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3所重點大學,曾經也輝煌過,如今現狀令人有點「擔憂」

曾經鼎鼎大名的很多院校,現在有的發展還不如一般院校,的確讓人惋惜,比如,曾經大名鼎鼎的學院路八大高校:北京礦業學院,北京地質學院,北京鋼鐵學院,北京農業機械工程學院,石油學院,北京航天學院,北京醫學院,北京林業學院這些院校,現在又發展的如何呢,有的甚至已經沒落到連二本也不如了。事過境遷,現在這些曾經輝煌的學府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慘的石油大學已經完全被家屬院和石勘院佔去,現在只剩下可憐的320畝;地大和林大雖然校園保存完整,但是校園內都有大量土地被相關的研究機構佔去,而北科大、北航等因為當年的觀望,沒有搬遷,校園保存得相對完整。

下面,我們說的不是這些院校,而是其他以前更加響噹噹的院校,可是現在也有沒落的可能啊

第一、吉林大學

中國這3所重點大學,曾經也輝煌過,如今現狀令人有點“擔憂”

吉林大學是最近幾年衰落最嚴重的985大學,不像哈工大有國防背景支撐,文理為主的吉大在東北根本沒有市場需求,就像冰天雪地裡的一頭困獸,看不到方向。曾經是共和國的驕傲,建校之初綜合實力直逼全國第三, 後來逐漸衰落, 由於地處經濟不是十分發達的東北,這讓它吃了大虧 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已經今非昔比。吉大最大的問題是人才引進力度太小,根本原因就是沒錢。其中債務問題困擾了很多年。據我所知,吉大從2000年到2010年幾乎沒有大規模引進過人才,最後導致吉大這10年的衰落。現在債務問題解決的差不多了,也有點閒錢了,從今年開始拿出3億準備三年引進300名國外博士(且博後要2年以上)。能否上升不敢說,但止住下滑還是有可能的!正因為吉大前10年沒有大規模引進中堅力量,所以出現各種指標的排位在下降。

中國這3所重點大學,曾經也輝煌過,如今現狀令人有點“擔憂”

地理和經濟因素。東北偏向重工業和農業,創業環境基本沒有,想到當初自己本科創業的活動,周圍的人全部是不理解,感覺在不務正業。太冷導致南方生源的不夠,交流上不充分。長春限制了大公司,特別是實習這一塊,也制約了優質生源和教師科研隊伍的引進。東北長期處在漢民族中心文化圈外,科教在東北本就不受重視,大家都在搞關係,忽略了制度和能力建設。長春是個坐公交車,能夠發現中途市中心上來的人,都能遇見熟人的城市,熟人社會必然導致在東北生源和師資為主體的吉林大學缺乏創新的意識。

第二、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這3所重點大學,曾經也輝煌過,如今現狀令人有點“擔憂”

很難想象,現在怎麼看都覺得平庸的普通211,曾經居然和中山廈大等中游綜合985相提並論,類似郵電這種金飯碗被打爛,一大堆國有行業高校也日薄西山。算沒落了吧,通信已經是夕陽產業,最雖然在帝都,但沒有北航發展的速度,不過個人理解北郵通信還是很強的,而通信啊,電子啊這種專業是屬於老師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專業,每年收分也是前800名(非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北郵沒落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第三、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這3所重點大學,曾經也輝煌過,如今現狀令人有點“擔憂”

這是當年最輝煌的學院之一,也是現在最落魄的之一。原中國礦院(在天津)系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發展而來(焦作路礦學堂是當時有名的18所私立學堂),歷經福中礦物大學等階段,基礎較好,後來又接受了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唐山交通大學相關科系的併入,實力很強。文革時遷到四川合川辦學(條件極差),是八大學院裡遷得最慘的。就在這短短的幾年裡,發生了讓礦大人至今憤懣和恥辱的一件事(這件事影響巨大,甚至是礦大衰落的重要原因)——劃地北語,那堵長長的牆至今讓多少老教授為之落淚。1978年經鄧小平批示,在徐州建校,同時在北京留守處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97年成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2003年正式稱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成為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並重的教育實體。但是徐州和北京的分裂影響了學校的實力,這所14次搬遷、11次更名的中國最會流浪的大學,正在孤獨地高舉著礦業大旗,是全國唯一一所以礦業命名的院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