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工作,「速度」與「質量」應當並存!

护理工作,“速度”与“质量”应当并存!

如何打造高速高效的護理工作模式?

很多人會認為,要求速度,那麼質量一定會受到影響。乍看起來,好像說的有道理,可如果做同樣的事,一個人3分鐘完成,另一個7、8分鐘才完成,質量都一樣的情況下,誰會認為做7、8分鐘的人好呢?

在臨床工作中,大家都能感覺到有的護士做事比較快,而有的就有些慢了。其實大部分的同事做事都是比較快的,因為做事情慢是很難做好護士工作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舉例:

1.早上交班的時間到了,可你的夜班記錄還沒寫好,等你磕磕巴巴的把要交班的內容說完,大家對你的印象也可想而知啦。

2.該查房了,可早上要採血的病人還在等你採血,你匆忙地去採血了,誰來和大家做床旁交接班?怎麼和大家一起查房?

3.一天的工作馬上要開始了,可一進處置室,發現衛生還沒有打掃。你說你早上太忙,還沒來得及,可早上既沒有新來患者,也沒有醫生臨時下的醫囑,更沒有重患忙著搶救,都是常規的處置內容。你沒有按時完成的話,再怎麼說忙也是說不過去的。

4.核對醫囑,別人半小時就可以完成的核對工作,你卻要用掉1個小時的時間,你說你是因為仔細,可真的是因為效率低。

有人說做的快不一定能保證質量,可臨床做得快的同事,一樣是做到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的!

我們不贊成降低質量的快速工作,那會給護理安全帶來隱患。但是如果你發現同樣做一件事,質量都一樣的情況下,別人比你用的時間少,那你就一定要思考原因,一定要認真學習人家做事情的方法了。

有的人還會說:我的性子比較慢,可我完成工作不就得了嘛,即使拖班,那也是我自己的事。

這是不對的。護理工作是具有延續性的工作,是一環扣一環的。你以為是你個人的事,其實後續的工作都會被你延誤,造成影響。

繼續舉例:

2.當別人下午核對完醫囑,準備交接班的時候,你卻要核對到下班以後,下一個班只能等你核對完再用藥,你無形中又拖延了下一班時間。

3.你在班的護理記錄沒寫完,下一班來了,怎麼接著寫護理記錄?

4.沒有速度,最重要的是還直接影響搶救患者,在分秒必爭的時間裡,你慢,你就跑不過死神。

所以,沒有速度,就是沒有效率,而有效率不代表質量的下降。

做臨床護士,哪一個不是手快、眼快、腿快、操作快?

可誰的速度也不是天生的,是需要鍛鍊的。怎麼打造高速高效的工作模式呢?

1.對一天的工作有規劃,確定出大致的時間完成哪些工作,拒絕拖沓。

2.觀察其他護士的工作方法,看自己究竟慢在了哪裡,然後進行改變。

3.聽取同事對你的合理意見,並採納運用。

4.記住熟能生巧,多看多練,慢性子也會練得快起來的。

護理工作是要求速度與質量並存的,其實就是要求效率,乾的快還要乾的好,才是我們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