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開國功臣,免死金牌也沒用?其實不然,是忽視了這四字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和建立西漢的劉邦一樣,大力封賞開國功臣。跟著他打江山的功臣,權利、金錢、土地等一應都俱有了。為了打消這些功臣們“鳥盡弓藏”的顧慮,朱元璋還給他們辦法了一件神器——丹書鐵券,也就是常說的免死金牌。其中有34名功臣都拿到了免死金牌,有了它,不僅本人可以免死9次,子孫也可以免死3次。

朱元璋殺開國功臣,免死金牌也沒用?其實不然,是忽視了這四字

按理說這下妥了,大臣們沒有了後顧之憂。但是我們翻開明朝的歷史可以知道,在這34位功臣中,除了14名病死的外,剩下的都先後被朱元璋剿殺了。當他們拿出免死金牌的時候,才發現根本毫無作用。難道是朱元璋說的話不算數嗎?其實不然。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免死金牌的意思,就是皇帝賞賜給功臣的禮物,必要時拿出這塊金牌就可以免死。最早出現免死金牌是在西漢時期,由漢高祖劉邦所創,之後一直沿用到清朝以前,不過在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對免死金牌進行了法律上的約束。因為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獲益於免死金牌,而且免死金牌的運用次數和運用目的都是沒有明確的規定,就會出現一些亂象。

朱元璋殺開國功臣,免死金牌也沒用?其實不然,是忽視了這四字

所以朱元璋深知其中的弊端,特意對這塊免死金牌進行了法律上的約束,規則是要有立功的人才能用,為了防止假冒,朝廷和功臣們各存一塊,也就是說皇家是有備案的。當然,這些功臣們有了榮華富貴,一般都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但是仔細梳理一下,就會發現,朱元璋給這些功臣們的罪名,全都是篡逆謀反。或許這些功臣們也知道,對於免死金牌的運用,“謀逆不宥”是不能運用的。但是什麼樣的行為才在朱元璋看來才是謀逆不宥呢,最終的解釋權還是朱元璋說了算。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經歷坎坷之後,會使人的安全感降低,焦慮程度變高,對潛在的威脅更加敏感。在沒建立政權時,大家都同心協力,比較安全。一旦政權穩固了,這些功臣就成了一個隱患。“殺功臣”也就成為了我國古代的一個傳統,只不過不同的皇帝處理方式不太一樣,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就相對溫和一些;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的處理方式就比較狠。

朱元璋殺開國功臣,免死金牌也沒用?其實不然,是忽視了這四字

古話說的好:“最是薄情帝王家”。為了爭奪江山,連父子兄弟之間都能相互殘殺,皇帝藥屠殺功臣,就不能理解了。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皇帝性格的原因,也不是因為功臣們犯了什麼錯誤。而是在皇帝眼裡,這些人位高權重,為了江山的穩固和傳承,必須以某一個罪名來殺之,以絕後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