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洪流联盟”:带动双腿的赋能

4月24日滴滴出行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的“洪流联盟”正式亮相。洪流联盟将以开放和赋能为核心,广泛与汽车全产业链合作,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推进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产业发展,协力建设面向未来出行用户与车主的服务平台。

滴滴的“洪流联盟”:带动双腿的赋能

“3年高考5年模式的深化布局

滴滴三年前便在内部提出以“开放”和“赋能”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洪流战略其除了将流量、大数据、产品运营能力和渠道网络等资源向联盟伙伴开放合作外,也提出汽车租赁与运营、分时租赁、汽车售后市场等多种合作解决方案,成功打造一站式出行平台和围绕车主的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从而成为承接汽车运营商服务的商业化场景基础。

经过三年的布局和深耕,其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目前已经覆盖200多个城市、5000多家合作伙伴和渠道商,年化GMV超过370亿元。预计2018年年底,汽车服务平台的年化GMV将达到900亿元,增长迅猛。

数据赋能的洪流“洗卷”双腿选择

共享经济的双边市场核心在于对有效供给的深度绑定,只是“轻”的模式连接很难建立深厚的立足根基。在互联网激烈角逐的下半场,滴滴深谙提高有效供给才能保持竞争活力的法门,深度挖掘到“数据无限延展的可能性”,并把这种可能性落实到产业的上下游。这种行动的落实不是简单地整合上下游、框架范围的界定,而是突破整个产业链条各环节存在的壁垒,或顺流,或逆流去在更广阔的范围实现价值。可以从买方角度为汽车生产厂商提供设计方案、可以从卖方角度评估汽车交易、甚至可以为某个品牌做营销的数据支撑,定位咨询。从原有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公交、优享、小巴,到今天洪流联盟的战略,用户的双腿可以说已经被滴滴绑在了奔驰在互联网快车道的轮子上。让人的双腿从出行困难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随时走、随心走。这也可能是数据赋能背景下用户出行的最优选择方式。

垂直化数据 精细化运维

大数据的赋能是对某个领域内精细化的赋能。虽然现实情况中,数据的体量极其庞大,但是赋能过程却不能泛泛化,需要在垂直的领域,运用多维数据综合研判、使用。在滴滴三年布局过程中,“数据”和“赋能”就像原材料和成品交织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赋能”需我们多方考虑、多角度研判。

(1)不能只关注大数据中的“大”,也要关注数据的“小”和“精”。数据的使用不是简单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是单一维度地实现数据体量的庞大,让数据变成一个“大块头”,这样积攒的数据虽然庞大,但是干扰因素也极其多。而是要敏锐地去除垃圾数据、不合理数据让数据变得“精壮有力”,做到有针对性地渗入,挖出躲藏在数据背后的关键信息,解决掉赋能过程中的痛点。

(2)不能只关注大数据中的“数”,也要关注数据的意义。数据是在信息社会中1和0两个数字反复排列组合而成的,数字的罗列和堆砌不能指出真正的问题所在,也不能给人们提供解决方案。所以,在赋能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数据“数字化”,而是要从这些可视的数字背后去提炼信息、挖掘问题、解决痛点。针对反复出现的数据情况要更多地予以战略和战役两个层面的关注,只有这样数据才会脱型于数字,变得有生命与活力。

(3)不能只关注大数据中的“据”,也要关注数据的整体环境。这里所说的“据”指的是数据来源。当我们过分关注某些数据的出处,这就会导致我们在数据赋能的过程中(数据使用过程中)难以从整体的布局出发,把眼光狭隘地蜷缩在一个角落。所以,我们需要从整体高度出发考虑数据,研判每一个关注或存疑的数据线索的真实性、发展性以及该条数据提供策略的可行性。

滴滴的“洪流联盟”:带动双腿的赋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