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關注【高激勵薪酬績效】更多資料、學習視頻,免費與你分享!私信發送“高激勵”送1小時免費薪酬績效學習視頻

導讀:

在很多企業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業務員動力嚴重不足,導致業績無法增長。優秀業務員又給別人虎視眈眈盯著,找機會下手挖走。

主要有兩種情況:

  • 一種情況是業務員動力一直不足,業績也一直不好;
  • 另一種就是業務員客戶相對穩定,導致業務員滿足於現狀,沒有動力再去開發新客戶。

如何讓業務員或銷售員保持持續的動力去增加業績就變得特別重要,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激勵業務員或銷售員提高業績的方法。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案例一:業績提成分檔級設置由低而高的提成比例: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某外貿企業的業務員提成機制

案例二:業績提成按員工等級設置不同的提成比例: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某連鎖企業銷售員的提成機制

點評:這樣的設計有哪些漏洞和問題?

  • 1、有的銷售員為了獲得當月的高提成,將業績拼到其他銷售員,以達到表面上的高業績。
  • 2、也有銷售員發現當月業績達不到高提成目標,將業績硬推到下個月。
  • 3、還有不少銷售員因為做不到高業績,但由於低業績的提成點數很低,內心存有諸多不滿。
  • 4、為了達到更高銷售級別,有的銷售員不是在業績上做文章,而是鑽空子、搞關係。

說明:在設計分配機制上,要避免對企業文化的衝擊,失去公平分配的基礎,防止經常發生的漏洞。

你家企業還在用傳統的薪酬模式?

傳統薪酬結構設計: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加班工資+技術工資+績效工資+提成(分紅)獎勵…

這種設計最大的缺點是:

  • 1) 彈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業務崗位的固定部分可達80%以上。
  • 2) 無法衡量: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能相對有效地衡量出來。
  • 3) 薪酬與員工價值失衡: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沒有直接對等關係。

工作量 = 產值 + 價值,薪酬的彈性越大,員工的創造力就越強!

小故事

黃總是一家銷售型公司的老闆,手底下8成的員工是業務人員,為了更好的達到目標,有更高的回報,黃總規定在公司每半年加一次薪的基層上,只要當月業績超出目標的5~10%就按比例給員工加工資,剛開始員工們還動力滿滿,但是漸漸時間長了動力也就慢慢減弱了,目前公司的業績也沒有達到黃總的預期,黃總現在也陷入是否還要員工加薪的困境中。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思考:業務員不要隨便加底薪或提成?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佔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迴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思考:如何設計提成激勵才是正確的方向?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1、新客戶提成點數高、老客戶提成點數低,這是正確的。因為開發新客戶的難度、時間長度都要大於老客戶。

2、客戶首次購買、首次之後的購買,提成點數不相同也是正確的,正常來看,讓客戶從對公司產品服務不瞭解到接受,這個難度肯定大一些。

3、銷售提成點數的差異應著眼於產品與客戶,而非員工自身的區別。一名優秀、高級的銷售員必須是通過賣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獲得更高的收入,而不是因為等級高、工作時間長獲得比其他銷售員更多的收入。

4、同一產品和服務,當月銷售額越高就能相應按更高的比例提成,這也是錯誤的做法。表面看上去,是對員工衝刺更高銷售目標的激勵,實際是將目標管理簡單地交給提成點數,而忽視目標激勵的設計。

5、、銷售服務與技術服務是不相同的,銷售同一產品或服務提成點數應該相同,但是對同一服務項目而由不同技術人員來完成的,技術人員獲得的提取完全可以不同。例如,同一家理髮店,最好的理髮師可以收人頭100元,而一般的理髮師只收40元。

業務員的薪酬怎麼加才更有效?

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業務人員的激勵系統入手,具有系統性的思維,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如果底薪與提成水平在市場上已經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就可以先不作考慮,而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系統性的重構: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薪酬管理體系在設計的時候,必須要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是業務人員,二是非業務人員。業務部門是賺錢的部門,其餘的部門都是成本。

因此,業務人員的薪酬設計是員工激勵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那怎樣更科學設計富有高激勵業務人員的薪酬績效機制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種外貿業務人員KSF薪酬等級體系設計操作方式案例,行業差異自己變通參考對照調整!如有什麼意見,也歡迎及時評論交流。這個也是我之前有分享過的操作方式。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1、KSF增值加薪:

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 1)回款率指標
  • 2)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
  • 3)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
  • 4)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
  • 5)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
  • 6)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
  • 7)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
  • 8)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
  • 9)協助開發產品指標

操作:以過去的實現值作為基點,超過這個基點(也可以建共識標準)就可以給予獎勵加薪!

解決方案:

建立業務員等級體系,等級體系主要在以下維度進行設計

一、等級KSF薪酬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KSF思維:

  • 加薪思維:給員工一份加薪計劃,給企業一套改善業績的方案。
  • 平行線思維:員工利益與企業效益高度粘合、實現目標一致利益趨同。

具體操作:

詳細操作如下:

1、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

2、每個K指標從數據分析找到平衡點;

3、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4、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渠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渠道;

5、從此,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

6、從此,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全國最實用、快效、前沿獨創“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PPV量化薪酬、積分管理”

如何系統操作設計?可以加作者為好友。我將發這個模式設計【內部學習視頻】與你分享學習!!

需要買書《績效核能》行動版,或聯繫作者,點擊下面微店進入即可 ( 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

★《績效核能》行動版——最適合本土化績效管理的創新模式大揭秘

2、PPV量化加薪:

讓業務員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獲得更多的收入,例如:

  • 1)跟單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 2)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信息。市場調查產值工資;
  • 3)統計員,除了自己的業績,協助統計和分析。統計產值工資;
  • 4)客服員,打回訪電話,收集客戶反饋。客服產值工資;
  •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信息,並提供數據分析資料。分析產值工資;
  • 6)根據企業崗位配置及個人能力,還可以擔任行政、後勤、網絡、美工等工作,並獲得各種產值收入。
“底薪+提成”還能讓業務員走多遠?多少企業毀在了這個模式上!

總結:

任正非曾指出:基層要有飢餓感,是因為生存需要,重當前利益。中層要有危機感,是因為競爭需要,做持續利益。高層要有使命感,是因為發展需要,創長遠利益,雖然利益是企業與員工核心驅動,但決定不能成為唯一動力。


對此,您有更好的建議和看法? 歡迎評論、交流(請留下你的足跡)歡迎添加下面小編個人號,保持更緊密交流互動。

關注【高激勵薪酬績效】更多資料、學習視頻,免費與你分享!私信發送“高激勵”送1小時免費薪酬績效學習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