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之後,錘子依舊是當初那個錘子,錘粉卻走了一大批

堅果R1又出問題了。繼此前的攝像頭刮花、微信清空、卡死等小狀況,這一次堅果R1遇到了大面積的屏幕脫膠問題,此類問題已經嚴重影響日常使用,而且就論壇上反饋的的案例來說這已經不是個例。雖然事件發生這麼久官方還未正式作出回應,但應該是事實無疑,而公關不過是在想辦法如何將損失降到最小。

六年之後,錘子依舊是當初那個錘子,錘粉卻走了一大批

六年之後,錘子依舊是當初那個錘子,錘粉卻走了一大批

算起來這是錘子發佈的第七款手機,前面走著的是Smartisan T1、堅果手機、Smartisan T2、Smartisan M1/L、堅果Pro、堅果3。不過令人無奈的是,前面這七款手機都被爆過手機質量問題,其中大家印象比較深的應該是Smartisan T1。作為錘子科技的第一款手機,T1的質量問題尤其嚴重,少數機型出廠攝像頭玻璃缺失,也存在屏幕嚴重漏光、屏幕脫膠、中框縫隙過大、按鍵問題等。後來甚至就因為王自如過分拆解T1,老羅和王自如對簿優酷,在當時一度成為網上的熱點話題。而王自如也算是因禍得福,在優酷上與老羅一戰成名,此後活躍於科技自媒體的圈子。

六年之後,錘子依舊是當初那個錘子,錘粉卻走了一大批

自從那以後,老羅發佈的機型,也很少有自媒體人敢那麼大張旗鼓的挑刺了,都是優點加著缺點說,唯恐被"優酷見"。但是錘子科技後面發佈的手機,似乎也難逃質量問題的陰影。而且問題無外乎出現在三個方向,一個是系統問題,死機、崩潰、變磚;第二個是屏幕問題,漏光、脫膠;第三個則是機身問題,中框縫隙大、易彎曲、攝像頭掉漆易磨損。

相信很多人聽到錘子手機,第一反應不是某款特別強大的手機,而是先想到羅永浩的"相聲"。雖然憑藉老羅出色的口才,錘子科技確實剩下了一大筆品牌推廣的費用,更讓錘子成為互聯網上家喻戶曉的品牌,但是這也就註定了錘子手機不具備優秀的產品基因。

六年之後,錘子依舊是當初那個錘子,錘粉卻走了一大批

2012年5月,羅永浩創辦了錘子科技,一頭扎進了智能機市場。在那個時候老牌四大手機廠商"中華酷聯"還沒有接受"互聯網思維"的洗腦,也沒有開啟獨立電商之旅。小米手機還只發布了兩款機型,vivo、OPPO名聲不顯,魅族作為一個小而美的企業不溫不火地發展著。那時候的智能機市場,沒有一家獨大,哪怕是所謂的"四巨頭"也不過是稍強那麼一點點而已。從錘子科技的成立時間來說,選擇的時機其實並不晚。

作為智能機行業的門外漢,老羅一直都想彎道超車,思來想去也就是小米的路線最適合自己,而且老羅也自信憑藉自己的口才肯定可以混得比小米更好。因為在當時MIUI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安卓系統,小米手機就是憑藉ROM獲取大批的原始粉絲。這麼看來小米的前期的路線確實是成功的。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老羅就認定了對智能機而言系統比硬件做工更重要。

六年之後,錘子依舊是當初那個錘子,錘粉卻走了一大批

於是我們能看到老羅在發佈會上永遠都是將系統上的某項新功能拎出來單獨講,從大爆炸、一步再到閃念膠囊、子彈短信。老羅的關注點永遠是在手機的細節功能上。雖然確實能提高日常手機使用效率,但是大局上呢?更多的卻是忽略。所以即便是想要以系統取勝,錘子科技也只不過是滿足了小部分人的需求而已。

六年之後,錘子依舊是當初那個錘子,錘粉卻走了一大批

而硬件配置方面,在多年的市場壓力下,老羅已經不敢再像當年T1、T2那樣玩低配高價了。至於做工設計,掛在嘴邊的"工匠精神"其實不過是脫離於現實的自我滿足。錘子手機的設計確實獨樹一幟,就拿堅果Pro2來說,確實設計得非常精美。但是做工工藝和原材料的選擇呢?所謂匠人精神,不能只專注於設計草圖的勾勒,應該回歸到產品的製作上。機身中框易形變,是否可以改用硬度更高的原材料替代;屏幕脫膠,是否應該改進製作工藝;屏幕白班、漏光,是否應選用更優質的面板。

六年之後,錘子依舊是當初那個錘子,錘粉卻走了一大批

錘子手機這一路走來確實是磕磕碰碰的,多次瀕臨倒閉,雖然每一次都挺過來了,但卻永遠不知道離下一次生死存亡的危機還有多久。每一次老羅在發佈會上講錘子科技的故事,筆者也都會端著小板凳蹲在電腦邊上認真聆聽,故事確實動聽。只是消費者不僅僅是來聽故事!當他們成為錘粉之後,懷著信仰購買了一臺錘子手機,卻發現手機一大堆毛病,粉轉黑之後才是最可怕的。

說到底,入行六年的錘子至今還是對智能機行業還是懵懵懂懂,尚未意識到產品品控對一個手機品牌的巨大影響力。假設老羅真的能早點把手機的品控提到一線水準,或許能收穫更好的口碑,錘子也就不是今天的錘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