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場醫生與AI機器人「大戰」在即!天壇醫院廣發英雄帖!

全球首场医生与AI机器人“大战”在即!天坛医院广发英雄帖!

人腦PK電腦,誰“讀片診斷”更準確?

全球首场医生与AI机器人“大战”在即!天坛医院广发英雄帖!

人機大賽

讓更多臨床醫生體驗人工智能帶來的方便

這次,“人腦”選手將要面對的“電腦”對手是:醫療AI機器“BioMind™️天醫智”,“BioMind™️天醫智”是全球首款頭部疾病(涵蓋腦腫瘤、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腦卒中等)MRI、CT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的整體應用產品。

大賽將分A、B組進行,內容包括:顱內腫瘤CT、MRI(核磁)影像判讀;腦血管疾病CT、MRI影像判讀及血腫預測;腦血管病(狹窄、微出血、梗死、腦白質病變、腔隙灶、血腫)病灶標識,出血體積及梗死體積測量。

每組對決的一、二、三等獎得主,將分別獲得30萬、10萬3萬元不等的獎勵,其他參賽人員也可獲得蘋果筆記本電腦一臺。“BioMind™️天醫智”獲得的獎金將由主辦方設立“天醫智腦卒中基礎研究基金”。

王擁軍介紹,這次來的的裁判分別來自中國、美國,都是全世界臨床、影像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頂級專家。我們想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臨床醫生體驗人工智能帶來的方便,而不是擔心被取代而拒絕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診斷準確率可達95%以上

但在中國優質醫療資源分佈極不均衡的背景下,對於複雜程度高、定位診斷難度大的神經系統疾病,在基層臨床的誤診率、漏診率居高不下,診斷效率低水平徘徊。

全球首场医生与AI机器人“大战”在即!天坛医院广发英雄帖!

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智慧,對人腦經驗(臨床頂級專家的的技術和經驗)的高效、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有望解決“人腦”難以解決的疾病“死角”。

以“中風”(腦卒中)為例,國際上最先進的醫療手段,對“中風”病人提供一對一的照顧,三個月內仍然無法避免約8%的複發率。

“這8%的複發率,是現在‘人腦’所有的知識和經驗都無法覆蓋的,要從生物信息視角,去尋找新的分子網絡和新的解決機制。人的基因組、蛋白組、代謝組、醫學影像等數據,將從生物信息視角,超算、串聯起來,解決更多問題。”

未來應用

人工智能還將涉及手術領域

此次“人機大賽”展現的是人工智能在診斷領域的作用。王擁軍表示,未來,還將對人工智能的研究還會涉及手術領域。

“今年下半年,我們會安排一次動脈瘤手術,利用人工智能識別動脈瘤,讀取動脈瘤的破裂風險並進行手術規劃,幫助患者選擇介入或開刀。院區裡還會有手術機器人的研究基地,未來將在介入手術中,讓機器人替代人的功能。”

王擁軍表示,機器人可能比人更穩定,可以完全不受近視和手抖等干擾。當然,這些都尚在研發階段,真正作為醫療產品推廣應用要經過國家藥監局批准。”

神經病理切片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

腦神經疾病患者的智能護理;

腦卒中後遺症、帕金森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肢體及語言康復智能化輔助訓練

……

全球首场医生与AI机器人“大战”在即!天坛医院广发英雄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