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二)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二)

关键词:兴趣 方法 素养 目标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接《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一)》:

其实第一部分还没有完。

关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上文中提到的只是我的一些想法。但我的同事们和好几个能聊到一块的业内朋友聊着聊着就硬说是我的思想,其实我知道离思想还差十万八千里。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开始行动了,大家就围绕着我的思路开始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的第一步,编写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专用语文教材。大家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下过班后就开始做这件事情,晚上就通过短信、微信、QQ、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酝酿、探讨、编写并反复修改,直至凌晨都不觉得累;我们周六、日基本上也没有人休息,有时是分小组小聚一下,有时是全部到齐大聚一下,有时大聚时说是去密云水库吃鱼,结果完全忽略了鱼的味道而全部的焦点却放在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专用教材的编写的“吵架”上去了!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二)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这套教材已经初具雏形了!教材就按照“我要学”、“我会学”、“学明确”和“学得好”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十次课,共设计四十次课,八十学时。在每阶段中的每一次课就是一个专题,也是一个小课题,为区别于现行教材的课程安排,教材里每一次课称作一个单元,也就是一个小课题就是一个单元。如初级一阶第一单元即第一次课,课题是“我姓?”,围绕着这个话题安排学习《百家姓》等。当然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大家使用教材时可以灵活发挥,让学生看《钱文忠讲》都行,但我们还是希望这套教材能成为真正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专用指导性教材。现在教材已提交教材专业审查委员会进入审查阶段了,相信不久以后将陆续呈现在喜欢她的读者面前!

当然教材的编写只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的第一步!我和我的同事们仍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又开始积极酝酿课题实践活动了!为了给自己、给领导、给参与实验者一个交代,我们计划用一年约四十次课八十学时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就此立下了军令状!现行教学体制下哪个年级段的都可以随时加入这个计划,因为我们每个年级段的都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专用教材了!

看来,第一部分的确还没完,或许可以说我们一切计划都才刚刚开始!

下面来探讨一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计划的“不会学”到“我会学”的转化。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二)

还是单就语文来说吧,卖什么的吆喝什么,当然我们不能只是在语文上做转化,应该在所有科目上都来实践一下!

其实“我会学”的问题,我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教研实践中还是花了一些心思的。比如阅读方面我曾提出了“问脉寻经”、“钻木取火”、“敲骨吸髓”、“见缝寻针”等多种阅读方法,但讲着讲着发现居然不自觉地就偏向到了应试中去了,比如“顺藤摸瓜”、“借石攻玉”等,更有甚者,后来居然专门发明了一些应付考试的方法,比如“行不过三理论”、“A+B+C定律”、“求一阅读法”(这一个不是我的,是我的祖先苏轼的,我是借用来指导考试了)等,现在想想真的觉得感觉到有些可耻!

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阅读,就是表达,结果我却花空心思地放在怎么样不阅读就能准确提取信息上,在如何表达的问题上我也是放在了怎样能快速提升作文成绩的方法的探讨上了!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或是语文教学研究者的有失师德的地方,虽然某种意义上也的确能给学生减负,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语文方法教学。那么语文方法教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我看来,至少要从这几方面引导学生转化:

1.学习方法应该个性化。

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和接受方式应该或者说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在如何学的问题上不主张个性化,我觉得可能不太科学。比如我就喜欢阅读时一目十行,那又为什么非得让我逐字逐句地“过筛子”呢!当然效果得一样才能这样说!那么怎样做到个性化呢,那就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试验,我们适当地引导学生去善于发现、及时总结,然后再反复实践即可。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二)

还是举个例子吧:比如现在我们来学习《百家姓》,先从读上说,有人喜欢诵读,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学习他。但诵读也是有具体方法可探究的,我们可以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如果学生诵读时侧重于韵脚,我们就可以探究一下学生是不是对韵律特有感觉,可以设计相关的测验活动,如果反复测验几次,我们确信并通过数据分析后,并且学生也觉得自己对韵律的感觉强些是对的,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注重韵律助读法、韵律表达法等,来因势利导促其学习语文便捷高效。关于韵律助读法或者韵律表达法也是可以随便起个学生喜欢听的别的名字的。我这样引用一下,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个例:三年前,我教过一个叫佳妮的学生,我发现她朗读课文时总是在某些相同的韵脚处多停顿那么一会,我就拿《百家姓》让她读,结果读的时候她的重音就放得格外重,比如“周武郑王”时她还没有太停顿,但到“蒋沈韩杨”时,她的眼睛就一亮,而且一下子兴奋了似的,在“杨”音上居然拖了很长的音,不肯读下去一样,我有些小惊喜,我又拿《三字经》、《千字文》等让她读,她不光很兴奋,而且一下子喜欢的不得了。后来我引导她利用韵律加强、加速大量文史哲书籍的阅读,她从来不会感觉到累而且能直接调动心眼口协调阅读运动,不需再进行别的阅读刺激了。当然这个孩子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棒的了,她的表达也特有韵律的美,这里不妨一块欣赏一下佳妮同学的近作:


没有我,请你也要发光佳妮

你看你带着微笑,岁月一片静好;

你看你带着微笑,度过三年喧嚣;

你看你带着微笑,陪我疯陪我闹;

你知道我也知道,初遇那天你我都应晴朗的笑。

————-题记

你说初遇那天,人群很拥挤,阳光很刺眼,于是我突然出现在你身旁,不像天使,像动画片里壮壮的超人强。

我对着你笑。你的回忆里,我在发光,背着行囊,收拾好行装,和你说:“妞儿,带你去流浪。”

你说那次在舞台上,灯光很暗,花香很淡,台下欢呼的观众掌声节奏也十分乱。台中央的我在鞠躬微笑,你的回忆里我披着一身荣耀,却摘了王冠对着你傻笑,问你道:“我主持的好不好?”

你说遭遇嘲笑那天,连春风都在咆哮,空中翻滚的黑云让你不住晕眩,冷冽睨着你的白眼像一支支利箭。你的回忆里我突如其来地没有笑,狰狞的怒气也只多不少,抓着羞怯的你像凶猛的狂暴,挤出人群中涌动的狂躁。我拉着你说:“想哭的话,我的肩膀可以借给你靠。”

你说争吵的时候,像是连风都不敢放肆地开玩笑,只浅浅地掠过你皱起的眉梢。你的回忆里我默默地讪笑,柔柔拍拍你的背,暖暖涌到你眼角。

你说,你终于学会了笑,你终于学会了坚强,你终于学会了发光,你也像我一样喜欢上了带着一个同你一样的人去流浪,去流浪,在心里去流浪!

后来,我说,我走的那天寒风中夹杂着咸咸的离愁味道,你站在高高的四周围墙上怔怔地看着我,却没有笑。我的回忆里,我笑了。我说:“要不,抱抱?”你转身离开了没有说再见,就像多年前相遇也没有说你好。我却看不到你的笑!

你想说:“总会有人像我一样爱上你的笑。”但我还是想看到你的笑!

你想说:“总会有人像我一样因为你变得坚强。”但我此时只想看到你的坚强!

你也许想说:“总会有人像我一样需要因为你的光而发光。”但我此时只想看到你在发光!

请你,在没有我时,像我一样笑;请你,在没有我时,像我一样坚强;请你,在没有我时,像我一样发光!

你要告诉自己:你不是自闭症,你不是留守少年,你不是没人关注和怜爱,你不是没有亲人在身边!

请你没有我,也要一直坚强的微笑。

怎么样,不错吧,文字很有个性,韵律是她所有文章的特点,她甚至每次写作都很兴奋,她特别喜欢写作,这或许源于老师帮她找到了对文字的感觉或是说帮她激活了对文字的敏感神经。

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适合所有人,有的人在阅读时对名词特别感兴趣,有的人在阅读时特别对动词感兴趣,也有的人对助词感兴趣,甚至有的人就对标点符号感兴趣,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用心观察、仔细探究并去认真挖掘和积极引导的。或许这个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的过程会很漫长很复杂很很崎岖,但我认为也很浪漫很刺激很美好!反正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能帮助孩子找到一个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事更幸福的事了!当你看到一个孩子因爱上学习而天天乐呵呵的,因为好的方法而不知疲倦、近乎痴迷地学习,作为老师,你肯定也是乐呵呵的!

2.学习方法应该有情趣。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想再提提被广泛用于应试阅读的“钻木取火法”,其实我的“钻木取火法”初衷也并非指导应试,只不过中考高考的师生发现了“钻木取火法”对于应试来说太管用了而已。我们知道现在乃至未来,信息阅读是必须拣择的,当然古代也讲究信息拣择,“非圣书,屏勿视”吗,但我这里说的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阅读好多文章或者文段时,信息需要快速地提取出来,没有必要全部读完。为什么不必读完,因为一是好多废话,二是时间紧信息量大。当然你有时间又愿意看废话,又何必用“钻木取火法”呢!别扯跑题了,还是先来说说“钻木取火法”吧,为什么叫“钻木取火法”呢,这来源于我的童年故事。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二)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野外烤红薯吃时,有时身上没有火柴我们就真的钻木取火。因为大人们是不允许我们带火柴的,尽管有时能带出来,但大多数时候是被搜走的。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其实钻木能取火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拿个木块,找个小铁钉,钻呗,使劲钻,有时我的两个手掌都磨红了,甚至磨成了泡,也没有钻出火来!但我哥就能钻出来,而且每次都是不用多长时间就可以钻出来,原来他先是在木块上下了些功夫,如找硬实干透的木块,仔细分析一下,在纹理比较密的地方开始钻了,边钻还边朝手上吐唾沫,他手上开始冒烟时,他就抓起提前备好的松软的干树叶或是干草皮放在木块被钻的地方,再朝手掌上吐两口唾沫,只需再钻一会,便可以闻到东西被燃了的烟味,只见他趴在地上轻轻朝铁钉接触木块的那里一吹,嗨,火就由一点青烟一个火星给燃起来了!简直太神奇了!我佩服我哥真是五体投地呢!因为我就从来没有钻木取出火来过,虽然有时也是反复学他的模样,但灰鼻子灰脑的弄了半下午也不一定有个小火星来!我哥太大胆了,有时他居然敢去老林地里捡鬼火,其实就是碎骨头片,在那上面简单摩擦几下就可以有明火了!反正那时我哥是我心目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当然,现在我是我哥心目中的齐天大圣,多年以前我没有在木块上钻出火来,现在我在文章上倒研究起钻木取火来了!


讲这个故事貌似严重的跑题了,其实不然,这和阅读文章一个道理,阅读文章我们也得分析纹理,若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头读到尾,不一定能找出最重要的信息来,跟我钻木取火钻不出火一个道理,但是若是能像我哥那样分析一下纹理再钻,那肯定就准确快捷地多了,不相信,你现在就可以试一下:

苏玉杰博士:必须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二)

从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无线电,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日本先后5次主办世博会,世博会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①

主要信息②

钻木取火(数句号,分层次,巧概括,提信息)阅读:只需阅读划线部分,就可以准确得出这个文段的信息,世博会是展示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平台,世博会能助推经济发展。

再以2010年北京中考示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一个国家(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地区)则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为1197.6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52.9万人,占总人口的12.8%,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24所,平均每百位65岁以上老年人仅有床位2.3个。。‖另外,调查显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53.3%的市民因不愿离开家人,首选依托社区居家养老,另有22.1%的市民宁愿自聘保姆也要在家养老。

可以迅速根据“标句号,分层次,巧概括,提信息”得出上述文段有三个信息: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设施有限;要在家养老。

习惯于这样阅读了,我眼里便没有一个个文字,就是一个个小句号像鱼泡泡一样跳呀蹦呀,等着我去标他们,标出他们然后用“转折找但是,并列分别提,总分找总句,递进朝后推,因果找原因,新闻找导语”等规律快速抄写或选择即可。节省时间,准确高效。

如果这样,把阅读包括写作都有故事性地结合学生自己的个性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我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还是很轻松地一件事情的。当然这得我们自己有情趣才行,自己没有感觉那无论如何是激发不起来学生对文字对阅读对写作的情趣来的。

3.学习方法应该有操作性可持续性。

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是空中楼阁,更不能是闭门造车,也不能是一副棺材架子。这里有三点含义:看起来花里胡哨的披着科学学习法华服的、不结合学习主体凭空臆想的、还没生产就已经注定腐朽落后的的学习方法,都不具备操作性或可持续性,更不用说可以推广了!如果我们费了半天的劲弄了一些这样的学习方法,那还不如让我们自杀了算了,误人子弟、害人匪浅呢!所以我们在引领学生转化自主学习能力关于我会学的环节里一定不能追求方法的华丽外衣、空虚浮躁和陈旧俗套,我们研究方法教学这么多年,反例太多了,我们在此列举也不太合适,总之,我们引以为戒吧!

此部分本不想简略,因为反面教材看得多了,我们会更审慎,但又恐我们反面教材看得多了,反而又陷进去了或者不敢向前走了,怎样都不好,不如暂不详尽的好!不知道大家的想法如何,本人期待反馈并诚盼与您交流!

【专家简介:苏玉杰,中国问题教育学首席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科学转化与应用中心负责人;中国国学文化传播研究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等;从事超常教育的课题研究和问题教育课题及科研项目开发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