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还没成为CXO,要辞职吗?

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

xxx30岁已经成为某五百强大中华区总监;

xxx30岁管理着上百人的团队和上千万资产;

xxx30岁成为名企CXO。

30岁还没成为CXO,要辞职吗?

每次看到我都会虎躯一震,作为同龄人,为什么人家的职场生涯就能如此辉煌?

至于有多少30岁的人取得了上述成就,我手头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我身边只有极少这样的能人。

朋友里当总监的不少,但年薪比程序员高的不多;也有管人的,但团队成员往往不会超过两位数;甚至还有CEO,公司刚成立半年已经开始为断裂的资金链发愁了。

大多数30岁的职场人并没有传奇故事可谈,大家一边焦虑、一边麻木、又一边小心谨慎地做着螺丝钉或小作坊的顶梁柱,看到那些成就满满的职场人,我们最想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30岁的我还可以在职场上重新选择来“起死回生”么?

30岁还没成为CXO,要辞职吗?

套用一句很鸡汤的话,“选择”这件事上不存在能不能,只有“想不想”。只是30岁想在职场重新选择时,更要看重的是代价与成果是否匹配。

我身边有3个年过30的职场人,他们选择在职场上改变轨道、重新起航,承受了相同的巨大压力、收获了不同的结局。

一、从北京回到三线城市老家,在老家拿着和北京一样的工资

静是万千北漂中的一员,她的职场故事和大多数北漂一样有一开始的壮志雄心、有住地下室向现实的妥协、有在小公司受老板压榨的委屈。毕业高校平平、背景平平、家世平平的静发狠要凭自己的本事在大城市扎根。

只可惜她没有《北京女子图鉴》里女主那样的命。30岁时在北京奋斗了8年的她依旧租房子住、没能跳槽到大公司、月薪到手刚过五位数,异地了4年的男友说看不到未来,找别的女孩结婚了。

爸妈问她:“你死磕在北京的人生有意思么?回老家很丢人么?”静突然就不纠结了,自己30岁混成这样,除了几万元的存款可谓一无所有,回老家也不比现在丢人吧。然后和北京一刀两断、打道回府。

没想到,回到三线老家的她在职场上突然开了挂。静在北京从事的行业在老家刚起步不久,她在北京积累了8年的业务经验让她成了香饽饽,起跳头衔就是总监级别,月薪到手后居然还比北京的工资多了三百。这个薪资在白领平均月薪不到五千、有房的话每月三千就能过得挺滋润的老家简直可以“为所欲为”了。

静说:“我不是鼓吹混北上广的年轻人都回老家,要是没有那些年在北京的锤炼我也不会有现在的待遇。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职场的机遇未必只有北上广才有。”

二、返校深造,“前途依旧未卜,但我心里踏实了不少”

如果不是被自己的导师兼老板“背叛”,晨不会选择在自己31岁那年出国留学。研究生毕业后晨应导师邀请留在了科研院所工作,直接从学生变成导师的下属,继续帮导师完成当时的项目。

玩命干了5年,过劳肥、掉头发等职业病一个都没落,最后项目做出来了,导师许诺的升迁、接班一个都没实现。

晨一怒之下辞职申请出国读书,每天在图书馆朝8晚10刷GRE、读paper、看学校和项目介绍,和当年工作的劲头一样拼。一年后,被美国排名前50的高校博士项目录取,全额奖学金,转行从过去的电子工程专业变成了当下最红的人工智能,主攻深度学习。

30岁还没成为CXO,要辞职吗?

晨来美国三年了,还是那个朝8晚10每天和paper、数据、实验打交道的苦哈哈准博士,因为做不出实验也掉过头发、为各种扑面而来未曾接触过的新知识焦虑、怀疑自己的智商,也不知道毕业后是否真的能比以前找到的工作更好。

如果不出国在原单位可以混吃等死一辈子,但那样的工作是人生、时光、知识都被掏空的感觉,而现在有一种被“填鸭”的充实感。晨说:“有焦虑,但踏实的吸收新东西让我对未来没那么多担心了。虽然前途依旧未卜,但我心里踏实了不少。”

三、跳槽去了竞争对手的公司:“原来自己还挺值钱”

娟娟是很拼、很有责任心、很重感情的处女座,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外资500强的offer去了一家普通公司做培训师,只因为被它的情怀感动,一干就是7年。

7年间,娟娟从初级培训师到一个部门的领导,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顶梁柱。每年她个人的业绩和所带领的团队业绩都是全公司第一,但工资最高时却只有1万4。即便这样,出于感情和责任心娟娟还是没有离职。要不是老板许诺的奖金没有给她,她也不会暴走辞职。

其实奖金不多,作为一个7年的骨干员工老板许诺发给她5万元奖金。娟娟家境不错,也不等这5万救命。但是老板当着全公司近四十人的面开年会时喊出的话一扭头就不认账了,娟娟觉得很失望,也看透了老板的真面目。

“跟着不诚信只会画大饼的上司有什么前途?”30岁那年娟娟决然离开。

离开待了7年的公司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这里有她想做的事、有关系很好的同事、有熟悉的业务,更重要的是双方闹掰了的收场方式是她不想的。

娟娟离职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旅行、疗伤,最后跳槽去了行业老大、竞争对手那里,算是重头做起。一年后娟娟的年薪翻倍,现在第四年了,她成了该公司中国市场升迁最快的中层管理者,年薪是之前的五倍。

之前出来聚餐时,娟娟调侃说“如果没走出来,我都不知道自己还挺值钱。”

四、考虑重新出发?别忘记这4点

人生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数字,是你到了某个年纪就不能前进、不能选择、不能再出发的,包括30岁。我们要承认,30岁选择在职场上推倒重来的确会比20岁承担更多压力,但这些压力真的比心怀不满、原地踏步、混吃等死更糟糕吗?

当你站在30岁的队伍里犹豫着要不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职场现状时,我想说:

第一,你永远有机会变换轨道。

即便你已经是职场“老油条”,只要“不死心”就可以去扑腾,尤其这种“不死心”带有很强的感性成分时(比如舍不得、企业情怀、被实干能力突出的老板所吸引),更要做出改变;

第二,变换轨道后的收益评估要远视一些。

不要在只拿了一个月的薪资或一个季度的奖金后就着急下结论去否认、后悔自己的决定。多看看自己获得的新技能、新资讯、新平台、新人脉,它们都可能是增长点,所以请至少发奋努力一年后再评估;

第三,没人能保证换条路走就能走出一片艳阳天,但要尽量降低“不如以前”的几率。

其中最便捷的方法是至少确保你换轨后的某方面是“新鲜”的,比如技能是过去没有的、领域是初露端倪的红海市场。

第四,无论多不满,只要还留在现有岗位上请学到“硬本事”。

行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职业精神,它们才是你不畏惧改变的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