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10000億的京東方之突出重圍「第三篇」

但是王東昇沒有這麼做,他知道這幾年雖然廠子做起來了,但是技術一直沒有大的突破,核心技術始終掌握在別人手裡。

價值10000億的京東方之突出重圍“第三篇”

京東方

液晶顯示器的時代馬上到了!

如果這時沒有國內的企業站出來,中國未來的顯示器面板還是隻能靠進口,我們就還是會面臨缺芯少屏的現實。中國還是會在這個產業裡被外國人壓著打。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因為經濟的衰落和行業的週期性下降,一大批日本液晶工程師紛紛失業。

這時候,韓國趁機崛起。三星、LG紛紛開建液晶生產線,大量僱傭日本工程師。搶人搶市場的同時還得到了政府的資金支持。
價值10000億的京東方之突出重圍“第三篇”

三星標識

很快,韓國就取代了日本。 日本電子產業的產值在2000年時有26萬億日元,到了2013年只剩11萬億了,其中的絕大多都被韓國人搶到了手裡。不光日本和韓國打得難解難分,很多臺灣企業也被捲入其中。

三大勢力混戰之時!京東方呢?

無人問津,也沒人在乎,因為那時候中國的面板企業,根本沒被別人放到眼裡。因為外國人對我們的技術封鎖,京東方拿不到技術,在液晶顯示器上,他們鑽研了很久也沒有摸到門道,一直沒有辦法加入競爭。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韓國現代集團因為擴張過度負債累累。為了避免拖累整個集團,他們把液晶面板業務打包出售。

“機會來了!”

王東昇馬上召開董事會議討論收購事宜。現代給出的報價是3.8億美元,“不行,太貴了!”董事會一片反對之聲。

要知道,當時京東方的淨資產加起來也只有20億。如果收購現代的液晶面板業務將給自身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小蛇怎麼能一口吃掉大象呢”但是王東昇覺得這個機會絕對不能錯過,面對反對的董事會王東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98年我們就定了液晶面板的主攻方向,現在正是通過併購掌握核心技術的好機會”終於,董事會被王東昇說服了。

2003年,京東方完成了收購,獲得了韓國現代二代、三代和3.5代共三條完整的TFT-LCD生產線和技術專利。有了這個基礎之後京東方一下子入了門,後面的進步開始變得非常順利,沒過多久京東方在亦莊建設了。一條五代生產線一邊消化買來的技術,一邊在這個基礎上鑽研我們自己的技術。京東方製造的面板,慢慢地在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

這時候,韓國、日本、臺灣看到了京東方的勢頭,他們不想讓中國的企業進來分這塊蛋糕。於是,從2001年到2006年三星、LG和臺灣的奇美、友達等六家企業一共召開了53次晶體會議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視生產和消費國每當中國廠商要買賣面板時,他們就一起作價操縱市場,合力打擊中國企業。這還不夠,

京東方收購的生產線也在瘋狂使壞。那時,韓國員工掌控著國內的五代生產線,我們很難把技術轉移到國內。他們還以保證質量為理,故意選擇採購價格較高的原材料,不斷提高京東方的運營成本。接著是日企的過河拆橋!

2005年,TCL、創維、康佳、長虹4家國產彩電企業想要聯合京東方一起成立合資公司。就在這時以前根本看不起中國的廈普突然跳了出來。說你們別跟京東方合作了,他們的產品又不行,跟我合作吧!我用技術入股怎麼樣?在當時,夏普的技術的確是比京東方好的。

四家企業被夏普說動了,他們取消了和京東方的合作,然而,等到他們的合作取消之後,夏普又突然宣佈投資停止。原來,他根本沒有轉讓專利的意思,就是想把京東方的投資攪黃。
價值10000億的京東方之突出重圍“第三篇”

夏普

更過分的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韓國、日本和臺灣的面板廠商都因此遭受重創。為了挽救瀕臨破產的臺灣企業,

國家工信部聯合九家大陸彩電廠商赴臺向他們提供了雪中送炭的44億美元大訂單,誰料臺企竟然和韓國串通,將面板悉數賣給韓國,逼大陸向韓國採購,韓國產商還乘機將面板價格抬高60%。

國際市場產能緊時我抬,你本土的廠商要崛起時我壓價。面對日韓臺無所不用其極的招數,京東方被坑得屢屢虧損。從2001年到2015年,京東方一共虧損75億人民幣。
價值10000億的京東方之突出重圍“第三篇”

京東方

屋漏偏逢連夜雨!

京東方連續數年的巨大虧損,引發了國內輿論的懷疑和痛罵。京東方的股票也一直在被停盤的邊緣,賺不到錢的股民憤怒了,他們都說:

京東方就是“卑鄙”的“燒錢機器”他們的生產線是“落後的產能”

媒體也落井下石,批評京東方不應該在外國人強勢的領域和外國人爭奪,說他們是中國高科技發展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