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爲死去的親人「披麻戴孝」

家中長輩去世,子孫就要為其送葬,送葬的子孫身披麻布,頭戴白布,表示哀悼。這種打扮就是葬禮中的“披麻戴孝”。據史料記載這種習俗在先秦時期就產生了。之後民間還形成了五服制度。關於這種習俗也有其傳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一位守寡多年的老婆婆,她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兩個兒子撫養長大,可是兩個兒子分家以後,都不管老孃的死活,還常常喝鄰居說:“等娘死後,讓娘睡楠木,穿紅黛綠,熱熱鬧鬧唱四十九天道場”。老婆婆知道他們說的是假話,想給他們一點教訓。

為什麼要為死去的親人“披麻戴孝”

一日老婆婆對他們兄弟兩說:“等我死了,你們就用草蓆把我屍體捲起來,扔到河裡餵魚,或是扔到山上喂狼,這樣不用花你們一分錢。可是我有個要求,你們每天都要看看樹上的烏鴉和貓頭鷹是怎麼生活的。”兄弟二人立馬答應了。

為什麼要為死去的親人“披麻戴孝”

此後,兄弟二人忙完之後就會去關注烏鴉和貓頭鷹,他們發現,烏鴉和貓頭鷹精心照顧自己的孩子,直到他們長大,小烏鴉長大後,看見媽媽飛不動了,便出去找食物,回來餵養媽媽。可是貓頭鷹長大之後,卻把老去的媽媽吃掉了,悲哀的是,小貓頭鷹後來也被下一代吃掉了。

為什麼要為死去的親人“披麻戴孝”

兄弟二人感觸很深,於是開始好好對待老孃,然而沒有多久,老婆過世了,為了表達自己的孝心,在母親下葬那天,他們效仿烏鴉,穿了一身黑色衣服:效仿貓頭鷹披了一件麻衣,並下跪拜路。

後來“披麻戴孝”這個風俗在民間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