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帝臨終留下遺詔「文臣個個可殺」 人怎麼可以這麼無恥?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農民軍攻陷北京,明崇禎帝在煤上吊死,以死殉國,留下遺詔“文人個個可殺”究竟為何?


明崇禎帝臨終留下遺詔“文臣個個可殺” 人怎麼可以這麼無恥?​說起此事史學家一致認為是文臣誤國,當年李自成率農民軍進攻明朝軍隊,勢如破竹,直逼北京城,

明崇禎帝臨終留下遺詔“文臣個個可殺” 人怎麼可以這麼無恥?​崇禎己無兵可派,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大臣李明睿密奏,遷都南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以圖東山再起。崇禎也十分清楚當前了的形勢,留給自己的只有兩條路,要麼跑路,要麼死路。

明崇禎帝臨終留下遺詔“文臣個個可殺” 人怎麼可以這麼無恥?​但是身為皇帝的崇禎也有說不出的苦衷,如果自己帶頭逃跑,傳揚出去臉面上過不去,將來更無顏見列祖列宗,這時最好是大臣們拼死苦諫,強拉硬拽,最好把他“綁架"到南京,這樣既能保住顏面,將來就算要追究責任,也好找個“替罪羊"。
明崇禎帝臨終留下遺詔“文臣個個可殺” 人怎麼可以這麼無恥?​幾天後形勢越來越嚴峻,李明睿開始公開上奏,請求崇禎南遷,這時崇禎還不表態,只是要群臣商議,說是要集思廣益,想聽聽大家的看法,其實以當時的形勢,南遷是唯一的出路,不少大臣從大局出發,贊同南遷,也有一些為了活命,想跟著皇帝逃跑的,當然也贊同南遷。
明崇禎帝臨終留下遺詔“文臣個個可殺” 人怎麼可以這麼無恥?​眼見大局己定,崇禎不禁暗喜,突然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此人大吼一聲,“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人心"。此人是崇禎甲戌進士,時任兵科給事中的光時亨,他在大殿上痛苦流涕,怒斥群臣,"列位世受國恩,如今國家有難,你們不思忠君報國,不去上陣殺敵,卻唆使皇上逃跑,你們究竟居心何在”。面對光時亨的決心抗戰到底的陳詞和誓與國家共存王的質問,大臣們個個面紅耳赤,張口結舌,無地自容。
明崇禎帝臨終留下遺詔“文臣個個可殺” 人怎麼可以這麼無恥?

崇禎也深受感動,也許是光時亨的言詞太過煽情,也許是崇禎從光時亨身上看到希望,把他的鬥志重新點燃,他忽然下定決心,要與明朝共存亡。正所謂“國君死社稷”。兩個月後,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禎沒有食言,在煤山吊死。
明崇禎帝臨終留下遺詔“文臣個個可殺” 人怎麼可以這麼無恥?​明朝舊臣,有全家自盡,不屈而死,有的拼死抵抗為國盡忠,而大部分則脫掉官服,列隊歡迎投靠李自成,實現再就業,換個老闆,繼續做官,而在這個猥瑣的隊伍當中,光時亨光大人赫然在列,而李自成聽說光大人所做貢獻,更是讓他官復原職。也難怪崇禎會在遺詔中寫出“文臣個個可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