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戀愛了!孩子進入「婚姻敏感期」該如何引導?

寶寶戀愛了!孩子進入“婚姻敏感期”該如何引導?

寶寶戀愛了!孩子進入“婚姻敏感期”該如何引導?

最近後臺收到一位媽媽的留言:她的女兒今年5歲。有一天,班級的一個男孩向她求婚了!原來,這個小男孩經常和她的女兒在一起玩。有一次,男孩說:“我們結婚好嗎?”女兒想了想,同意了。男孩還說:“你不害怕嗎?”女兒說:“有什麼害怕的?”男孩說:“結婚後,要生小孩,會很疼的。”

女兒回家後,跟王女士說她要與那個男孩結婚,這讓王女士大吃一驚。她讓女兒下一次要婉言拒絕對方的“求婚”,同時也有些無奈:“孩子怎麼這樣早熟呢?該如何對待呢? ”

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經常聽到孩子這樣說:媽媽,我長大了你就當我的新娘子好不好?”“為什麼要媽媽當你的新娘子呢?”“我喜歡媽媽。”

其實從孩子的心理發展角度看,他們已經進入了“婚戀敏感期”,

什麼是婚戀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何運用這股有效動力,幫助孩子完美成長,正是成人的職責。何為敏感期?蒙臺梭利指出,助長兒童發育的動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這段時期為“敏感期”。

婚姻敏感期――從五歲開始,孩子們開始對人群組合發生興趣,並開始了對各種組合形式的探索。由於婚姻的組合形式離兒童生活最近,所以兒童的探索就會先從婚姻開始。在這種心理發展規律的支配下,他們很容易對異性小朋友產生好感,進而結成相對穩定的朋友關係,並自認為是“戀愛”,或者要跟對方“結婚”。

寶寶戀愛了!孩子進入“婚姻敏感期”該如何引導?

父母該怎麼面對?

正向引導

在“婚姻敏感期”中,孩子們所說的“結婚”只是他們表達喜愛的一種方式。比如當想和某一個小夥伴玩,喜歡某一個小夥伴時,他們都會說想和他結婚。

這是表達他們內心喜愛最直接的方式。孩子表達愛的方式都是十分簡單和美好的,父母不必用成人世界的婚姻觀、道德觀來評價孩子,給自己和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但是,有一件事家長必須告訴孩子。那就是在孩子長大正式結婚前,除了爸爸媽媽等直系親屬,任何人都不能隨意觸摸你的身體。這樣的教育方式,既保護了孩子的童真,也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

積極回應

一提到早戀有的家長臉馬上就紅了,有的甚至生氣地說:“TA要敢談戀愛,看我不打斷TA的腿!”這些態度都是不正確的。很多時候,當家長覺得難以啟齒時,正好激發了孩子好奇的心理,於是懵懂的自己去探索,通過網絡等渠道,獲得所謂的“早戀”知識。

在這個階段,孩子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時也會模仿電視裡的情景,要跟自己的父母親吻等。家長不能過於緊張,也不應該置之不理。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是大人之間的表達方式,孩子們只親臉頰就可以了。家長還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跟孩子討論有關男人和女人的角色,並教給孩子關於愛的價值觀。至於那些對異性父母有著過度迷戀的孩子,父母應該積極地回應孩子的愛,並告訴他們,等他們長大時會找到自己相愛的人。

兒童時期是一個情感培養和情感發展的過程,讓兒童在童年順利度過婚姻敏感期,幫孩子在這個時期健全他的情感世界,讓他建立健康的愛的觀念,讓他明白親密關係的建立與維繫需要付出努力,這有助於孩子未來的婚姻。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業既能成長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顧家庭和經濟所需,還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長……如果你起到在成長路上自我完善、溫暖自己、照亮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