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的價值

大清銅幣的價值

今日話題

大清銅幣的價值

大清銅幣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而如今,大清銅幣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大清銅幣的價值

歷史

大清銅幣的價值

清代當十銅圓主要分為兩大類:

1、“光緒元寶”; “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鑄銅圓,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計有:1、中央戶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廣東;9、山東;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蘇;17、安徽;18、廣西;19、新疆。其中,廣西“光緒元寶”當十銅圓,現今存世僅數枚而已,自然無法收集。“新疆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存世極少,極不易得。所以,收藏清代當十銅圓,一般以集齊十七省局為準。廣西“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則根本不去奢望。在餘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兩省所鑄銅圓,現存世相對較少,餘皆多見。 2、“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共有二十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鑄銅圓,皆在其正面中央鐫刻陰文或陽文省名簡稱。計有:1、中央戶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雲;10、滇;11、川滇;12、贛;13、閩;14、粵;15、浙;16、蘇;17、淮;18、皖;19、東;20、寧。其中,吉字最少;川滇、雲字次之;滇、贛、蘇、浙、東字再次之;餘皆多見。

大清銅幣的價值

以幣背龍型圖案不同為區別

清代當十銅圓鑄造之初,清政府並沒有對銅圓的紋飾圖案,作嚴格的規定。因此,各省局所鑄銅圓儘管其幣背皆採用龍型圖案,但龍型各異,種類繁多。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在按鑄地省局名,按年號,按材質分門別類收藏當十銅圓時,尚容易分辨,而按龍圖區分,則相對比較困難。所以,首先必須從幣背龍圖明顯區別之處著手。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別鑄造了多種背龍圖案的當十銅圓,尤其是在“光緒元寶”當十銅圓中,這種現象相當突出。如湖北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即有大蟠龍、小蟠龍、特大龍、水龍、坐龍、珠圈水龍、珠圈坐龍等多種背龍圖案。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為整頓圜法,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由中央統一頒發祖模。故“大清銅幣”的背龍圖案相對比較統一,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區別。如“鄂”銘“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則有“部頒大清龍”與“湖北大清龍”之分;“湘”銘“大清銅幣”,也有“部頒大清龍”、“乙字龍”、“駝背龍”、“掃帚龍”之分。“ 一般來說對當十銅圓背龍圖案小版式的區分,主要是看龍頭(大頭龍、小頭龍、葫蘆頭)、龍尾(大尾龍、細尾龍、七尾龍、八尾龍)、龍角(角內彎、角外彎)、龍爪(四爪、五爪、龍爪下單寶、龍爪上下雙寶)、龍珠(大龍珠、小龍珠、龍珠三火焰、龍珠五火焰)、龍刺(龍刺朝上、龍刺朝下),以及龍身周圍祥雲(大祥雲、小祥雲、雲團多寡)等等細微處的不同。由於現今銅圓圖譜拓制及印刷的關係,銅圓的細小差別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時更重要的是必須進行銅圓與銅圓的比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