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米粉

长沙的米粉

长沙的米粉

长沙的米粉

长沙的米粉

长沙的米粉

长沙的米粉

长沙的米粉

长沙人喜欢吃米粉。米粉分圆粉、扁粉两种。本地人大多偏好扁粉,因为扁粉比起圆粉来,更入味。不少人固执地认为圆粉是常德的,并非本地特产,其实这完全是误会,民国时期长沙大量引进江西的米粉,就是圆米粉。

长沙米粉讲究“汤鲜码热”,其中“汤鲜”自然就是指的汤头要好。一般好的汤头都用猪骨(也有鸡骨),新鲜剃下的筒子骨,带肉进锅,煮一整晚。但同时,又要求下粉面的汤水清、滚开,才出鲜味。米粉好不好吃,汤的作用最为重要。比如有些店就只做最简单的肉丝码,但仍然生意火爆,就是因为汤。与长沙米粉不同,占据长沙粉界半壁江山的常德米粉,正宗的做法却是不用骨汤,而用红烧香辣牛肉的原肉原汤,故汤汁更为浓郁,对“清澈”不做追求。这是长沙米粉和常德米粉在汤上的主要差别。

奇怪的是,许多长沙县人吃粉的时候是不喝汤的,只把米粉捞干净,汤还是原封不动,让人百思不解。再说码子,长沙县人把放在米粉上的配菜叫码子,有盖码和炒码两种。所谓盖码就是事先做好了码子,粉下出来后直接把做好的码子盖在上面;而炒码,顾名思义,就是在点粉的时候临时用小锅炒出来的配菜,这样的码子新鲜而且味道好些,所以比盖码贵。一般人们常吃的码子有肉丝码、酸辣码、椒脆码等。

长沙的米粉一碗一般是二两,如果想要多一点儿粉或者多一点儿码子,可以买粉时告诉店家要“轻挑”,还是“重挑”,或者是“轻盖”还是“重盖”。这些吃粉的老术语,外地人往往听着糊涂,其实无非是米粉的“牌子”(类似暗号),过去粉店牌子很多,最常用的就是“挑”和“盖”。“轻挑”就是少放一点儿粉,“重盖”就是盖多点儿码子,反之亦然。以前买粉叫作“买筹”,在米粉店的入口处立一块板子,上面悬挂了许多筹码,是用木条、竹片做的。买了想要的筹码后,走到店子后面交给做米粉的师傅,他会把筹码悬挂在你的碗上或者直接插在碗里,等粉做好了再取走。听上去不太卫生,不过所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况且现在很多粉店已不用“筹码”,墙上有菜谱,桌上有菜单,客人想吃什么米粉,随便点。

长沙米粉最初多以肉丝、蒸肉蒸蛋、酱汁卤肉、排骨、牛肉等码为主,后来有了常德米粉,又多了红油浓郁的牛肉牛杂、麻辣牛肉等。

“码热”对应“汤鲜”,老长沙米粉面条有肉丝、酱汁、牛肉、杂酱和酸辣五大煨码,又叫做油码。用油码制作精良的长沙粉面馆,以1879年创立的甘长顺为最。后来,甘长顺又有如寒菌、瑶柱、鳝片等特色炒码面,撩人胃口。还有一些老牌粉店,如原味、杨裕兴、代杏干、裕和等大牌,都在长沙县设分店,开辟出自己红红火火的“根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