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独角兽企业已达33家 总估值2006亿元

海淀独角兽企业已达33家 总估值2006亿元

中宏网6月8日电(记者 韩鹏飞) 6月8日,在2018“创响中国”海淀站启动活动中,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发布了《2017年北京海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及完善双创生态的具体举措之一《胚芽企业培育计划》。

据《报告》显示,2017年,海淀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高质量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部署,努力打造支撑北京创新发展、辐射京津冀和全国的双创策源地和高地,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作用。

从《报告》总结的成果来看,海淀在4个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一是创新创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5915.3亿元,总量和贡献率均居全市第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持续下降,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支撑起了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二是创新创业加速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一产融合、二产做强、三产更优”的特征更加明显,信息业、科研业、教育业和金融业对海淀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为 76%。

三是创新创业助力科技企业快速成长。2017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00余家,总数达到8992家。新设立科技型企业2.1万家。独角兽企业33家,占全国1/5强,总估值2006亿美元,占全国31.9%。

四是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持续优化。截至2017年底,海淀区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93家,同比增长32.4%,市级众创空间105家,同比增长34.6%,高居全国前列。创业黑马挂牌创业板,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创业服务机构。

海淀区副区长李长萍介绍,通过过去一年的努力,海淀区创新创业生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服务主体多元融合,集聚发展态势显著。微软创投加速器、中航联创、大唐网络等大企业双创平台持续升级;清华X-lab、北大创业训练营、北航臻迪夸克空间等高校双创平台不断创新,呈现出政府、高校院所、专业机构、领军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融合交汇、相互赋能、协同构建创新创业服务生态的格局。

二是核心能力逐步升级,服务链条细分化、专业化。随着双创的深入发展,海淀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努力寻求差异化定位、错位竞争,在提供精准极致的优质服务上塑造核心竞争力。北京银行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依托资本平台,开展创业贷等创新服务,氪空间以物理空间为基础,打造生态化的联合办公体系。

三是产业领域进一步聚焦,服务产业双创能力不断提升,服务领域逐步垂直化、细分化,服务内容更加精准化、深耕化,一批面向细分产业领域的服务机构,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以技术孵化为核心,技术含量更高、专业性更强、领域更聚焦的双创服务正在步入发展快车道。

四是“硬创”持续活跃,支撑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科创星(北京)、创客总部等一批“硬创”服务机构,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聚焦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脑科学、光子芯片、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开展孵化和投资。“硬创”服务的活跃发展,体现了海淀区双创与实体经济更为紧密的结合。

五是跨区域协同强化,创新创业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通过自建分支或与当地服务机构共建的方式,已在全国建立分支机构超过400家,带动创新创业要素以及新模式、新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传播。

六是跨国布局步伐加速,创新资源链接能力加强。机构加速全球化发展,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在海淀集聚和发展。联想之星、太库等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全球创新社区建立中意众创空间。

《报告》还提到,在推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一批驻区机构不断创新和探索,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比如联想之星探索出“公益化运作、无缝式衔接、接力式培育、前瞻性布局、模式化输出”的五大双创孵化模式,带动初创型企业成长;创客小镇探索集体产业用地创新利用,打造职住一体创业社区;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科技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生态系统;PNP中国链接大企业资源,探索跨境孵化投资模式。

李长萍表示,下一步,海淀将以“创新发展16条”及实施细则为抓手,激发各类主体创新热情和活力,优化双创生态体系,积极打造人才高地,提升国际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海淀双创上水平,为全国双创升级发展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