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全球鷹」開始部署,需要多少架滿足我軍需求?

中國版“全球鷹”開始部署,需要多少架滿足我軍需求?

近日,有知名軍事博主在國內社交平臺貼出衛星圖片,顯示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已接收國產翔龍高空無人偵察機。這款早已被國內媒體稱為中國版全球鷹的無人機,至少有3架被部署到海南島某海軍機場。

與翔龍無人機同在一個機場的,還有海軍空警-500預警機、運-8Q反潛巡邏機,以及另一款無人機BZK-005。

目前南部戰區海軍已對南海方向形成以有人預警機、巡邏機為主,長航時戰略無人偵察機為輔,戰術無人偵察機為補充的空中預警偵察體系,對我領海、管轄海域、島礁的有效防衛和管控能力極大增強。

中國版“全球鷹”開始部署,需要多少架滿足我軍需求?

目前,世界著名的高空無人偵察機代表,就是美軍裝備的全球鷹無人機。翔龍無人機因為尺寸、外形、定位等與前者相似,也被稱為中國版全球鷹。

不過,翔龍無人機現階段仍採用渦噴發動機,最大航時、有效載荷等數據不及全球鷹,最大飛行時速則超過了全球鷹的650公里,達到750公里。

中國版“全球鷹”開始部署,需要多少架滿足我軍需求?

不過,翔龍無人機雖然因發動機問題,最長留空時間為10小時,只有全球鷹的不到一半,但對於中國空軍、海軍來說仍然夠用,因為它的活動空域主要在東、南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以及我國有管轄權的海空域。

而且,翔龍無人機的推重比非常高,這使其同時兼具全球鷹無人機和捕食者無人機的優勢。

全球鷹無人機的推重比很低,從地面起飛到爬升到19000米的工作高度需要80分鐘以上,而捕食者無人機爬升到8000米高度就需要60分鐘。

中國版“全球鷹”開始部署,需要多少架滿足我軍需求?

這兩種飛機大多數時候都只能在單一高度巡航飛行,特別是全球鷹,一旦執行高度降低到9000米的抵近觀察任務後,要恢復到19000米的工作高度需要1個小時以上。翔龍無人機要進行同樣的任務切換,耗時僅為全球鷹的1/4。

所以翔龍無人機既可以像全球鷹那樣執行長航時大範圍戰略偵察任務,也可以像捕食者無人機那樣執行抵近的目標辨識、高精度跟蹤任務。

中國版“全球鷹”開始部署,需要多少架滿足我軍需求?

翔龍無人機全機長14.33米,翼展24.86米,機高5.413米,正常起飛重量7.5噸,任務載荷6.5噸,作戰半徑2000-2500公里,續航時間最大10小時,巡航高度約1.8萬米。

其攜帶的電子設備更類似於全球鷹無人機,有高清晰度數字照相機、包括單色高分辨率和彩色圖像兩種模式,可提供分辨率很高的靜態偵察照片供閱讀和判別。

有高清晰度數字電視,能夠提供動態的數字視頻圖像,方便實時監控,視頻信號還有夜視能力,有獨立的紅外熱成像通道,可以提供8-12微米長波自然熱輻射視頻或者更先進的高清晰度凝視3-5微米中波熱成像,後者對機器動力的機動目標觀察效果更好。

此外,翔龍無人機還可以根據任務需要,換裝合成孔徑雷達和逆合成孔徑雷達,具備在惡劣氣候條件下的機動目標跟蹤和監視能力。

翔龍無人機與空警-500、運-8Q等有人預警、巡邏機一道,將大大提升我海軍在南海方向的戰略、戰術偵察能力,更好地幫助掌握外軍艦機動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