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啓智:抓住孩子寶貴的「敏感期」,比報幾個早教班都強

最近加入了頭條親子的寫作班,本週在悟空問答回答了幾個問題。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人問“如何激發和培養孩子的潛能?”

我認為這個話題對於父母來說,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關於早期教育本質的探討

早教啟智:抓住孩子寶貴的“敏感期”,比報幾個早教班都強

作為父母,在寶寶幼小的時候,給予他(她)溫暖的關懷,體察他(她)的需求,並儘可能的滿足——這些反覆的回應會使寶寶逐步建立起對自己這個主體的確認,以及對自己的感受的確認,從而真正成為自己。

早期教育的本質,除了上述過程,還有如何在恰當的時間發展孩子相應的能力。這對父母來說,也許是更高的一種技能,需要細心的觀察,以及接受專業的指導。

什麼是“敏感期”

早教啟智:抓住孩子寶貴的“敏感期”,比報幾個早教班都強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就是發現了“人”的發展存在敏感期

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期,相對於其他時期更容易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心理過程的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這時期即稱為“敏感期”。

在敏感期內,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內在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錯過了敏感期,發展速度就比較緩慢,學習某種知識技能也比較困難。

廣為人知的幾個敏感期包括:口和手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社會規範敏感期、閱讀敏感期等。

舉個例子:嬰幼兒外語習得

早教啟智:抓住孩子寶貴的“敏感期”,比報幾個早教班都強

一般來說,嬰兒在1歲前就開始關注語音,在1歲至2歲對發音、說話非常感興趣。他們會仔細地觀察大人說話時的口型,細心模仿,並迅速獲得進步。而成人後,除非專業訓練,掌握一門外語的地道發音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在0-6歲,尤其是0-3歲的語言敏感期裡,很容易培養並激發寶寶對於外語的興趣,鍛鍊寶寶的外語口語能力,也是簡單易行的。甚至可以說,父母的外語水平有多高,就可以把3歲的小寶寶的水平打造到多高。

我家老二從4個半月開始接觸英文繪本,目前不到1歲10個月,已經可以背過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的大段內容了。我暗自驚訝,畢竟他從這個月開始,才能背出中文歌謠。

讓寶寶從0歲起學習外語,這在許多人的眼裡是不正常的教育怪象,認為家長崇洋媚外、患有教育焦慮症,甚至有點喪心病狂了。

但在我的眼裡,白白浪費了寶寶的語言敏感期,才是暴殄天物呢

在合適的時機做合適的事,一定會事半功倍,這就是敏感期的神奇所在。

父母應該怎麼做?

早教啟智:抓住孩子寶貴的“敏感期”,比報幾個早教班都強

對於初次當父母的人來說,養育第一個孩子的過程經常是狼狽不堪、一地雞毛的。在諸事順遂,可以得心應手地應對寶寶時,可能已經錯過了幾個重要的敏感期。

這種情況下,尋求專業理論的幫忙非常必要。我認為

最好的辦法就是儘早閱讀經典理論,如上面提到的敏感期理論

如果選擇了早教機構,也一定要理解每期主題所針對的寶寶能力發展,以便在家裡進行相應配合。否則起不到早教應有的效果,大人忙亂一番,錢也花了,寶寶卻只是出去看個熱鬧。

也許有人說,我就是為了讓孩子去早教機構玩玩,不為了學到什麼。

這種想法聽起來無可厚非,但《道德經》有句話說的好,“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單純地接觸聲光電的刺激,對孩子的心智發展反而不見得是好事。

我相信選擇早教機構的家長,一定是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想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無論去不去上早教,家長一定要耐下心來,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充分發掘敏感期的潛力,完善孩子的身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