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終於上市了,破發難擋入恆指

小米集團登陸港交所,小米創始人雷軍發表致辭:感謝十多萬投資者在此刻真金白銀支持小米,包括李嘉誠、馬雲、馬化騰先生等等。沒有不需要巨大付出的創新,也沒有不經歷無數挫折的創新,更沒有不承受誤解甚至非議的創新。儘管大勢不好,但好公司依然會脫穎而出!

小米終於上市了,但是在互聯網企業上市都表現不好的背景下,不出所料小米破發了。

小米終於上市了,破發難擋入恆指

可以看到開盤有過一波快速下探,但是之後穩步攀升一度回到發行價,之後下午就是2,3個點震盪格局。

來看一下小米的主要財務數據,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2017年小米收入同比增長67.5%,經營利潤同比增長222.7%。

此次IPO籌資淨額的30%預期將用於研發及開發核心自家產品,約30%用於擴大及加強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及移動互聯網服務(包括人工智能)等主要行業的生態鏈,約30%用於全球擴張,另外約10%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小米估值之所以爭議很大,主要分歧點在於人們更願意將它視為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眾所周知的是,互聯網公司的市盈率普遍很高,而硬件公司的市盈率普遍很低。

而小米將自己的商業模式歸納為"鐵人三項":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

所以現在小米目前的估值壓力核心來自於:

(1)從中長期看,海外互聯網收入路徑能否實現對小米的估值影響極大。互聯網業務是小米的高毛利業務,其對營業利潤的貢獻佔比接近50%,並將繼續擴大。所以如果海外互聯網收入無法快速增加,對估值影響會很大。

(2)從短期看,手機銷售在保持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必須實現海外市場的高速增長。投資者會緊緊盯住手機銷售數據,如果不及預期,無論對傳統硬件業務還是互聯網業務的預期都是較大的打擊。

(3)綜合來看,以現有小米業務觀察,估值處於易下難上階段,手機銷售額的風吹草動、海外互聯網收入變現能力的任何質疑都對估值構成極大壓力,而邊際的改善效果對估值的影響並不高。

好公司和好的投資回報是兩回事。小米是一家好公司,它用極短的時間重組了手機硬件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生態鏈,為過億的米粉帶來了卓越的產品體驗,而且也是製造了很多物美價廉的互聯網商品來豐富大家的居家生活,方便大家的智能家居管理。我們也是祝福小米能做到好公司和好投資2個都不落下。

小米也將在7月23日納入香港恆生指數,也希望他能對指數出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