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最怕的不是三觀不合,而是……

婚姻裡,最怕的不是三觀不合,而是……

出品: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好的婚姻,需要深入對方的成長曆程,傾聽對方的生命故事,瞭解對方的價值排序。

——小婚家

01

青雲和白雪結婚6年了,近兩年卻發現彼此越來越格格不入。

在青雲眼中,白雪是個工作狂,一心都在事業上。他每天回到家,看到的是滿屋狼藉。而自己累了一天,又陪孩子又做飯,非常鬱悶。最初的感情磨淨了,就剩下滿地雞毛。

白雪也非常委屈,自己辛辛苦苦工作,還不是想讓一家人有好的生活。難道必須在家相夫教子青雲才開心?他真是大男子主義!

經常有人以“三觀不同”為由鬧離婚。問題是,這世界上哪兒來那麼多三觀一致呢?就算內容相同,排序還不一樣呢。

心理學研究指出,價值觀是個人對客觀事物及自身行為結果的總體評價,是推動並指引個體決策和行動的準則。

價值觀反映出人們的認知和需求狀況。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為也不相同。

婚姻中的雙方,會依據自己的價值觀及其排序來進行決策安排行動。

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青雲,會認為孩子沒必要報興趣班,開心玩耍就足夠;

把成就放在前面的白雪,則會在教育選擇上投入更多的熱情與金錢。

一方重視家庭優先,另一方則以事業為重。

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瞭解行為背後的心理,溝通不出結果就放任自流,以致漸行漸遠。

其實,價值觀不同,也可以獲得幸福的婚姻。

白雪和青雲之所以鬧到如今的境地,就是因為兩個人懷揣著美好的夢想與期待,卻只要求對方理解自己,而不去探尋對方的心,所以婚姻的幸福指數很低。

但一定要離婚嗎?

兩個人仔細想想,一起搖搖頭。

無論是回憶起曾經的美好,還是考慮現實的生活和年幼的孩子,兩個人都覺得還有迴旋的餘地。

婚姻裡,最怕的不是三觀不合,而是……

02

但如果繼續過,又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都知道,幸福的婚姻需要用心經營。那麼,用心的基礎就是“求同存異”,大家可以試著做好下面這兩件事:

一、接納不同,擁抱彼此

愛情的產生常常因為彼此的差異,但是婚後,這份差異卻成了矛盾的起源。試著換一種眼光看待彼此,保持一份好奇,用欣賞的眼光認識眼前這個和自己不一樣的生命,去發現和尋找,是怎樣的環境與經歷,讓他成長為今天的模樣?

他讓你倍感痛苦的“大男子主義”,或許是他從小需要扛起家庭的重擔,從而養成了過於自尊的性格;他的“吹毛求疵”,也許並非故意為難你,而是他成長在一個要求完美、充滿比較的環境下。你看到了他的努力,體諒到他的不容易,就會在下一次衝突發生時,多一分淡然,少一分怒火與委屈。

二、抓大放小,澄清觀點

白雪和青雲的共同願望是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一個美滿的家庭氛圍。在這個大的指揮棒下,一切不和諧的聲部都可以交錯開,在不同的時空彈奏出美妙的旋律。

改變一下以往的關係模式,多一些讚美和建議,少一些牢騷和指責。

不跟寸要尺之長,也不跟尺強要寸之短。想要窗明几淨的環境,如果對方的確不善此道,也不要為難對方或苛求自己,小時工上門分分鐘解決,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遇到矛盾與觀點相異時,心平氣和地談一談,瞭解一下對方觀點背後的東西。

一段時間的磨合下來,兩個人會更明瞭彼此的價值觀及排序,也能對彼此的選擇和行動多一分寬容與尊重。

好的婚姻,需要深入對方的成長曆程,傾聽對方的生命故事,瞭解對方的價值排序。

哪怕危機四伏,也可以峰迴路轉,只因為回首間,你懂得了他的不容易,也聽到了自己的心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