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一張白紙,有的人畫上幾筆就成了廢紙,有的人畫上幾筆就成了傳世名作。不同的手法工藝,給人不同的體驗和價值。

造房如作畫

如今,一些房企除了研究戶型,也在從園林景觀發力。喜歡“臭美”的房企,已經不會停留在“砌一個水池,種點花花草草”的層次了,它們的調性玩得有點高,比如推崇“大宅歸家禮儀”的體驗。而為了實現這種體驗,則要分別從理念來源、空間佈局、表現手法等方面下手。

壹、庭院深深深幾許,藏與隱間顯禮儀

一座大宅究竟能傳遞什麼藝術氣息?又能對居者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先看看《紅樓夢》中對林黛玉進榮國府的描寫:

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樑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

垂花門、遊廊、穿堂、插屏、三間廳、上房、正房大院、廂房……文章以林黛玉的視角從西角門到賈母房這一段路的描寫,將榮國府的堂庭院落描述得細緻有序,也將榮國府的豪宅風範展現得淋漓盡致。庭院深深深幾許,藏與隱,含蓄與顯露,婉約深邃,耐人回味。

和當時的名門大宅一樣,榮國府嚴格按照禮制區分主次內外,前廳後堂的主建築四周,又有許多附屬建築和院落圍繞,既集中又靈活,既秩序井然,又巧妙穿插,構成一座巍巍榮國府。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貳、金科城取經建福宮,打造四重歸家禮序

名門望族的大宅風範,從每一次的歸家禮儀中便可體現。這也是當下一些房企會花重金請國際一流的設計公司參與園林設計的原因。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比如上篇文章提到過的武漢金科城,聘請了UA和上海摩高公司做園林規劃設計。這兩個公司確實有兩把刷子,讓人在地產江湖中看到了不一樣的金科。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金科城實景示範區

原本金科以產品力見長,在江湖中屬於大開大合的少林拳路,如今,武漢金科城在注入美學造“城”的理念後,多了幾分婉約和唯美,更像是一個打著詠春拳的男子漢。說到房企“臭美”,金科還是很有講究。比如團隊在設計武漢金科城營銷中心的園林示範區時,就受到了建福宮的啟發。

建福宮花園是古代漢族園林建築之精華,建於清乾隆五年,堪稱是融皇家園林與江南私家園林藝術特色為一體的佳作。建福宮花園坐北朝南,東西長67米,南北長64 米,佔地面積3850平方米。以延春閣為中心,周圍散佈有敬盛齋、碧琳館、凝暉堂等建築。它們大小不一,高低錯落,內以遊廊相連,並配以山石樹木,遊客穿梭其中,流連忘返。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而從園林角度堪稱經典設計的是進園六重禮序,從建福門、建福宮、惠風亭到靜宜軒、敬勝斎、精翠亭,這種多道禮序形成的進園儀式感讓人不禁產生尊貴感。武漢金科城也借鑑了該理念,從門廊、訪庭到私場、徊院依次打造了四重歸家禮序。

如果說設計四重歸家禮序是塑形,那麼打造歸家八苑則是寫意。

金科城結合新亞洲風格,以東方人居美學的空間佈局巧妙設計了歸家八苑:雛鳴院、御禪苑、躍馬苑、瓊枝苑、碧霄苑、訪茗苑、攬華苑、戲暖苑。

這些名詞看起來“花裡胡哨”,貌似不接地氣,實則講究細緻。設計團隊結合不同季節的日照時間分析,在社區內做了全生命週期運動場所設計。如羽毛球場、乒乓球場、夜光跑道鏈、老年康體中心、全齡化兒童運動場地等。並採用了KIDS無憂、親人尺寸、人車分流等設計,對社區休閒健身的業主最大限度做好防護。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日照時間分析圖

在金科城營銷中心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團隊也主動融入了本地文化元素。例如從黃鶴樓的飛簷、楚國編鐘排列、漢江交匯的Y字形等提取了文化符號加以創新應用。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正如詠春拳法中尋橋和標指,每個看似不經意的小動作都有它背後的用意。

叄、園景手法多變,莊諧妙趣橫生

打造園林如同給毛坯房做裝修,又如在宣紙上創作國畫,手法工藝的水平直接決定了作品的品味。

中國園林以深邃含蓄、曲折多變而聞名於世,究其原因不外乎園林空間的分隔與組合。關於園景手法,古人總結了對景、借景、框景、隔景、障景等18種之多。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引景:在一些園林中,漏窗經常會起到引景的作用,如杭州西泠印社,圍牆上一排漏窗,人們觀窗內之景,便欲入園遊賞。有的用弧牆引景,如杭州虎跑泉。自“虎跑泉”照壁,沿弧牆前行,便至疊翠軒、桂花廳等處。

照壁:照壁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築形式四合院必有的一種處理手段。風水講究導氣,氣不能直衝廳堂或臥室,否則不吉。避免氣衝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門前面置一堵牆。為了保持“氣暢”,這堵牆不能封閉,故形成照壁這種建築形式。照壁具有擋風、遮蔽視線的作用,牆面若有裝飾則造成對景效果。

隔景:虛隔的手法在社區園林中也被廣泛應用。即以水面、疏林、道、廊、花架相隔,形成虛隔,但遊人視線可以從一個空間看到另一個空間。比如園區內經常會有水池、假山形成觀園路線上的虛隔。

這裡說的引景、照壁和隔景,在金科城的大門處是顯而易見。在距離金科城大門入口約十米處,地面以宮殿禮制設計,中軸線上有一處石刻的“金科城”字樣。視線穿過朱門映入眼簾的是照壁。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金科城的引景及照壁

穿門而入,大門內兩側有夾絹玻璃製成的畫卷。左側是明朝著名畫家文徵明的《璧山聽泉圖》 ,右側是清代畫家吳觀岱的《松林聽泉圖》。兩幅畫作如同漏窗一般,起到了引景的作用,引起了遊人入內的興趣。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夾絹玻璃製成的畫卷及圖示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肆、園林素材豐富,四季虛實相映

《桃花源記》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可見植物的多樣性對於景觀的塑造作用非同小可。如果將武漢金科城看成是東方美學的園子,那麼園內的景象則是嘉樹奇石,亭臺相望。設計團隊為金科城量身打造“四季園林”設計,春賞櫻花海棠、夏品綠蔭合歡、秋遊楓林銀杏、冬聞臘梅清幽。四季雅趣不同,靜品百花綻放。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園區順應天時保留著花開花落的四時流動,種植了銀杏、水杉、楊梅、欒樹等數十種珍稀樹種,以及如櫻花、紫薇等名貴樹種。值得一提的是,武漢金科城共有5棵來自日本全冠移植的百年大阪松,其中兩棵矗立朱門兩側。望而知其氣度,思而明其淵雅。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除了順應四時之景,金科園林景觀設計上,還充分考慮人的視覺特徵,植物佈局高低錯落,參差有致,在植物的選取和應用上講究“樹陣”,按照高中低分別排列應用。上層以高大喬木為主,高聳挺拔,中層以常青花木為主,風華各異,下層以灌木綠植為主,生機盎然。放眼望去,高低錯落,層層遞進,景中有景,幽香綠意滿懷。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金科城示範區入口

業主身臨其境,除了能夠感受到歸家禮儀的尊貴感,是否也會為“足不出戶,四季變化盡收眼底”而感到自豪?

如今,社區作為重要的生活休閒場所,人們對其要求已經不只是停留在綠化率的層次上,更多追求的是感官的舒適度,園林美學對於業主的眼界、心境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圖鑑|從林黛玉進賈府看名門歸家禮序

金科城營銷中心

伍、編後語:房企的情懷與使命

在樓市限價的環境下,一些開發商並沒有刻意降低成本,反倒在產品細節甚至是像園林這種“水很深”的環節上更加捨得投入。希望用產品樹立口碑。像金科這種剛進武漢不久的渝派地產房企便是如此。

我不太愛談樓市交易環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打聽其產品配置和預估價格。在這樣的價格區間,以這樣的設計團隊、園林建造,以及後面文章會提及的精裝三層入戶大堂(地面一層,底下車庫兩層),電梯獨立入戶等配置,性價比已經比一些所謂的豪宅產品更勝一籌。

我們不能去給金科唱讚歌,說它是通過建築來傳承藝術,弘揚東方建築美學,但我認為,像金科這樣的企業,無論是否有意為之,客觀上都促進了美學的傳播。誠然,一個開發商的首要任務是造房子賺錢,但同時,它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責任,那就是翻新城市面貌,提升居住品質與品味,滿足人們日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求。

篇幅有限,本文的賞析只能淺嘗輒止,仍覺意猶未盡。

作者/ 馮毅成

編排/ 柳翰曉

校對/ 玉 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