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報告將在騰訊合作伙伴大會上正式發佈

新壹流將出席2017騰訊全球夥伴大會(11月8-9日,成都),並將現場發佈《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歡迎至新壹流展臺交流。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

壹流研究出品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大消費領域的改變加快,消費商品品質化趨勢明顯,消費結構向服務型消費轉變,從宏觀背景來看,主要包括:

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加快,催生中高收入群體

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城鎮人口將達到8.9億,比重將達到62%,到2030年城鎮化人口將達到70%左右。城鎮化的開發、新農村的建設,都會提高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費,據公開數據,月收入為12500-24000元的上層中產家庭及月收入超24000元的富裕階層數量持續增長,預計到2020年,上層中產及富裕階層的消費將以17%的速度增長,為中國城鎮消費貢獻1.5萬億美元的增量。

消費人群結構發生改變

如今80後、90後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消費人群,這部分人是成長於物質豐裕時代的中國第一代人,不同於他們的父輩60、70後,他們更關注商品的實際功能,而價格則是第二位甚至第三位的,性價比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最主要的考慮方面。能吃飽、能穿暖早已不是他們所擔憂的了,而吃得更好,獲取更有品質的商品,體驗更好更豐富的生活成為了這群人的主要訴求。

互聯網人口紅利正在消失

線上線下的成本結構逐漸趨於平穩,商家從渠道、規模逐漸轉為供應鏈和服務體驗的競爭。

中國大消費領域的改變證明中國正在進入“消費升級”的階段,消費升級並不是消費者對價格趨於不敏感,而是轉而對品質和服務的要求更高。換句話說,消費者的生存型消費需求正在轉變為改善型需求,物質型消費向服務型消費轉變,價格不再是決定購買與否的首要標準,在商品價格變動區間不大的情況下,獲得更好的服務和情感上得到滿足是主流消費者更為看重的消費需求,具體來看:

服務性消費的增長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年均家庭消費中佔比60%多的是實物類的消費,30%多是服務性消費,包括文化娛樂、教育、醫療、旅遊、生活服務等服務和體驗式消費。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美國和日本的服務性消費的比例都超過60%,實物類消費只有30%多。可以看出,服務性消費增量是一個重要的大方向。當一個家庭越來越接近中產水平,他們的錢更多會花在體驗上,要提高的是生活質量。

時尚品向消費品轉移

有些商品一度以是時尚、潮流的元素,如今的消費者則更多把其作為生活必須的消費品。具體來看,在以前鮮花更多作為禮品送人,非生活剛需。但是今天很多消費者給自己和家人訂花,所以帶來了鮮花包月等新玩法。

內容付費興起

當精神和思想的提高越來越成為剛需,就會出現內容付費的崛起,包括音頻、視頻、知識、書籍等。

目標受眾細分明顯

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基於興趣、文化,甚至基於商家提供的服務去消費。消費者越來越樂意把錢花在能夠與他們進行情感互動、體驗良好的商品上,而不僅僅是購買一件功能性的產品。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增加

消費者對產品有更多的要求,對品類和豐富度也有了更多元的偏好,而不同場景和情境下的細分需求都想更有效率更有質量地得到滿足,商家不想做個性化的產品服務創新,很可能就被市場所放棄。

壹流研究在本文中將按照零售、餐飲、時尚等8個行業全面剖析大消費領域,探尋消費升級帶來的垂直行業機會。

大消費行業

一、零售

1、行業現狀

2017年是零售業的轉型年,過去二三十年,中國零售行業是被地產驅動的,地產運營商只要佔據好的地理位置,消費者就會過來,這導致了零售行業的發展比較粗放。

線上正在加速向線下滲透,移動支付等技術的發展,讓線上線下零售逐漸融為一體,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千禧一代正成為零售商爭奪的對象。傳統零售商們嘗試著用自媒體運營的方式建立會員體系、搭建移動商城、增加體驗式消費場景等舉措,共同構築新的消費場景。

在SoLoMo時代, social + local + mobile 三者缺一不可。如果說,傳統零售超市線下挑選線下獲取商品的方式,是一維購物時代;PC時代電商線上挑選、快遞物流送貨的模式,是二維購物時代;那麼如今線上線下一體化購物的嘗試,則是一個新維度的探索。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2、結構性機會

從國外模式來看,日本零售商習慣將消費人群細分,不同的店面有特定的消費人群;而英國的零售業者會根據不同場景,打造獨特的零售店鋪。從國內的模式來看,過去幾年裡,實體店受到網絡零售的巨大沖擊,電商模式已被消費者熟悉並接受。

線上模式有眾多優勢,但由於場景的不健全、服務質量的不穩定性,時常無法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用戶體驗;線下模式由於經營時間、空間的侷限性,無法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購物的需求,相對經營成本高。如果線上線下各自為營,在本質上並不符合消費升級的內在需要。因此,隨著線上人口紅利消失,線上線下一體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消費升級對零售主體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隨著需求方越來越難以滿足,零售主體們在商品呈現、購物體驗和服務上花費了更多心思,漸漸形成了新的特點,具體來看:

1)零售渠道面臨改變,線下小而美業態逐漸走入主流

電商的人口紅利在逐漸消失,很難再有新的發展空間,其對用戶的爭奪開始往線下轉移。同時,隨著大型門店的飽和,傳統大賣場遇到增長瓶頸,創新的零售都在往小型化方向改造。減少經營面積是一個方面,伴隨的還有SKU的縮減。從物美的海報可以看出,物美大賣場店SKU高達1000支以上,但是物美便利店SKU往往不到300支。

便利店由於投資成本較低,門店成熟週期短,用戶黏度更高、且業態種類繁多等特點,成為第一個線下被引爆的戰場。

尼爾森發佈的《2016年中國賣場超市購物者趨勢報告》顯示,便利店的滲透率至2016年已上升了38%,相比網絡購物的滲透率高了3%,消費者對便利性的高需求呈上漲趨勢,他們的消費將會進一步從大型商店和電商向小型便利店渠道轉移。

便利店具備網點密集、貼近消費者的特性,可以看做鏈接線上線下的絕佳場景。同時,“小”的特點讓它的經營模式能變得更加靈活,諸多零售企業願意選擇便利店作為自己新模式、新技術的試驗場。

巨大的增長潛力、與互聯網結合的無限想象,讓便利店門內和門外的人一起躁動。如果說幾年前便利店的熱潮還僅僅停留在行業內部,那麼近一年來,這把火則燒到了行業之外,互聯網、資本甚至地產商,都開始對便利店虎視眈眈,意欲分一杯羹。

2)自助購物興起,無人零售領域痛點待解

從2017年開始,隨著新零售概念興起,同時伴隨著租金、人力成本的大幅增長及移動支付等技術手段的日臻成熟,無人零售逐漸興起。從無人便利店到無人貨架,不僅入局者眾多,而且還贏得了資本的青睞。目前,無人零售的三大主要形態—無人便利店、自助販售機、便利貨架都有巨頭扎入佈局,更有創業新秀湧現。

數據顯示,截止今年9月,已經有至少16家無人貨架獲得投資,最高的達到3.3億元,融資總額超過25億元。其中,融資速度和規模排在前列的包括小e微店、每日優鮮便利購、猩便利、果小美、哈米科技、領蛙等多個玩家,而入局的資本包括IDG資本、經緯中國、元璟資本、真格基金等知名創投機構。

風口的背後,無人零售給消費者提供全新的購物體驗無可替代,和傳統零售相比,無人零售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大規模的數據應用、運營效率、自動化、IP化等方面。優勢是無人導購、無人結算、自動識別、拿了就走,這不僅僅是效率,也是技術變革帶來的樂趣。

不過,從現階段來看,無人零售的技術壁壘還沒有做到完全突破,目前主流模式仍是依靠物聯網和互聯網的掃碼方案,或者“線上、線下融合+物流”的方案,而沒有實現智能級的無人化。

此外,無人零售對物流配送體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背後還需要一個數據共享、懲戒分明的大信用體系的建設。

3)服務消費增長,零售+餐飲帶來新增長點

近年來服務消費比例提升,數據顯示,以北京為例,2016年北京社零額佔總消費額的55%,而服務消費佔總消費額的45%,同時服務消費漲幅高於商品消費3.6個百分點,服務消費額幾乎佔總消費的一半市場。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在電商、海淘等新興經濟模式的擠壓下,如今購物中心餐飲、娛樂、教育服務等體驗業態佔比越來越高。部分項目零售佔比由以往的70%下降到50%甚至更低,某些商業項目除了超市、餐飲和日用雜貨之外沒有任何服飾品牌,被戲稱為美食娛樂中心。

相比之下,熱度漸高的便利店領域,關東煮、包子等鮮食也是明星商品,60%-70%的進店消費者會購買鮮食。

4)分眾時代到來,個性化、定製化和優選化成為方向

在過去,供應商只需生產統一的產品,再賣給所有消費者,現在的趨勢是,供應商在生產前會收到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訂單,再根據訂單生產不同類型的產品。

減少消費者選擇商品和享受服務的時間成本,就是消費升級。零售業的機會在於能否為消費者省下不該多花的錢和時間。比如網易嚴選,藉助供應鏈產能富餘重新重視國內市場的紅利,給消費者用更低的價格拿到沒有品牌溢價的同質量產品,就是消費升級的初級階段的典範。

3、核心玩家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二、餐飲

“民以食為天”,吃的需求是最剛性的,也是最高頻的,隨著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進一步提升,中國餐飲行業持續發展。同時,伴隨國民消費觀念轉變、消費能力提高,人們對餐飲業的需求越來越多。2012年以來,兩個變量促使餐飲這一傳統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是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二是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向各行各業滲透。具體來看:

1、行業現狀

近年來,經濟穩定發展,居民消費水平大大提升,互聯網技術變革重塑著消費者的行為習慣,面對消費領域的升級變化,中國餐飲行業逐漸轉型。

海量的資本、前沿的技術紛紛湧入,使餐飲這個在傳統商業帶上毫不起眼的行業,一躍成為價值隆起的高地。

從行業規模上看,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數據,2017年1-8月,全國餐飲收入25110億元,收入規模增速保持兩位數水平,同比增長11.1%。

從總體增速來看,2016年中國餐飲行業同比增長11.3%,高於中國GDP 7.5個百分點。

相應帶來的是,餐飲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高開店率、高淘汰率成為行業常態。以美團點評線上新增收錄率和停止收錄率來看,北上廣深每天新開餐飲店超過100家,但同時餐廳換手率極快,每月餐飲店關店率在10%左右,年複合關店率超過100%。

以往低門檻的餐飲企業,由於消費升級、品牌化、產業智能的出現,不斷被顛覆。大量低水平、同質化、無法適應當下消費升級趨勢的餐飲業態趨於飽和。這些行業的落後產能很難不被淘汰。他們不僅陷在與成本、同行的鏖戰中,便利店、外賣等新物種也正虎視眈眈試圖取代他們。

2、結構性機會

1)消費需求升級,健康、便利成為消費新訴求

消費需求升級。以前消費者更注重產品的功能,但現在消費者更願意關注產品的品質。一些主打健康、有機、農家放養的餐飲產品開始興起。

消費者更願意為安全、健康、高品質買單。但需求升級與支付意願並不正相關,價格仍是消費者重要的考慮因素,也就是說,東西要好,價格還要接地氣。

同時,信息化正在深刻改變著中國餐飲行業,近5年來,外賣已經被列入包括做飯和堂食在內的國人常規就餐序列,尤其是對80後、90後年輕消費者來說,生活方式更加多樣化,對於便捷性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成為許多20—35歲都市年輕人的就餐新選項。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2)新技術發展,餐飲與零售結合帶來全新商業模式

隨著消費升級和技術的更新迭代,餐飲+零售有了更多想象空間,出現了餐飲零售化、零售型餐飲這些概念。消費者在食品和飲料上的外出消費渠道不僅包括飯店、酒吧、電影院、麵包坊等,還包括從便利店、自動販賣機、無人貨櫃購買鮮食邊走邊吃。

零售和餐飲本就是關係密切的兩極,具體來看:

A. 零售化的模式為傳統餐飲企業帶來了新的思維方式,比如,以前的餐飲店做零售主要的方式是售賣預包裝食品,而現在熱氣騰騰的飯可通過各種形式被零售,甚至連火鍋這樣有許多限制條件的小吃都能以預包裝食品的形式零售。

B. 零售依靠餐飲的體驗性為線上引流,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旗下“盒馬鮮生”以餐飲為突破口殺入零售市場,帶來了新零售模式;而零售巨頭永輝超市也以“八大工坊”為特色主打新零售超市“超級物種”。這一切足以說明,巨頭已集結完畢,準備攻入餐飲行業。

3)政策限制高端餐飲,為大眾消費市場帶來機會

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後,嚴格限制公款消費,使異化成公務接待的高端餐飲走向式微。同時大量新興餐飲品牌出現,使得餐飲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限額以上的高端餐飲連續3年收入增速下降,直到2014年才開始止跌回升。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高端餐飲主動從供給端進行了結構性改革,具體表現為:高端餐飲下沉,大牌發力小店;低端餐飲升格,爆款網紅餐廳成風。

兩頭小、中間大的“紡錘式”供給結構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滿足大眾消費需要的才能獲得市場。隨著國民收入增長,大眾化餐飲市場空間很大。數據顯示,到2016年,大眾餐飲消費已經成為餐飲業收入最主要的構成部分,佔比約70%。大眾化餐飲不等於低價餐飲,而是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餐飲,消費者品質意識在強化,新興中產階級崛起,大眾消費中仍存在一定的高端需求,高端餐飲企業在轉戰大眾化高端市場時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4)消費群體轉變,年輕化子品牌帶來新市場

中國2015人均GDF已經超過8000美元,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定義標準。由此帶來了更多經濟的變化,包括以80後、90後為主的中產消費群體的崛起。

2016年,80後和90後群體突破4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是餐飲消費的主力軍。公開數據顯示,20-35歲的年輕消費者貢獻了74%的餐飲消費。

面對主力消費群體的轉變,大體量的餐飲品牌開始佈局多品牌戰略,有意識地推廣子品牌,如“大董”推出“小大董”和“大董鴨”,“小南國”握有“南小館”,“呷哺呷哺”發力“湊湊”,而“外婆家”旗下更是有“爐魚”、“蒸年青”等十幾個副牌。

不過,這些副牌大多是默默無聞的狀態,國內餐飲行業暫時還沒發現真正能駕馭多品牌的餐企,無法像寶潔公司那樣成功打造左右手博弈的子品牌,畢竟,多品牌策略對餐企的資金、研發能力、管控能力有相當高的要求。

5)餐飲競爭進入拼服務階段,對“消費體驗”投入將帶來良好回報

以前消費者只關注產品本身,現在還關心商家服務和購物體驗,和產品的附加價值。未來餐飲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服務。當產品和供應鏈標準化,一切都可以用工業化的手段來解決時,唯一不能解決的就是人帶來的服務。

可以說,服務是決定品牌能否在消費者心中存活的一個小因素,而服務競爭是決定品牌能否在商業環境中存活的一個大因素。

隨著80後、90後成為餐飲消費主力,一波又一波需要大排長隊的網紅餐廳正拔地而起,餐飲已從解決溫飽上升到精神情感需求。好吃又好玩的創意餐飲、名人推薦的網紅名店、自然健康輕食等代表新興生活方式的餐飲,更能得到年輕消費人群的青睞。

6)跨界創業者湧入,吸引更多資本關注

餐飲的消費是高頻的,也是最剛性的,在過去幾十年,餐飲業並不被資本看重,一是行業透明度不高,二是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難以具備規模化和高成長性。

伴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滲透,餐飲業正在加速成熟,大量跨界創業者湧入餐飲業,隨著創業者素質越來越高,跨行業涉足餐飲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融合餐飲、零售、書店等多種業態於一體的複合式品牌門店數量正在增多。

同時,更多資本的視線也在轉向餐飲業。西少爺、喜茶、熊貓精釀……不少新一波拿到資本的餐飲品牌正在加速奔跑,所涉及的品類也從過去“高冷”正餐變得越來越接地氣。

3、核心玩家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三、時尚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中國正處在中產階級群體的快速擴大階段,對高檔商品市場需求的增長空間廣闊。在時尚消費中,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更傾向於購買符合自身喜好、能夠取悅自己的產品,也正因如此,消費也變得更加隨機和衝動,購物行為會隨時隨地的方式。【壹流研究此處省略2000字中國時尚行業, 5大結構性機會全面分析,僅完整版可見。】

四、健康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隨著人類居住環境的惡化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已經超越過去任何時代,引爆了大健康理念和健康服務產業。【壹流研究此處省略2000字中國大健康行業,5大結構性機會全面分析,僅完整版可見。】

五、物流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根據數據顯示,2010-2016 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從125.4 萬億元攀升至 229.7 萬億元,實現10.61%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總體社會物流需求呈增長態勢。

【壹流研究此處省略2000字中國物流行業,3大結構性機會全面分析,僅完整版可見。】

六、地產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壹流研究此處省略2000字中國地產行業,3大結構性機會全面分析,僅完整版可見。

長租公寓領域具體分析請見《中國房產長租市場趨勢分析報告丨長租公寓的資本狂熱與贏利困境》,萬字解析中國長租市場四大商業模式。

七、日用消費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隨著國內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者對於來自國外的高品質、特色商品需求逐漸增長。

【壹流研究此處省略2000字日用消費行業,3大結構性機會全面分析,僅完整版可見。】

八、出行服務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隨著經濟發展,代步工具的不斷演變,人類出行需求更加迫切。【壹流研究此處省略2000字中國出行服務行業,3大

結構性機會全面分析,僅完整版可見。

研究結論

一、大消費領域行業現狀

1、市場規模龐大,整體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

根據“十三五”規劃建議,要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引導消費向智能、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消費已經超越投資和外貿,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在擴大內需戰略的推動下,消費將進一步發揮基礎性作用。

同時,中國消費環境已經進一步改善,包括:信用體系初步建立,重要產品追溯體系逐步完善,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進一步減少,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滿意度顯著提高。

2、城鄉差距縮小,農村居民消費增長快於城鎮居民消費增長

從消費地點來看,北上廣深及東部沿海城市仍處在消費前列,但增速有所減緩,部分城市已出現市場飽和。而中西部城市及農村消費增長速度明顯加快,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高於城鎮居民2.4和2.9個百分點。

3、空間限制減弱,網購、海淘常態化

隨著國內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品質消費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國內部分產品在價格上和品質上,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跨境電商等基於“海淘”需求的業態應運而生。數據顯示,中國進口消費群體從以80後為代表的“海淘原住民”,向以泛90後、95後、00世代為代表的“網購原住民”擴散。隨著泛90後逐漸步入婚姻,個人消費者和家庭消費者的比率逐漸降低,消費訴求從強調性價比開始轉向注重品質。

4、 消費結構優化,實物性消費向服務性消費轉變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美國和日本的服務性消費的比例都超過60%,實物類消費只有30%多。可以看出,服務性消費增量是一個重要的大方向。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據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017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費中,吃穿基本消費比重繼續下降,僅佔人均消費總支出的36%;服務消費比重繼續提高,人均居住、教育文化娛樂、其他用品及服務支出,均比上年同期上升。

隨著居民收入提升至更高水平,居民對改善生活品質的消費需求明顯增加,個性化、高品質、休閒娛樂等消費呈現高成長性。

可以看出,實體商業正處於重新崛起的轉折期,隨著主流消費群體的年輕化以及消費模式的提檔升級,實體零售的核心已從“價格”導向轉為“體驗”導向,中國消費結構與發達國家日益相像。

二、行業結構性機會

1、國民消費能力持續提升

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髮揮了“壓艙石”作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不足5成提升到6成以上,貢獻作用逐漸增強。數據顯示,2017年1-9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178億元,同比增長10.4%。預計到202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接近48萬億元。

同時,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升級,中國消費者正在從大眾產品向高端產品升級,對化妝品、醫療美容一類的較高層次消費需求不斷提升,奢侈品的購買需求也日益增多。

2、消費主力年輕化,帶來新的消費需求

中國大消費風口研究報告:消費升級、行業紅利與垂直機會

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生的80、90後一代擁有4.16億人龐大群體,佔據中國近三分之一人口數量,且正成長為社會的主力消費人群。80、90後的平均知識水平和收入水平上相較於上一代人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並且生長在商品與勞務極大豐富的時代,消費行為更加成熟,消費需求也更加複雜。能吃飽、能穿暖早已不是他們所擔憂的了,低價已不再有足夠的吸引力,產品的品質、安全和所帶來的體驗感才是這個群體的主要訴求。消費者購買商品不再只是滿足對物質的需求,而更看重商品的個性特徵,希望通過購物來展示自我,達到精神上的滿足。

3、市場格局改變,便利性、社交性成消費新訴求

隨著消費主力的年輕化,消費者對便利性的高需求呈上漲趨勢,O2O服務帶來的便利性已經是吸引消費者的主要手段之一,外賣、上門服務等新興消費模式正越來越被消費者接受。

三、未來值得看好的業態

1、線上線下結合是大消費領域發展趨勢

“網購原住民”的千禧一代正在成為社會的消費主力,在消費轉型升級的當下,消費領域的企業主們意識到,只有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打通,整合全渠道資源,才能找到新的行業增量,消費互聯網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線上線下消費並不對立,線上模式可以擴大線下門店的覆蓋範圍,同時,線下模式也可以為線上引流,是消費模式互為依存的兩極。

2、消費人群細分業態是未來方向

面對互聯網潮流、消費升級、技術迭代,傳統商業模式和競爭壁壘被打破,未來的消費業態會針對消費者不同的消費訴求細分化,根據按消費不同的心理可以細分成價格導向、體驗導向、興趣導向等,會出現圍繞某一類小眾消費群體的需求,定製產品和服務的業態。

不管如何轉型,如何創新,只有滿足消費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才能找到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3、“互聯網+”模式擊中消費者痛點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消費體驗有了更多的需求,“互聯網+”的發展催生融合新業態,基於場景化消費融合型業態逐漸大行其道,為消費者打造無縫購物體驗。其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親自站臺的盒馬鮮生,開創了互聯網驅動、線下體驗的複合模式,在開業一年多以來急速擴張,已經實現了單店盈利。而今這種“+”模式業態不僅包括零售+餐飲,也包括餐飲+時尚,餐飲+物流等跨界融合。這種新興業態更追求圍合性和複合化,在遵循消費者共性訴求原則下,添加個性化、定製化內容,有利於培養消費閉環業態。

4、 “小而美”經營模式將長足發展

在整體經濟下行和移動互聯網大潮的影響之下,相比前幾年重資產佈局“大而全”業態,現在的市場更青睞“小而美”。消費者對便利性的需求更為迫切,這讓他們的消費將會進一步從大型商店和電商向小型社區店渠道轉移。受益於城鎮化率提升帶來增量剛需,這類貼近消費者生活的小而美商業,儘管受到電商分流等因素影響,收入增速仍較為剛性。同時,小而美商業因為其消費者定位的聚焦化,消費者的個性化訴求更容易被把握,可以精準鎖定消費者需求。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