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玉傑博士:必須培養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二)

蘇玉傑博士:必須培養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二)

關鍵詞:興趣 方法 素養 目標 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

接《必須培養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一)》:

其實第一部分還沒有完。

關於“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化,上文中提到的只是我的一些想法。但我的同事們和好幾個能聊到一塊的業內朋友聊著聊著就硬說是我的思想,其實我知道離思想還差十萬八千里。儘管如此,大家還是開始行動了,大家就圍繞著我的思路開始了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計劃的第一步,編寫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專用語文教材。大家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每天下過班後就開始做這件事情,晚上就通過短信、微信、QQ、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醞釀、探討、編寫並反覆修改,直至凌晨都不覺得累;我們週六、日基本上也沒有人休息,有時是分小組小聚一下,有時是全部到齊大聚一下,有時大聚時說是去密雲水庫吃魚,結果完全忽略了魚的味道而全部的焦點卻放在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專用教材的編寫的“吵架”上去了!

蘇玉傑博士:必須培養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二)

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這套教材已經初具雛形了!教材就按照“我要學”、“我會學”、“學明確”和“學得好”分成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十次課,共設計四十次課,八十學時。在每階段中的每一次課就是一個專題,也是一個小課題,為區別於現行教材的課程安排,教材裡每一次課稱作一個單元,也就是一個小課題就是一個單元。如初級一階第一單元即第一次課,課題是“我姓?”,圍繞著這個話題安排學習《百家姓》等。當然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大家使用教材時可以靈活發揮,讓學生看《錢文忠講》都行,但我們還是希望這套教材能成為真正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專用指導性教材。現在教材已提交教材專業審查委員會進入審查階段了,相信不久以後將陸續呈現在喜歡她的讀者面前!

當然教材的編寫只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計劃的第一步!我和我的同事們仍像注射了興奮劑一樣又開始積極醞釀課題實踐活動了!為了給自己、給領導、給參與實驗者一個交代,我們計劃用一年約四十次課八十學時的時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就此立下了軍令狀!現行教學體制下哪個年級段的都可以隨時加入這個計劃,因為我們每個年級段的都有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計劃專用教材了!

看來,第一部分的確還沒完,或許可以說我們一切計劃都才剛剛開始!

下面來探討一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計劃的“不會學”到“我會學”的轉化。

蘇玉傑博士:必須培養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二)

還是單就語文來說吧,賣什麼的吆喝什麼,當然我們不能只是在語文上做轉化,應該在所有科目上都來實踐一下!

其實“我會學”的問題,我在十多年的語文教學教研實踐中還是花了一些心思的。比如閱讀方面我曾提出了“問脈尋經”、“鑽木取火”、“敲骨吸髓”、“見縫尋針”等多種閱讀方法,但講著講著發現居然不自覺地就偏向到了應試中去了,比如“順藤摸瓜”、“借石攻玉”等,更有甚者,後來居然專門發明了一些應付考試的方法,比如“行不過三理論”、“A+B+C定律”、“求一閱讀法”(這一個不是我的,是我的祖先蘇軾的,我是借用來指導考試了)等,現在想想真的覺得感覺到有些可恥!

語文是什麼,語文就是閱讀,就是表達,結果我卻花空心思地放在怎麼樣不閱讀就能準確提取信息上,在如何表達的問題上我也是放在了怎樣能快速提升作文成績的方法的探討上了!這些都是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或是語文教學研究者的有失師德的地方,雖然某種意義上也的確能給學生減負,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語文方法教學。那麼語文方法教學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我看來,至少要從這幾方面引導學生轉化:

1.學習方法應該個性化。

每個人的學習特點和接受方式應該或者說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在如何學的問題上不主張個性化,我覺得可能不太科學。比如我就喜歡閱讀時一目十行,那又為什麼非得讓我逐字逐句地“過篩子”呢!當然效果得一樣才能這樣說!那麼怎樣做到個性化呢,那就是要鼓勵學生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反覆試驗,我們適當地引導學生去善於發現、及時總結,然後再反覆實踐即可。

蘇玉傑博士:必須培養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二)

還是舉個例子吧:比如現在我們來學習《百家姓》,先從讀上說,有人喜歡誦讀,可以通過反覆誦讀來學習他。但誦讀也是有具體方法可探究的,我們可以在學生誦讀的過程中密切觀察、及時發現,如果學生誦讀時側重於韻腳,我們就可以探究一下學生是不是對韻律特有感覺,可以設計相關的測驗活動,如果反覆測驗幾次,我們確信並通過數據分析後,並且學生也覺得自己對韻律的感覺強些是對的,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注重韻律助讀法、韻律表達法等,來因勢利導促其學習語文便捷高效。關於韻律助讀法或者韻律表達法也是可以隨便起個學生喜歡聽的別的名字的。我這樣引用一下,是因為有這樣一個真實的個例:三年前,我教過一個叫佳妮的學生,我發現她朗讀課文時總是在某些相同的韻腳處多停頓那麼一會,我就拿《百家姓》讓她讀,結果讀的時候她的重音就放得格外重,比如“周武鄭王”時她還沒有太停頓,但到“蔣沈韓楊”時,她的眼睛就一亮,而且一下子興奮了似的,在“楊”音上居然拖了很長的音,不肯讀下去一樣,我有些小驚喜,我又拿《三字經》、《千字文》等讓她讀,她不光很興奮,而且一下子喜歡的不得了。後來我引導她利用韻律加強、加速大量文史哲書籍的閱讀,她從來不會感覺到累而且能直接調動心眼口協調閱讀運動,不需再進行別的閱讀刺激了。當然這個孩子的語文學習是非常棒的了,她的表達也特有韻律的美,這裡不妨一塊欣賞一下佳妮同學的近作:


沒有我,請你也要發光佳妮

你看你帶著微笑,歲月一片靜好;

你看你帶著微笑,度過三年喧囂;

你看你帶著微笑,陪我瘋陪我鬧;

你知道我也知道,初遇那天你我都應晴朗的笑。

————-題記

你說初遇那天,人群很擁擠,陽光很刺眼,於是我突然出現在你身旁,不像天使,像動畫片裡壯壯的超人強。

我對著你笑。你的回憶裡,我在發光,揹著行囊,收拾好行裝,和你說:“妞兒,帶你去流浪。”

你說那次在舞臺上,燈光很暗,花香很淡,臺下歡呼的觀眾掌聲節奏也十分亂。臺中央的我在鞠躬微笑,你的回憶裡我披著一身榮耀,卻摘了王冠對著你傻笑,問你道:“我主持的好不好?”

你說遭遇嘲笑那天,連春風都在咆哮,空中翻滾的黑雲讓你不住暈眩,冷冽睨著你的白眼像一支支利箭。你的回憶裡我突如其來地沒有笑,猙獰的怒氣也只多不少,抓著羞怯的你像兇猛的狂暴,擠出人群中湧動的狂躁。我拉著你說:“想哭的話,我的肩膀可以借給你靠。”

你說爭吵的時候,像是連風都不敢放肆地開玩笑,只淺淺地掠過你皺起的眉梢。你的回憶裡我默默地訕笑,柔柔拍拍你的背,暖暖湧到你眼角。

你說,你終於學會了笑,你終於學會了堅強,你終於學會了發光,你也像我一樣喜歡上了帶著一個同你一樣的人去流浪,去流浪,在心裡去流浪!

後來,我說,我走的那天寒風中夾雜著鹹鹹的離愁味道,你站在高高的四周圍牆上怔怔地看著我,卻沒有笑。我的回憶裡,我笑了。我說:“要不,抱抱?”你轉身離開了沒有說再見,就像多年前相遇也沒有說你好。我卻看不到你的笑!

你想說:“總會有人像我一樣愛上你的笑。”但我還是想看到你的笑!

你想說:“總會有人像我一樣因為你變得堅強。”但我此時只想看到你的堅強!

你也許想說:“總會有人像我一樣需要因為你的光而發光。”但我此時只想看到你在發光!

請你,在沒有我時,像我一樣笑;請你,在沒有我時,像我一樣堅強;請你,在沒有我時,像我一樣發光!

你要告訴自己:你不是自閉症,你不是留守少年,你不是沒人關注和憐愛,你不是沒有親人在身邊!

請你沒有我,也要一直堅強的微笑。

怎麼樣,不錯吧,文字很有個性,韻律是她所有文章的特點,她甚至每次寫作都很興奮,她特別喜歡寫作,這或許源於老師幫她找到了對文字的感覺或是說幫她激活了對文字的敏感神經。

當然這種方法並不是適合所有人,有的人在閱讀時對名詞特別感興趣,有的人在閱讀時特別對動詞感興趣,也有的人對助詞感興趣,甚至有的人就對標點符號感興趣,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用心觀察、仔細探究並去認真挖掘和積極引導的。或許這個與學生一起學習探究的過程會很漫長很複雜很很崎嶇,但我認為也很浪漫很刺激很美好!反正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能幫助孩子找到一個適合他自己的學習方法的事更幸福的事了!當你看到一個孩子因愛上學習而天天樂呵呵的,因為好的方法而不知疲倦、近乎痴迷地學習,作為老師,你肯定也是樂呵呵的!

2.學習方法應該有情趣。

關於這個問題,我還想再提提被廣泛用於應試閱讀的“鑽木取火法”,其實我的“鑽木取火法”初衷也並非指導應試,只不過中考高考的師生髮現了“鑽木取火法”對於應試來說太管用了而已。我們知道現在乃至未來,信息閱讀是必須揀擇的,當然古代也講究信息揀擇,“非聖書,屏勿視”嗎,但我這裡說的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閱讀好多文章或者文段時,信息需要快速地提取出來,沒有必要全部讀完。為什麼不必讀完,因為一是好多廢話,二是時間緊信息量大。當然你有時間又願意看廢話,又何必用“鑽木取火法”呢!別扯跑題了,還是先來說說“鑽木取火法”吧,為什麼叫“鑽木取火法”呢,這來源於我的童年故事。

蘇玉傑博士:必須培養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二)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野外烤紅薯吃時,有時身上沒有火柴我們就真的鑽木取火。因為大人們是不允許我們帶火柴的,儘管有時能帶出來,但大多數時候是被搜走的。說起來,你可能不信,其實鑽木能取火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拿個木塊,找個小鐵釘,鑽唄,使勁鑽,有時我的兩個手掌都磨紅了,甚至磨成了泡,也沒有鑽出火來!但我哥就能鑽出來,而且每次都是不用多長時間就可以鑽出來,原來他先是在木塊上下了些功夫,如找硬實幹透的木塊,仔細分析一下,在紋理比較密的地方開始鑽了,邊鑽還邊朝手上吐唾沫,他手上開始冒煙時,他就抓起提前備好的鬆軟的幹樹葉或是乾草皮放在木塊被鑽的地方,再朝手掌上吐兩口唾沫,只需再鑽一會,便可以聞到東西被燃了的煙味,只見他趴在地上輕輕朝鐵釘接觸木塊的那裡一吹,嗨,火就由一點青煙一個火星給燃起來了!簡直太神奇了!我佩服我哥真是五體投地呢!因為我就從來沒有鑽木取出火來過,雖然有時也是反覆學他的模樣,但灰鼻子灰腦的弄了半下午也不一定有個小火星來!我哥太大膽了,有時他居然敢去老林地裡撿鬼火,其實就是碎骨頭片,在那上面簡單摩擦幾下就可以有明火了!反正那時我哥是我心目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當然,現在我是我哥心目中的齊天大聖,多年以前我沒有在木塊上鑽出火來,現在我在文章上倒研究起鑽木取火來了!


講這個故事貌似嚴重的跑題了,其實不然,這和閱讀文章一個道理,閱讀文章我們也得分析紋理,若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從頭讀到尾,不一定能找出最重要的信息來,跟我鑽木取火鑽不出火一個道理,但是若是能像我哥那樣分析一下紋理再鑽,那肯定就準確快捷地多了,不相信,你現在就可以試一下:

蘇玉傑博士:必須培養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二)

從早期的蒸汽機、火車、無線電,到現代的計算機、航天器、基因技術,以及在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水晶宮、埃菲爾鐵塔等,這些標誌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新成果,都是藉助世博會這個平臺向公眾展示和傳播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被說成是“改變了美國”的一屆世博會,美國從此走上了世界經濟強國之路。日本先後5次主辦世博會,世博會成為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據專家預計,上海世博會將對中國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生直接作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①

主要信息②

鑽木取火(數句號,分層次,巧概括,提信息)閱讀:只需閱讀劃線部分,就可以準確得出這個文段的信息,世博會是展示和傳播人類文明的平臺,世博會能助推經濟發展。

再以2010年北京中考示例: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定,一個國家(地區)65歲以上的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以上,這個國家(地區)則進入老齡化社會。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戶籍總人口為1197.6萬人,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52.9萬人,佔總人口的12.8%,北京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然而,北京市養老設施十分有限,全市共有養老機構324所,平均每百位65歲以上老年人僅有床位2.3個。。‖另外,調查顯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有53.3%的市民因不願離開家人,首選依託社區居家養老,另有22.1%的市民寧願自聘保姆也要在家養老。

可以迅速根據“標句號,分層次,巧概括,提信息”得出上述文段有三個信息: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設施有限;要在家養老。

習慣於這樣閱讀了,我眼裡便沒有一個個文字,就是一個個小句號像魚泡泡一樣跳呀蹦呀,等著我去標他們,標出他們然後用“轉折找但是,並列分別提,總分找總句,遞進朝後推,因果找原因,新聞找導語”等規律快速抄寫或選擇即可。節省時間,準確高效。

如果這樣,把閱讀包括寫作都有故事性地結合學生自己的個性總結出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來,我想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應該還是很輕鬆地一件事情的。當然這得我們自己有情趣才行,自己沒有感覺那無論如何是激發不起來學生對文字對閱讀對寫作的情趣來的。

3.學習方法應該有操作性可持續性。

好的學習方法不能是空中樓閣,更不能是閉門造車,也不能是一副棺材架子。這裡有三點含義:看起來花裡胡哨的披著科學學習法華服的、不結合學習主體憑空臆想的、還沒生產就已經註定腐朽落後的的學習方法,都不具備操作性或可持續性,更不用說可以推廣了!如果我們費了半天的勁弄了一些這樣的學習方法,那還不如讓我們自殺了算了,誤人子弟、害人匪淺呢!所以我們在引領學生轉化自主學習能力關於我會學的環節裡一定不能追求方法的華麗外衣、空虛浮躁和陳舊俗套,我們研究方法教學這麼多年,反例太多了,我們在此列舉也不太合適,總之,我們引以為戒吧!

此部分本不想簡略,因為反面教材看得多了,我們會更審慎,但又恐我們反面教材看得多了,反而又陷進去了或者不敢向前走了,怎樣都不好,不如暫不詳盡的好!不知道大家的想法如何,本人期待反饋並誠盼與您交流!

【專家簡介:蘇玉傑,中國問題教育學首席博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教育科學轉化與應用中心負責人;中國國學文化傳播研究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首都師範大學國學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等;從事超常教育的課題研究和問題教育課題及科研項目開發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