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北京路上的一家寺庙,竟然有过舍利子


广州北京路上的一家寺庙,竟然有过舍利子​ 大佛寺曾有舍利子,这事儿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情,欲知此事详情,请听在下慢慢道来。



广州北京路上的一家寺庙,竟然有过舍利子​民国十年,汤瑛等人有感于世风日下,追名逐利之风盛行,道德沦丧,物欲横流,于是和影圆等人发起成立了广州佛教阅经社,希望为弘法利生做些实际工作。虽然有孙文的"阐扬三密"题词正所谓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不但响应者寥寥,甚至还有人讥笑讽刺。为此汤瑛回家痛哭一场。想想自己为佛陀做的事情没有多少,反而让佛陀受到诽谤,因此更加痛心。


广州北京路上的一家寺庙,竟然有过舍利子

汤瑛字雪筠,祖籍浙江,因为上代人在粤为官,因此在广州居住,落籍番禺,他于1888年出生在番禺,光绪30年废科举后转入公立学校就读,以后毕业于广东省高等师范学堂。在学校时,汤瑛便能文善辩,民国后任番禺县立小学校长多年。多年的信仰今天好容易有点结果,却不如意,他非常伤心。于是,在庭院里摆设香案供奉,忽然想起,何不求张佛像供奉呢? 汤瑛来到大佛寺后楼,里面供奉平南王尚可喜的灵位,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到处都是灰尘,佛龛佛像杂乱堆积在一起。他求得十八臂准提铜像、铜萃睹波塔各一座。汤瑛的心还算舒服一点,他准备到楼下将铜像和塔擦拭干净,大佛寺的明身法师也在一旁帮助。突然,塔门打开,中间露出一个一寸的小锡盒,小锡盒里面有三颗象珠子一样的物体,晶莹明亮,有白色的,有殷红象玛瑙一类的,有淡墨色的。汤瑛拿在手里,摩挲不已,不知为何物?明身法师见状,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高声叫了起来,"好有缘,好有缘!"他转身向汤瑛祝贺道:"恭喜你,这是舍利子啊!"他们又向庙里年腊高的僧人请教,得到肯定的答复。以后将舍利子供奉在佛教阅经社中。


广州北京路上的一家寺庙,竟然有过舍利子​ 《法苑珠林》记载:舍利子有三种,白色的为骨舍利,黑色的为发舍利,红色的为肉舍利。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当年的舍利子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民国十三年,汤瑛一场大病,几乎要了他的命,其母代为在佛前许愿,如果儿子病癒,将出家三年,后来果然如愿,汤瑛便一心向佛,还组织了六一佛教阅经社。汤瑛在社会上的地位也逐步提高,调往广东省政府教育厅任视学,继而升任科长。民国十六年任中央法币基金委员会委员、西南政府委员会高等顾问、广东省银行秘书长等职。因缘具足后成了虚云老和尚的皈依弟子,法号宽筠,世称融熙法师,创办《圆音》杂志,参与护法,保护庙产。致力习禅打坐,以期解行并重。民国三十八年诣香港荃湾竹林禅院依融秋法师座下剃度,翌年在大屿山灵隐寺灵隐法师处受具足戒。在新亚书院大学部讲解《佛教与禅宗》,在吉隆坡创办马来西亚佛学社。有《葛藤集》、《百喻经宣讲》等行世。1959年7月27日示寂,72岁。 更有意义的是当年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王弘愿居士曾经为发现舍利子写了一篇《广州发现舍利记》。 据说现在的大佛比起当年来香火更加旺盛,方丈耀智大和尚发了大悲愿,要兴建弘法大楼,佛教图书馆更是蜚声海内外,大佛寺的兴盛也改变了周围的环境,使北京路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商业街,平均每天的人流量达到三四十万人,档口租金在全国居首位,每月租金四五十万,有一铺养三代之说。由此可见大佛寺的影响力不可思议。至今在越华书院的墙壁上还有大佛寺的图片,在北京路的标志图上都明晰地标明所在位置。大佛寺以荷担如来家业为己任,数年来一直坚持讲经说法,弘法利生,风雨无阻。还组建了海螺梵乐艺术团,节目档次很高,并且刻录成光盘发行全国,成为全国各大丛林文艺节目的样板,深受各界好评。他们还特别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组建儿童读经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适时灌输,王财贵博士、钟积成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都曾经到那里发表专题演讲。可以说,汤瑛居士的愿望实现了,也不枉他当年痛哭一场,更不枉王弘愿居士的生花妙笔。 我觉得舍利子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大佛寺,不信你问一问那里的信众,他们会笑盈盈地告诉你瞻仰舍利子的喜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