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道文化|“玉不琢,不成器”——巧夺天工的玉雕艺术

门道提示:农历五月二十六

一块小小的玉石,在大师手里反复雕刻,一点点打磨,就成了稀世珍宝。艺术品也有了仪式感,觉得变成旷世之作才会是对玉石最好的诠释。前几篇文章中门道君给大家介绍了根雕和竹雕,今天就继续给大家讲一讲关于玉雕那些事儿。

门道文化|“玉不琢,不成器”——巧夺天工的玉雕艺术

玉雕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做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做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

门道文化|“玉不琢,不成器”——巧夺天工的玉雕艺术

玉雕

一直以来考古界认为,公元前五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玉璜、玉珠等玉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然而,如今“在辽宁鞍山海城东南45公里处有一个小孤山出土的三件用岫岩老玉沟的玉料所打制成的砍斫器,距今12000年以上,这说明中国的玉器最早和石器一样是从打制到磨制到琢磨逐渐形成而来,这个玉器的出现只能说明在1万多年前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玉石共用的年代,就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玉的特性、美丽的颜色和坚韧的品质,被先人们从以石为主的材质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材质做出特定的器具。

门道文化|“玉不琢,不成器”——巧夺天工的玉雕艺术

玉雕

看来,最早的玉器并不是礼器,而是实用性工具——砍斫器。这从侧面证实了一个问题,玉器的起源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着显赫的出身,而是从实用器基本生产农具起源的。这也说明玉雕艺术的起源来自民间的基础生产劳动,很像那些开国帝王往往来自民间一样,并不神秘。

门道文化|“玉不琢,不成器”——巧夺天工的玉雕艺术

玉雕

所以说,玉雕的最早出身并不像广为宣传上讲得那样出身皇族,神坛礼器,那些还是它的后话。它最初应该是最基本的生产劳动资料。玉雕起源不是空穴来风、天外来客,而是生产实践中的一种基本需要。诙谐点讲,干部还得挂职锻炼呢,何况本是劳动中创造出的玉雕艺术——玉雕本是个民间来的憨厚生,陪着巫玉时代的酋长们一块成长,由农具和狩猎用具演变成了礼器,登上了皇家大雅,也可谓品学兼优,但它本质上还是对原始生产资料的崇拜,这个在汉唐以前,相当长一段时期,一直没有变化。这一点不奇怪,华夏文明本身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农耕文明。

门道文化|“玉不琢,不成器”——巧夺天工的玉雕艺术

玉雕

因料施艺是玉雕中首要的工艺。玉雕为工艺创作,无定形。玉雕需想象,并注于玉石之上,无涂改性。每部作品均需从料性、颜色、形状等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人物、花鸟、花卉、动物创作中更是因料设计,独辟蹊径。玉雕工艺悠久,其因料施艺之工艺日臻合理。历史上只以小件为主,制品单一,数量有限。随着工艺的进步,技艺的提高,因料施艺的技能越来越高,作品更丰富多彩。其玉雕形状、作品大小、色彩合理利用等均为因料施艺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门道文化|“玉不琢,不成器”——巧夺天工的玉雕艺术

玉雕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块好的玉石,经过人工雕琢,才赋予其新的价值和魅力。我国玉雕工艺,源远流长,为世所公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