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青岛造农机收胡萝卜“成功率”98%

半岛客户端记者 韩小伟

牛!青岛造农机收胡萝卜“成功率”98%

机械化收获农作物是农业发展趋势,然而想要使用农机收获胡萝卜并不是一件易事:种植行距不同、扎根30厘米阻力巨大等等都是大难题。日前,青岛农业大学研制的收获机在平度进行试验,收净率达到了98.2%。专家称,目前机器基本功能已经具备,接下来要继续优化。

生产率达到了0.11公顷/小时

牛!青岛造农机收胡萝卜“成功率”98%

日前,由青农大研制的自走式双行胡萝卜联合收获机样机在平度“绿色双高”胡萝卜试验田进行收获试验,整机主要由动力底盘、传动系统、挖掘装置、夹持输送装置、根叶分离切割装置、去土装置、集收装置等部件组成。据悉,这台机器可同时完成双行胡萝卜的挖掘、夹持输送、根叶分离、去土和集收等功能。 经样机收获试验表明,机器收净率达到了98.2%,损伤率为2.5%,生产率达到了0.11公顷/小时,也即每小时能收获1.65亩胡萝卜。没种过胡萝卜的市民可能对此没有概念,这样的农机收获有多快?据了解,以往农民收获胡萝卜,都要在凌晨两三点来到田间,拔秧、割秧再装包,每人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才能收三分地的胡萝卜。

同时,人工收获的费用也很高。“我今年种了800亩胡萝卜,都是雇人收获,平均一亩地劳务费就要800多元。”崔家集农民张知远感慨,农机将来应用到收获胡萝卜上将大大减少成本。

基本功能已具备,只需再优化 “今年胡萝卜种植主要采用了大垄大行、传统垄宽大行距和传统三种播种模式,同时与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合作开展胡萝卜收获机具试验验证,探索机艺融合的机械化种植模式,提高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平度市农机局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平度市蔬菜机械化种、收环节比较薄弱,因此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合作,引进新型农业机械,借助薄弱环节的试验示范,提高劳动生产率,普及运用新技术、新机械,促进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整体水平全面提高。

据悉,此次试验主要是通过模拟收获机具关键部件的实际作业情况,实测在不同松土程度、不同用力方向等条件下胡萝卜的拔力数值,同时抽测土壤湿度和硬度,为后期机具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可以说,收获胡萝卜样机的基本功能已经没有问题,接下来只需要做一些优化提升方面的工作。”7月11日,带队进行试验的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王家胜博士介绍。

历时6年攻克收获胡萝卜难关

牛!青岛造农机收胡萝卜“成功率”98%

“在胡萝卜种收上,实现农机农艺的完美结合任重道远。”王家胜说。在很多农作物种收上,农机应用都很广泛,但在胡萝卜种收上,问题却不少。他说,国外有收胡萝卜农机,但不适合在国内使用,因为种植模式差别很大,即使平度市与周边的青州市等地,种植模式也有区别。

种植模式具体可以细化到行距、种植密度等,不同的种植模式下,这些细节差别极大,而农机收获时要做到处理叶、根、切秧、去土、运输等等工序,加上胡萝卜生长入地30厘米左右,机械收获阻力非常大,对农机的要求非常高。

此外,胡萝卜一年种植一茬到两茬,第二茬收获在冬天,收获更困难,因此科研人员试验机器的机会几乎只有“一次”,发现问题并对农机进行优化后,可能要再等一年才能再次试验。“我们开展这项研究是从2012年开始的,由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带领的根茎类农作物收获机研发团队研制,凝聚着很多心血。农机研发还要根据市场需求,接下来要和企业合作,量产机器,给乡村振兴助力。”王家胜说。

日前,半岛记者从市农机局获悉,今年以来,青岛市农机部门在粮食作物已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推动工作重心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移,采取措施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目前,花生、马铃薯生产综合机械水平超过了80%,胡萝卜、大葱、大蒜等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