劳力把粪滤好。用马车送到种山药地里,提前打好粪窑子,打粪窑子也是技术活,每一窑粪的距离相等,必须得留好回头窑子。

这一天天气很好,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蓝天白云,天气暖乎乎的。村里的男女老少,有拿粪蔢箩的,有拿筐子的。昨天晚上组长就通知安排好了,只喊一声“种山药走了!……”人们就陆陆续续走出来了。一张铁锹跟一个点籽的,一个上粪的。全村出十几张铁锹,青年壮劳力在前面剜,后面跟着女人或者大点的孩子点籽儿,有稍上了年纪的男人和壮实的女老力跨着粪蔢箩上粪,这就叫锹剜山药(种山药)。

后来又用牛马犁种山药,一张犁要跟两个点籽的两个上粪的。牛马犁是种一垄接一垄,点籽的和上粪的也不太忙。牛马犁种山药咋说也比人锹剜种山药种得快。

忆农村种山药

从改革开放包产到户人们陆续买了四轮车,牛马犁也逐渐淘汰了,开始用四轮车种山药了,那时候山药正值钱,一斤山药能卖到五毛钱,家家户户山药种得比较多,早早就把土地打磨好了,种山药的粪滤好送地里了。一过谷雨就开始切籽籽了,想起农业社切山药籽那才叫个热闹哩,全村的女人几乎全出动了。因为切山药籽是切斤秤挣工份的,而且工份又高,所以能动弹的女人都参加。有男人们下窨子取山药,吊山药。女人们切籽。虽然一开好几个窨子,还是供不应求,难免抢着切,女人们手里挥舞着切菜刀,几分钟就是一筐切好的籽,有队长过斤秤后记账,队长也忙个不亦乐乎。为了多挣几份工,女人们忙得汗流浃背。一边切山药籽一边拉家常。村里最能出洋相的三娃叔一边吊山药一边唱上几句走西口,逗得人们一阵哈哈笑。

现在家家都有四轮车了,山药不值钱了,种山药面积也小了,给谁种山药都像摆酒席请人一样,提前买好菜呀,肉呀,酒呀,掏黄米吃糕。其实村里没啥热闹的,年年种山药也算是热闹的一道风景,也算村里的红火起落。

春天了几乎天天刮大黄凤,满天刮得天混地暗,只要下一场雨,雨后晴空万里无云,大地回春开始耕种。庄户人一年之计在于春,靠老天吃饭,老天眷顾农民会给下一场春雨的,农民像压宝一样,把自己所有的钱毫不吝啬地洒到土地里,等待丰收。

忆农村种山药

从改革开放后,中央惠农政策给农民各种补贴,农业局一年办几期学习班,组织各乡镇村里的农业大户,农机大户学习,参观提高科学种地的技术。今年镇里给调来一部分优良山药籽儿,也有几户自己买的新品种。谷雨过去了,人们正忙着开始准备种山药了。

生活低的人给精准抚贫,低保,五保等。优抚款,扶贫款等,一通卡常会有钱。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小轿车。农民的生活不断提高。现在农村人也今非惜比。男孩子女孩子没有不上学的了,村里年年准能考上几个大学生。每年五一放假正好回来种山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