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都在夸,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博……博……博物館奇妙夜?

別笑我結巴,因為我是真的超驚訝。

再說點更不怕你們笑話的,當年本·斯蒂勒的《博物館奇妙夜》就是中二時期肉叔的一個夢。

你想啊,大霸王龍骨架跟哈巴狗似的撿你扔的棒子,跟羅斯福談笑風生,跟匈奴王阿提拉喝酒吃肉,沖印第安大妞兒吹口哨……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酷不酷?

所以我看到馬爺新開的這檔同名節目時,差點撇下手中的玫瑰豉油雞腿蹦起來。

但耐著性子看了幾集……算了,我還是好好嘬我的雞腿吧。

為啥?

談話節目拍成這樣,不應該

博物奇妙夜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得勁,幾個人的聊天內容旁徵博引,第一集就把我給驚著了——

石窟上的琵琶,為什麼拿法跟現代不一樣,又為什麼多了一根弦?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這玩意連馬爺都解釋不了,還得方錦龍老師出馬:

最早的琵琶啊,是在駱駝背上彈的,自然沒法像現在這般抱著;

四弦琵琶啊,因為是曲項,所以可以推斷是從兩河流域傳來的;

五絃琵琶呢,因為是直項,所以可以推斷是從印度傳來的;

你看,看《博物奇妙夜》第一個好處就是漲知識

那麼你看四弦琵琶為什麼是曲項的

因為阿拉伯有個烏德琴,它就是曲項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緊接著,方老師為了給大家印證,不管是阿拉伯的烏德琴,還是印度的西塔爾,還是咱們的琵琶,這些梨形樂器都是同源的。

而且每流傳到一個地方,還會立馬吸收當地樂器特色繼續演變。

口說無憑,他乾脆用五絃琵琶,現場模仿古琴、三絃、烏德琴、西塔爾、西班牙響板、印度鼓、古典吉他、民謠吉他,甚至還順手學了電吉他!!!

簡直把我驚到下巴都合不上了,不廢話,直接上視頻:

| 視頻時長:02分26秒 |

這是方錦龍在別的節目裡演示的,我敢掐著自己良心向你們保證,這檔節目裡雜音太多,遠不如在雲岡石窟的佛窟裡演奏來得有味道。

這就是看《博物奇妙夜》的第二個好處:漲見識

有小寶貝這時候要提問了:肉叔,光漲知識長見識,你擱衚衕口也能聊啊,幹啥興師動眾去博物館?

好的,你問到精髓了。

在博物館,有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比擬不了的——

時空交疊的迷幻感。

比如第一集結尾,方老師拿出距今8800年的骨笛,馬爺拿出距今千年的唐代佛鈴,再配合上阿蘭現代的歌聲,三人合奏了一曲。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遠古的樂器+唐音+現代音,一股時空交疊的迷幻感呼嘯而來。

恕肉叔嘴笨,用文字實在寫不出聽到的感覺,彈幕裡也是一片語言能力退化到小學的“雞皮疙瘩全起來了”、“好想哭”。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還是馬爺面對著陝西曆史博物館藏品“高奴銅禾石權”時說得對:

文物的美,是能在最短的空間距離,濃縮不同的時間跨度。

好多人啊,不知道文物怎麼看:這不就一古代秤砣,大疙瘩麼

是這樣哈,你看咱們三個人,距離這玩意,空間上才不到一尺

但咱們跟它的距離,時間上2200年以上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能在漲知識、漲見識的同時,體驗時空交錯的美,所以《博物奇妙夜》才能在豆瓣拿下9.1的超高分。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但我覺得,這分高了,或者說起碼一半的分,是大家衝著國寶們打的。

為啥?

我們接著來看節目本身,核心其實就兩個:文物對談

乾脆比喻成“《圓桌派》版《國家寶藏》

”好了,但它的效果不是1+1>2或者=2,它乾脆兩個都不如,而且拼得很生硬

文物類的綜藝、紀錄片,這兩年一抓一大把,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國家寶藏》,再到《如果國寶會說話》。

精髓在於,通過詳解文物的前世今生,帶出其背後的文化價值。

就像現象級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裡,匠人們說的:

玉其實就是一塊破石頭,它有什麼價值呀,但中國人能看出德行來……中國人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文物是為了傳播文化,不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物品本身沒有什麼價值。

擺明了告訴你:這些文物,單從物質角度來看,就是破銅爛鐵、殘陶碎瓷,能有什麼價值啊。

關鍵就是它們身上的歷史,它們與中國人之間的精神紐帶。

就好像《國家寶藏》裡,雷佳音演繹雲紋銅禁為什麼是國寶,就是因為通過它的歷史,我們能從中窺探到秦國敢問鼎中原的野心、楚國一敗再敗的關竅。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博物奇妙夜》呢,省略了對文物的介紹,直接跳到了它們對中國人的道德準則、處事原則、藝術修養的超高層面。

比如第一集,還沒來得及介紹雲岡石窟音樂窟裡的各種樂器(只有方老師介紹了五絃琵琶)、各種音樂石像、古代禮樂,就立馬跳到現代人缺乏禮樂修養的高大命題。

如果我們全民族每個人都有著一份這個樂的修養

當然道德不用說,禮跟道德直接發生關係

那我們民族的整個精神面貌,就不一樣了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要真想給人講道理,深入淺出總該是要的吧,你不能把對文物介紹的深入省了,直接給咱們外行來淺出啊。

而且說實話,大詞聽多了吧,人容易犯困。

這就說到第二點了,對談。

“對談”看起來很好整,請幾位肚子裡有貨的人,往那一坐,別拘著他們,放他們叭兒叭兒閒聊不就完了?

嗯,要抱著這個心,這對談節目就算是完蛋了——

嘉賓們知識體系分野巨大,很容易你聊你的,我聊我的,怎麼也嗨不起來。

作為《圓桌派》死忠粉,肉叔想了下這個純聊天打屁的節目怎麼就耐看,明明在聊“成就”,馬家輝能東一榔頭聊到自己只穿秋褲下樓,西一棒子聊到自己戒牛肉。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馬家輝還算好的,有人聊著聊著能一竿子岔出去十萬八千里。

這麼閒聊啊,太散,關鍵角色在竇文濤那,不管嘉賓飛出去多遠,竇文濤總能順著話頭再說兩句,拉回正題

比如馬家輝說遠了說到穿秋褲的糗事,竇文濤及時地接著話:所以說這種人呢,都是容易有成就的人,穿對褲子就行了,這種人往往有個特點就是專注……

緊跟著“專注”再聊回如何取得“成就”。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你別小看這個“順勢一帶”,這玩意不起眼,但它是語言對話的精髓所在:串聯住起伏不定的對話,既保證談話有高有低不至於太平緩乏味,又能牽著對話內容往命題深了走

可惜《博物奇妙夜》裡,沒有竇文濤的角色,別提馬爺,馬爺是那種需要別人喂他話頭,才能滔滔不絕從肚子裡往外提貨的人物。

前三集還好,王勁松一看就是做了大量的功課,三不五常地拋出曇曜法師、三武滅佛的典,就算嘉賓阿蘭和唐詩逸知識儲備不夠,還有馬爺和張焯院長能接著話頭說。

到了第四集,王勁松一走,肉叔就徹底棄了——

不是追王勁松,而是談話變得非。常。水。

沒人丟話頭了,只剩孫茜,每隔30秒一次雙手合十、兩眼冒著小星星、歪著頭問:我想請教一下馬老師哈,我想請教一下哥哥哈,我想請教一下……

不好意思,我想請問一下

就是我是個資深吃貨哈

九鼎是不是就是九口鍋(九座鼎)呢?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

看出來差距了吧?這種聊不下去了硬提問一個知識點的談話方式,跟竇文濤帶著大家往下走的對談模式,生硬了不止十萬倍。

比如聊到周禮,沒話了,孫茜只能硬邦邦(當然語氣還是軟綿綿)地提問:

我就很想問問您哈

咱們剛說了周朝的這個社會階層

那我很想請教一下

在周禮中,遇到尊貴的人是怎麼行禮的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

怎麼行禮?怕不是說話必須得用“我想請教一下”打頭?

當然鍋全甩在孫茜頭上也不合適,因為節目組給人浮浮躁躁的感覺,並不止這一次。

比如請唐詩逸在方錦龍的琵琶中跳飛天舞,那個鏡頭剪的啊,稀碎: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難道欣賞舞蹈不是應該完整的、連續性的麼?

請問節目組這是想讓我們看啥,顏值?還是攝像機位多?

海燕吶,你可長點兒心吧——

別以為趁著文物熱,借來國寶,就能販賣情懷了啊。

不好意思,這樣的“科普”,兄弟不吃。

全網都在誇,難道只有我看睡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