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成果居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首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佈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

2月27日,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組織評選的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在京揭曉。我校主導完成的“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入選併名列首位。自1998年以來,我校共有14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入選成果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中國科大成果居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首

潘建偉、彭承志研究組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等,創新性地突破了包括天地雙向高精度光跟瞄、空間高亮度量子糾纏源、抗強度漲落誘騙態量子光源以及空間長壽命低噪聲單光子探測等多項國際領先的關鍵技術,利用“墨子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空間尺度嚴格滿足“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實現了千公里級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密鑰分發速率比地面同距離光纖量子通信水平提高了20個數量級,為構建覆蓋全球的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為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相關研究進展分別發表在2017年6月16日《科學》[Science, 356(6343):1140—1144]和2017年9月7日《自然》[Nature,549(7670):43—47]和[Nature, 549(7670):70—73]。研究成果一經發表,立即引起國際學術界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併入選了Nature雜誌點評的和美國著名科學媒體Science News評選的“2017年度重大科學事件”。“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教授入選了Nature雜誌評選的“2017年度改變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被稱之為“讓量子通信馳騁於天地之間的物理學家”。

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包括: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實驗發現三重簡併費米子;實現氫氣的低溫製備和存儲;研發出基於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製備出多粒子糾纏態;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製合成;研製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舉辦,截至2018年已舉辦13屆。研究進展由《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五家編輯部推薦,由兩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諮詢組專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專家學者經過初選和終選兩輪投票選出。該項活動旨在加強對我國重大基礎研究進展的宣傳,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促進公眾更加理解、關心和支持科學,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該項活動已成為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一個品牌,在科技界產生了良好反響。

【瞭解更多,請移步官方微信(ID:USTCIF)與網站(www.ustcif.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