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的失敗,是因爲在榆次官道巷中的良機痛失

荊軻刺秦的失敗,是因為在榆次官道巷中的良機痛失

(王清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因為這句詩,荊軻被後人認作先秦刺客之首。又由於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刺秦一段的精彩描述,甚至人們把荊軻當做了天下武功第一者。

《史記》中是這樣描述荊軻刺秦王的:

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殊不知,荊軻在先秦武功最多隻算二流。在早於荊軻刺秦之前,《戰國策》裡有段著名的介紹,借用安陵國使臣唐雎口中說出:

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而反觀荊軻刺秦的表現,是無法感動天地的。因此,相對於其他的刺客,荊軻的武功在先秦只能排在二流。究其原因,是在山西榆次痛失了一次與高人切磋晉級的絕佳機會。

荊軻刺秦的失敗,是因為在榆次官道巷中的良機痛失

榆次官道巷

公元前228年,荊軻刺秦前一年,正午時分,著名劍客蓋聶如約而至,在榆次官道巷中與荊軻舉案而坐。

荊軻刺秦的失敗,是因為在榆次官道巷中的良機痛失

遊戲中的蓋聶形象

蓋聶,榆次人,戰國末期著名的劍客,平時卻很少用劍,他“殺人於無形”用的是氣。

何為氣?《管子》說,“凡物之精,比則為生,下生五穀,上為列星。流於天地之間,謂之鬼神。藏於胸中,謂之聖人。是故名氣。”

也就是說蓋聶胸中藏有萬千世界,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後世道家各種實踐證明,這樣的天地之氣浩然之氣,需要有養氣之所,不僅要接天地靈氣,還要與四海為鄰。

這個地方,便是榆次。榆次春秋時期稱“塗水”、“魏榆”,戰國時期開始稱“榆次”,晉國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人文厚重,而官道巷道通幽燕、連五省、接秦蜀,是南來北往必經之路,此處物阜民豐,地靈人傑。

荊軻刺秦的失敗,是因為在榆次官道巷中的良機痛失

荊軻由衛國朝歌而來。不過當時荊軻卻沒有少年心志,相反心灰意懶。特別是近年來儘管劍術不斷精進,但仕途卻一直不順。他本是齊國人慶氏,後隨祖上移民衛國。荊軻自薦於衛元君,衛元君對他嗤之以鼻。

荊軻有產生問鼎天下第一劍客的衝動,當然他有滿腹經綸的才華。荊軻並不服氣蓋聶的聲名遠播,此次與其說是拜訪蓋聶,不如說是對蓋聶權威的挑釁。

荊軻刺秦的失敗,是因為在榆次官道巷中的良機痛失

但是,荊軻此次又輸了,輸得一敗塗地,僅僅一個照面而已——當時蓋聶對他怒目而視。

荊軻離去後,有人勸蓋聶再把荊軻叫回來。蓋聶說:“他應該走了,不敢再留在這裡了。”差人探尋,果然會面之後,荊軻已乘車離開官道巷遠走了。

荊軻榆次之行,徹底使曾經心高氣傲的他對未來失去了信心,無論武功、氣勢和學識,他都低人一等。

荊軻需要一次驚天動地的行為成就他的英名。此後他與燕國太子丹不期而遇,從而上演了一出荊軻刺秦王的武戲而留名千古。

後來易水河邊,他在決定刺殺秦王的瞬間,怒髮衝冠的根本原因也就緣於此。

荊軻刺秦的失敗,是因為在榆次官道巷中的良機痛失

可惜,司馬遷在《史記》中所提到的荊軻所等待的那位朋友究竟是誰不得而知,否則荊軻或許將改寫歷史。

後世很多人猜測,那個人應該就是蓋聶。

只是蓋聶在官道巷中向西遠遠望去,“流於天地之間”那個殺人於無形的氣,正在秦國上空越聚越濃。這一點,荊軻因為失落,沒有虛心向蓋聶求教,成為他失敗人生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