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中國傳統新年——春節就要到了,不管是地產圈裡還是圈外都已經準備過節無心工作,銳理也不想在春節前的好日子裡聊太過沉重的話題,不如來聊聊地產領域的中國文化元素。

近年來,房地產項目已經一改過去的“求洋”之風,開始將項目同中國文化元素連接起來,案名中出現的中國傳統元素越來越多。

在“中國風”到來之後,許多項目的策劃也為自己的中國風案名抓破了頭,這些“中國元素”代表了什麼?用對了沒有?有什麼故事可講? 策劃們為了說服領導,往往絞盡腦汁。

銳理就來說說,中式案名中四個常用字的起源、發展和代表的意義吧。

“堂”——光明、開放

“堂”字在近年來的房地產項目案名中屢屢出現,並且往往與中式元素連接,實際上“堂”在中國文化中的歷史地位遠比大多數人想象得更高。

最早見於史料的“堂”應該是位於西周初期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的“明堂”,周武王伐紂、周革殷命之後,為了控制太行山以東的廣大區域,鞏固新生的西周政權,在伊水和洛水流域營造新的都城“洛邑”,而“明堂”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建築。周武王在完成洛邑的營建前去世,他的弟弟周公旦完成了他的遺願,明堂也是在此之後建造完畢的。(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諸侯於明堂——《禮記·明堂位》)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孔子的精神偶像——周公旦

“堂”為何重要呢?明堂在西周時期即是早期國家的最高禮儀場所,是周天子祭祀天神、冊命諸侯、與國盟誓、與諸侯商議大事、賞賜功臣、訓示貴族的重要場所,也是貴族子弟學習和交流的主要場所,可以說是集神殿、大會堂、大學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

從使用屬性上說,明堂是一所公共建築。周天子認為自己受命於天,有代天帝治理天下的責任,而在明堂裡,周天子的絕對權威也要臣服於上天,所以明堂又叫“天室”。天子要讓所有的活動都接受天下萬民的監督,“明堂”名字裡的“明”字就帶有“公開”的精神,這也反映到了明堂建築的營造形制上。

明堂的形制,在成書於西漢早期的《淮南子·主術訓》中記為“有蓋而無四方”,在《史記》中的記載更加詳細:“中有一殿,四周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複道,從西南入。”簡單地說,就是一座高大,頂部覆有茅草,以柱子支撐而四周沒有牆壁類似亭子的建築。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東漢明堂復原圖

成周洛邑的明堂建立在一座人工堆築的土丘上,土丘邊緣由圓形的人工河圍繞,好像一塊玉璧,所以這樣的土丘又叫“闢壅”,意思是“築在像玉璧一樣的河水上的土丘”,這是一種古老的天空崇拜,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良渚文化中。

這是文獻紀錄裡最早的“堂”,而在考古學領域,這樣的“堂”起源則更早。

在陝西省秦安大地灣遺址的發掘中,考古學家在相當於6000~7000年前的大地灣四期仰韶文化村落遺存的中央發現一座大型建築,可能是最早的“明堂”。該建築總面積290㎡,前有堂,後有居室,左右有兩座廂房,門前還有巨大的中心廣場。堂建築地面上發現有左右對稱的、直徑達90cm的柱洞。堂面向正南方向,堂前無牆,而是三座大門,這正與明堂的形制類似。可以說,中國文化中的“堂”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大地灣大型建築基址

在西周之後,漢武帝也有營造明堂的記錄,漢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議下修築明堂,強調皇帝的至高無上。到了唐代,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建造的明堂“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舊唐書·武后本紀》),成為中國“堂”類建築的巔峰,後來毀於大火之後,“堂”建築才不再是帝王的追求。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唐武則天明堂復原圖

在民間,“堂”類建築同樣帶有神聖的意味,地方官員公開辦案的場所稱為“公堂”,家族中供奉先人的場所稱為“祠堂”,劉禹錫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來隱喻權傾一時的王謝家族的破敗,同樣說明了“堂”在中國人精神中的特殊地位。

總結一下,“堂”類建築起源於中華文明早期,在西周時期成為象徵國家最高權力的場所。在後來成為上到君主下到百姓共同使用的符號,雖然形制各有差異,但是其代表的公開、公正的精神則是一以貫之的。體現在房地產上,用“堂”的項目應該更多的體現一種兼容幷包的大度和氣質。

“臺”——威嚴、神秘

在中式項目的命名中,“臺”字的出現頻率也非常高,和“堂”同樣,“臺”的起源也很早。

在《說文解字》中解釋“臺”為“四方而高者”,“臺”就是方形高處的一塊平地。古代先民從史前時代起,就開始修築各種“臺”,最初的“臺”可能是用於天文觀測,在原始信仰形成之後“臺”成為部落巫師、原始邦國首領與“天神”交流的重要宗教場所。這在記載上古軼事的古籍中多有體現:“東三百里,有鐘鼓之山,帝臺之所以觴百神也。”(《山海經·中山經》)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郭璞注《山海經》

臺的修築非常簡單,即在平地上磊土,再層層夯實,形成一座人造土山,再在土山上修築階梯、種植樹木、修葺平臺。

在文明初期,建築技術不發達,生產較為落後的階段,“臺”的修建,相比高超的技術,更需要充足的人力和組織動員能力,修築高臺既可以對外展示自己的邦國的人力動員水平,還能夠將自己的人民團結在一起,增進他們對於自己群體的自豪感。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記錄武王伐紂的青銅器——利簋(銘文為: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司利

所以在中華文明初期,各個不同的地方文明都熱衷於修築“臺”,這也延續到了後來的中國文化之中。商紂王築鹿臺,在周革殷命攻入商都朝歌之後,商紂王穿戴美玉自焚於鹿臺上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

後來的歷史中,隨著建築技術的提高,大規模的建築群開始出現,“臺”不再作為國家權力和神權的象徵,逐漸失去其重要性。但是“臺”仍然會偶爾出現在歷史記載的片段中,曹操修築的銅雀臺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現代復原的銅雀臺

在中國的史前文化考古中,由人工堆砌夯實的“臺”類遺蹟是非常常見的。

在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文化的考古發掘中,莫角山遺址就是一座巨大的遠古“臺”。莫角山遺址位於良渚古城內,東西長670米、南北寬450米、高10餘米,總面積30萬㎡,是埃及胡夫金字塔修建之前人類建造過的最大的單體建築。在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玉禮器證明,莫角山是良渚古國重要的禮儀、祭祀場所。莫角山遺址的發現說明“臺”在中國古文明的發展史上獨特而重要的地位。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良渚古城復原圖,中間最高者為莫角山

總結一下:“臺”同樣起源於中國文明早期,和史前的宗教信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古時的天文觀測臺演化為神人溝通的重要場所,併成為早期文明最重要的祭祀場所。其權威、與自然溝通的精神是其內核。

府”——財富、權威

“府”同樣常常被用於中式項目中,中式項目常常把“府”和“王府”聯繫起來,以營造一種尊貴的意向。實際上“府”字最初和“尊貴”並沒有本質的聯繫。

《說文解字》解釋“府,文書藏也。”也就是“府”最初是用於存放文書的場所。在古代,文書主要由官方掌握,包括法律、政令、書契、戶口、曆法等形成文字的官方文書都收藏在“府”中,文書是行政的基礎,文書的收藏和歸類非常重要,收藏文書的“府”可以類比為今天的官方檔案館。後世則以“府”作為官方的代表,將“政府”連稱。可見,“府”和“堂”、“臺”等發源於中華文明形成早期的名詞不同,發源的時間較晚,是伴隨著行政制度的出現而出現的。

在發源於戰國,確立於秦漢的“三公九卿”制度中,“少府”位列“九卿”之中,其職權是徵收山澤的稅收和口賦(未成年人的人口稅),和在“九卿”中的另一個職務“大司農”相似,不同的是,“大司農”掌握的土地稅和算賦(成年人的人口稅)是供應政府的用度,而“少府”管理的稅收則是供皇帝自由支配,也就是說“少府”實際上是皇帝本身的“小金庫”。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漢武帝時名臣桑弘羊,推行鹽鐵官營

隨著君權的擴大,“少府”的權限也在擴大,在西漢中葉“少府”掌握了金屬和食鹽貿易的稅收之後,超過“大司農”成為國家的主要財政機構,這個時候起“府”的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能變出錢來的機構自然就擁有了更大的權力,甚至成為了行政機構的中樞,“府”從財政機構,逐漸演變成為最高機構的代名詞。

後來,隨著相權和將軍權的升高,一些權力足夠很大的宰相和大將軍也擁有了自己的“府”,“開府”就是在官員可以在自己的住所處理行政事務。在東漢和魏晉時期,一個大臣“開府”意味著他擁有了最高行政權力,並且可以自己任免“府”中的官員,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住處,也就被稱為“府”,並且跟行政權力連接在一起。

諸葛亮的《前出師表》中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在這裡,代表行政的“府中”已經成為與代表皇權的“宮中”並列的機構了。

所以“府”在這個層面上主要是跟財富和權力連接的。

另外,我們常常將“府邸”連成一個詞,實際上這是兩個各有意義的詞。府是收藏文書的檔案館,而“邸”是由“抵達”的“邸”衍生而來,是“抵達”京城向皇帝述職的地方官員的臨時住處。後來,“邸”慢慢從臨時住所演變成為政府賜給官員居住的“公房”。在中國古代的官衙設計中,前衙為處理公務的“府”,後衙為官員極其眷屬居住的“邸”,府邸由此而來。

總結一下:

“府”最初是收藏政府文書的場所,後來發展為財政機構,再後來成為行政機構的代稱,這個詞與財富和權力的關係密切。

“榭”——博學、和諧

在中式項目的案名中,“榭”字往往出現在那些小而美的項目中,給人一種與自然親近的感受。

“榭”字的起源和前文中的“堂”字淵源頗深。前文說過,“堂”在西周時期,有“貴族大學”的作用,而“榭”則與之類似。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六藝

在周代,射箭和駕車是大小貴族必須掌握的軍事技能,“射”和“御”是孔子倡導的“六藝”中的兩種技藝。當時,除了王族以外,大部分人民居住於緊靠都城的“鄉”中,平時農墾,戰時參軍。

由於還有當兵打仗的義務,這些“鄉民”必須要掌握“射”這門軍事技藝,但是還沒有資格進入“堂”這樣高規格場所,就會在“鄉”裡自己辦的學校中學習。“榭”這個字的一邊是“射”字,最初就是鄉民學習射藝的鄉校。當然,“榭”中除了學習射箭,還會學習其他的技能,只不過射箭最具代表性而已。

在這個層面上,可以說“榭”就是鄉里的“堂”,“堂”就是都城裡的“榭”。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銳理視角|拯救策劃:中式項目常用字背後的文化和故事

水榭

而“榭”的興建則可以說是縮小版的“堂”:在水池中的平地上建起一座亭子。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榭”的原始作用被人們遺忘,但是“榭”這種建築形式則被人們記住並流傳下來,“水榭”就是指建在水中高地上的亭子,這種意向成為中國文化中人和自然和諧關係的代表畫面。

總結一下

:“榭”是古代供鄉民子弟學習技能的鄉校,形制為建在水上的亭子,後來發展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建築形式。從這個角度上說,“榭”應該與“教育”和“水景”匹配。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房地產行業打造中式項目可以選用的元素俯拾皆是。但是,想要理解這些傳統文化中的元素並貼合項目的優勢和品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銳理舉出這“堂、臺、府、榭”這四個中式案名中的常用字,只是蒼茫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

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還有更多更好的中式項目裝點房地產這個總給人“遠離文化”觀感的行業,讓那些被輕視的文化細節變得更加生動。

參考書目:

《西周史》《古史探微》,楊寬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 (2016年7月1日)

《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卷》,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1版 (2010年7月1日)

《良渚文化與中國文明的起源》,周膺 著,浙江大學出版社,第2版 (2007年7月1日)

《中國文明起源的比較研究(增訂本)》,王震中 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3月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