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怎樣鍛鍊孩子的受挫能力?

蒼雁


中國有一句俗話:“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意思就是,孩子小的時候,吃點苦,遭遇一點困難是一件幸事,比等孩子長大了再去經歷來得更幸運!


再能幹的父母,能夠陪伴孩子的路也是有限的,為了使孩子未來有強大的心理力量來對抗挫折,作為父母,需要讓孩子去經歷一些挫折,讓孩子從小具有一種抗挫心理。這種訓練,並不需要父母刻意為之,能夠在平日生活教育中,適當注意自己教育方式,就能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不過分溺愛

隔代撫養,成為現實生活的主旋律,相對而言,老人帶的孩子,心理更脆弱一些。

“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是很多老人的觀念,包括我的家婆。老人家從五六十年代走來,多兄弟子妹,一生飽嘗生活艱辛。如今,生活安定了,手頭也略有盈餘,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所以之前生活對他們的虧欠,以及他們對自己孩子的虧欠,全部加倍補償給孫輩。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已然成為一件平常事;想要什麼,就給什麼,無條件答應;孩子指鹿為馬,老人也點頭附和。生活中,明明孩子做錯了,受到了爸爸或媽媽的嚴厲批評,孩子眼淚一流,老人家立馬心疼抱走,拼命指責父母做得不對:“寶寶最乖,爸爸最壞,都是爸爸不對!”

在長期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徒生自滿心理,認為什麼都是自己對,結果可想而知。


二、堅持原則

給孩子的挫折教育,生活中,遊戲中,父母堅持一定的原則,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訓練。

孩子喜歡跟父母玩遊戲,走象棋、打牌、玩彈珠……往往是一開始玩得很進行,慢慢地變得越來越捉急。如果家長分毫不讓,孩子非但會耍賴,甚至用哭用鬧來強行維護自己的權益。

“那就讓讓孩子吧!”有些家長會心疼孩子,有些家長則害怕孩子哭鬧,於是哄著孩子開心,讓他大獲全勝。習慣了成功的孩子,漸漸也無法接受失敗的現實。孩子小的時候,讓他明白什麼是做事的原則,小時候順應了按著遊戲規則去玩,長大後,多半也能去適應社會規則。畢竟,個人無力改變世界,還需去適應世界吧!


三、適當加壓

我們需要對孩子加壓,但也不是越小開始越好,適合孩子的年齡與實際情況進行障礙設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而如果孩子平時受的挫折比較多,家長則需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戰勝困境的勇氣。

孩子的抗挫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密切相關的,行動才是最好的促進。兒子膽子比較小,為了鍛鍊他的膽量,每天晚上扔垃圾的任務就交給了他。孩子從抗拒,到自己拿一個奧特曼玩具陪伴,到獨自成慣性扔垃圾,雖然每天跑上跑下的腳步匆匆,但是他心理已經有了一個堅定地聲音,那就是:我能行!


生活中能鍛鍊孩子的點滴很多,父母捨得放手,孩子才能愉悅成長!


諾媽家有男寶


孩子的受挫能力真是因人而異,有小朋友天生比較樂觀,輸了不會太在意;有孩子天生比較敏感脆弱,遇到挫折,情緒往往會難以平復。



對於受挫後,不能正視結果,情緒波動很大的孩子,家長在勸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用正面話語來鼓勵和引導,比方說孩子弄壞了玩具,修不好在哭泣。家長不要去制止孩子哭泣,而是要認同孩子的情感,和孩子一起修理玩具或者告訴孩子玩具的壽命到了,我們可以再買新的一個。



做一件事情之前,就先向孩子說明會有兩種結果,說出最壞的結果會是怎樣的。讓孩子提前有心理預期,他知道可能會出現的最壞的局面,當最壞局面出現的時候,也就容易接受的多。



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需要家長做好表率。家長在孩子面前遇到事情,要樂觀面對,不要有太多的負面情緒。遇到挫折,正面引導,相信孩子會越來越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