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羣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埃西亞狂想曲

三場加時比賽,三次落後、三次成功晉級,史上單屆世界盃戰鬥時間最長的格子軍團憑藉鐵一般意志,成功殺進世界盃總決賽。但疲憊無法騙人,上帝的意志此時也未站在克羅地亞人這一邊。

隨著比賽結束的哨聲吹響,比分定格在了2:4,格子軍團惜敗高盧雄雞,無緣大力神杯。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但克羅地亞在此前已經為人們帶來了足夠多驚喜,作為一個1995年從廢墟中走出,98年才加入世界盃的國家,他們在這個夏天向全世界奏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即使最後惜敗,但依然贏得了人們的讚美與尊重。

足球使這個國家重生

克羅地亞人口僅僅只有400萬,相當於北京朝陽區人口總數,要知道足球這樣一種仰賴天才的運動裡,人口越多的國家越可能產出更多天才(中國暫且不談),所以世界盃一直是巴西、德國...等足球大國的舞臺,不過,這一切在本屆世界盃中被克羅地亞改寫。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克羅地亞原本是前南斯拉夫聯邦的一員。在聯邦內克羅地亞以基督教為主,塞爾維亞以東正教為主,中間的波黑則是穆斯林佔了主體。

而克羅地亞人與塞爾維亞人是宿敵,在歷史上曾爆發多次戰爭,這也為後續克羅地亞獨立戰爭埋下伏筆。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去世後,克羅地亞最早選擇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但負出的代價實在有些慘痛。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國王也在當時被刺殺

1991年至1995年長達四年的戰爭,克塞兩族超過數萬人死亡,50萬人流離失所。戰爭讓克羅地亞人絕望,但還好有足球,讓身處黑暗的克羅地亞尋到了一點熱情與光。

如今這一批球員便是成長於那個時代。四年多慘烈戰事,鑄造了克羅地亞不屈的民族意志。當年那些在槍林彈雨中踢球的克羅地亞小男孩兒,如今已成為世界盃上最耀眼的星。

兩代人的夢想

在克羅地亞獨立戰爭中,一些人把孩子送出國門,遠離戰火侵擾,而自己則選擇留在克羅地亞與祖國共存亡。

比如拉基蒂奇出生在瑞士,科瓦契奇出生在奧地利,洛夫倫去了慕尼黑。曼朱基奇不得已被送到了一個德國小鎮,但長大後的他,選擇把戰爭畫面紋在身上,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這苦難的一切……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童年時拉基蒂奇

拉基蒂奇回憶說,童年時父母從不和他討論任何關於克羅地亞戰爭的事情,但他難以忘記父母和親朋,在通話時哭泣的情形。

“我們是幸運的,遠離了戰火,可以無憂無慮的成長,但我的父母經歷了那些。他和他的朋友選擇永遠留在那裡。

拉基蒂奇的父親年輕時也踢球,並且是濃重的愛國主義者,克羅地亞進軍世界盃是他最大的夢想。

拉基蒂奇說:“很多時候,我都感覺我正在實現兩代人的夢想。”他成名後,瑞士和克羅地亞國家隊都邀請他加入。他在作出為克羅地亞效力的決定後,父親哭了起來……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相同的情形也在曼朱基奇、莫德里奇…的身邊出現,克羅地亞的上一代人雖身處戰火繚亂中,卻從沒有放棄對足球的憧憬,而如今的克羅地亞小夥子終於將狂想曲奏響世界。

難民營走出的藝術大師

與能夠被送出國門無憂成長的這些幸運兒不同,大部分人只能在痛苦中煎熬。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克羅地亞代表人物“魔笛“。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童年時莫德里奇)

1991年12月8日,克羅地亞獨立戰爭,塞爾維亞國民軍襲擊了位於克羅地亞達爾馬提亞北部韋萊比特山脈附近的一個小村莊,這個村莊正是莫德里奇生活的摩德西。當時正在一條廢棄街道上遛牛的老莫德里奇(莫德里奇祖父)被塞爾維亞武裝分子槍殺。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武裝分子襲擊摩德西

6歲的莫德里奇和他的家人不得不搬進難民酒店。誰也不曾想過,優雅靈動的中場大師“魔笛”,童年也曾經受過槍炮聲的殘酷洗禮。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足球是最好的夥伴”,這一句足球小將經典臺詞,貫徹了莫德里奇的童年。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只要能在泥巴里踢一會兒足球,就會忘記一切煩惱。

天賦出眾卻因營養不良極其瘦弱的他,終於在11歲那年,被一家叫扎達爾的小俱樂部發現,正式走向足球生涯。

隨後的故事我們都已耳熟能詳,4次歐冠冠軍、世界盃亞軍、世界盃金球獎…當年那個衣不蔽體營養不良的少年,已經成為天皇巨星。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中超外援耶拉維奇回憶說,因為成年男人都會參軍,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變成了野孩子,“有足球的孩子就像上帝一樣,沒球的,就隨便踢些什麼”。而他連鞋都沒有,到14歲時,才有了第一雙球鞋……

就這樣,足球成為克羅地亞人宣洩痛苦和幻想自由的最佳工具。

鐵血軍團亦有柔情

在本屆世界盃中,大部分主力球員已年過三十(蘇巴西奇34歲,莫德里奇33歲,曼朱基奇32歲…),處在職業生涯暮年,體力及精力遠遠無法與法國隊中20多歲的小夥子所媲美。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而連續踢三個加時的他們,相當於比其他任何球隊都多踢一場比賽。克羅地亞就像一臺超負荷機器,必須要求球員有鐵一般的意志來支撐前行。

上一場比賽面對三獅軍團。英格蘭的特里皮爾第五分鐘就把球打進,整個上半場,英格蘭一直壓著克羅地亞,高位逼搶頻頻製造威脅。年輕的英格蘭小獅子們在場上肆意飛奔,炫耀自己的天賦與青春。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而鋼鐵般的克羅地亞,硬是在下半場憑藉比英格蘭人更多的跑動距離奪回比賽主動權。曼朱基奇最終在加時賽用一粒進球絕殺英格蘭,向點球大戰說不。

而就在這樣的一支鐵血球隊中,卻充滿浪漫與柔情。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淘汰賽階段兩場點球大戰中,34歲門將蘇巴西奇撲出4個點球。這位34歲的門神每撲出一粒點球,都會伸出手指指向天空,那是在向他十年前的摯友致敬。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十年前,他和好友丘斯蒂奇效力於同一家俱樂部。在一次比賽中,蘇巴西奇的一腳解圍間接造成了丘斯蒂奇在拼搶過程中的意外。後者頭部受重傷,最終沒能醒來……

在此之後,每逢贏球,蘇巴西奇都會掀起球衣,那裡正面印有好友照片,和“Forever”。背面則是24——丘斯蒂奇的號碼,和去世時的年齡。這一穿,就是10年。每逢丘斯蒂奇的忌日,蘇巴西奇還會在網上寫一段文字紀念。

他身上,也帶著兩個人的夢想。藏在離心最近的地方……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而在決賽後的廣播宣佈莫德里奇獲得金球獎時,瓢潑大雨的足球場內瞬間燃起雷鳴般掌聲,現場中國解說員賀煒稱連法國球迷都起立為這位大師鼓掌。

魔笛強忍心酸,招手向觀眾致意。並說道希望能把這一榮譽獻給克羅地亞人民,鼓勵更多熱愛足球的孩子們。這一幕很溫暖,也很殘忍。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雖然格子軍團與大力神杯失之交臂。但克羅地亞這支球隊將人們對足球的熱愛,永不放棄的精神渲染到了全世界,他們創造了歷史。

一支98年才加入世界盃、僅有400萬人口的小國,站在了世界盃決賽舞臺,在漂泊大雨中,他們可以昂首離開。

那群冒著戰火踢球的孩子們,終於吹響了克羅地亞狂想曲

正如克羅地亞國歌歌詞所寫:“克羅地亞人愛他的祖國。當陽光親吻他的沃土,當狂風吹刮他的橡樹,當天堂召走他的所愛,他的心仍為克羅地亞打著節拍!”(文章首發自微信公眾號:國際MBA快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