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特別王朝,清朝最不入流,根本意想不到

夏朝——開始第一朝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製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

商朝——有文字記載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殷墟的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符號。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周朝——時間最長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88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於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

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

秦朝——大一統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為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

秦朝創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強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文化風俗,加強了大一統的凝聚力,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漢朝——揚威異域

漢朝(前202—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西漢末年,朝鮮半島的形勢,大致是西北部是漢樂浪郡轄區,漢四郡多為高句麗所據;新羅據東南部地,百濟據西南部地。百濟、新羅因居半島南部,與漢朝無往來,惟高句麗與漢接近,關係較密切,自建國後,一直向漢朝稱臣,後來東漢之後,高句麗時叛時降,成為漢朝的東北大患。

漢代日本列島上的國家共有一百多個,漢朝統稱為倭國。自漢武帝於朝鮮半島設漢四郡後,中國文化開始影響諸倭,諸倭通使於漢者達三十餘國,倭奴也於此時開始對漢作歲時的貢獻,納貢的地點大概在樂浪郡。光武初年,遼東太守祭肜威震北方,若干外族國家聞聲朝獻。

漢宣帝時期,鄭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漢,大破車世國,驅逐匈奴在西域勢力,設置西域都護府,使得西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南匈奴降漢,北匈奴單于被陳湯斬殺於康居,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強音,解決了匈奴問題。張騫出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降服中亞大國大宛,西域臣服,開拓了“北絕大漠、西逾蔥嶺、東越朝鮮、南至大海”的廣袤國土,奠定了現今中華的版圖。


唐朝——萬邦來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唐朝與阿拉伯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宋朝——經濟文化第一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鹹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元朝——疆域最大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範圍內。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衝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臺汗國瓜分窩闊臺汗國,元朝取得窩闊臺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55°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明朝——唯一不用和親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大明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軍隊的單個戰績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確實是古代世界上所有歷史超過了百年的帝國之中,唯一沒有與其他國家或勢力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也唯一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暫時的。明軍是世界上在國家亡國後,抵抗時間最久的——他們堅持抗擊清朝達38年之久。實話實說,明朝是一個沒和親的朝代,一個沒有割地的朝代, 一個沒有投降的朝代,一個由真正的屌絲創建的朝代,更是一個純粹的漢人王朝。

清朝——最恥辱的王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清政府於1842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1858年與美國簽訂《天津條約》。1895年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和澎湖,失去藩屬國朝鮮。1896年清廷為聯俄製日,簽訂《中俄密約》,列強鑑於清朝已無力自衛,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北京被聯軍佔領,劫殺擄掠。1901年清朝同十一國簽訂了《辛丑條約》。清廷賠償重款、劃定租借地和勢力範圍。1904年日俄兩國在東北的利益衝突爆發日俄戰爭,進一步加深中國的半殖民化。自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清朝滅亡的72年間,清朝政府同外國政府或外商、國際組織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契約、協約和合約共1175件。這些約章主要是中國同俄國、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丹麥等西方列強和其它國家、國際組織簽訂的。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佈立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佈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