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半年内全国楼市调控近192次,但房价没有下跌呢?

为啥半年内全国楼市调控近192次,但房价没有下跌呢?

如今的楼市大家似乎都看到了房价下跌的消息,尤其是在各种媒体大肆宣传,深挖各种数据的对比,房价看着好像是跌了。曾有报道说,深圳房价连续下跌了十几个月了,拿到数据一看,十几个月的跌幅才2.56%,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十几个月下跌了千把块钱。真让人啼笑皆非,而且还有媒体大肆宣传说房价暴跌模式开启,楼市调控圆满成功,炒房者无路可逃,刚需能够抄底了等等,让人听着危言耸听的感觉。

为啥半年内全国楼市调控近192次,但房价没有下跌呢?

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远不是如此,如果了解了背后的真相,你一定会感到很震惊:

调控之下,楼市正变得面目全非

为啥半年内全国楼市调控近192次,但房价没有下跌呢?

调控更像是一场博弈战争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根据下面的对策再颁布新的政策,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形成了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博弈过程。博弈的结果虽然大家都能猜到一二,但是过程却是非常的曲折。

摇号为了保刚需,却引来了关系户;限价为了控制房价,却导致了“一二手房价倒挂”,又引发了抢购潮;限制了资金的流向,却滋生了全款购房优先,贷款买房次之,公积金贷款买房的门外等候的奇葩购房现象。在政策颁布的同时,也引来了房价的涨幅。楼市的调控,总在低估我们炒房者的心,也低估了我们见招拆招的本领。

为啥半年内全国楼市调控近192次,但房价没有下跌呢?

一轮新的楼市需求正在爆发

调控限购本想抑制市场需求,但不成想却反而挤压更多的需求。楼市调控确实可以抑制投资需求、延缓刚改需求、一定程度上也能缩减刚性需求,但它改变不了需求--需求仍然存在,只是被压抑了。

限制资金,其实就是限制了开发商的开发热情,最终导致的就是市场供应减少;土地限价,在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会挤压地方政府供地的积极性;保障房、廉租房、长租公寓的出现,会压缩商品房市场的供应力度;这些最终导致的就是市场供需不平衡,供不应求的局面就会随之发生,最终导致房价的上涨。

解决楼市高房价的问题,其实不仅是供需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系统工程。资源不匹配以及分布不均,导致了大量的老百姓往大城市挤。因为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享受更优质的资源,年轻那种想为梦想奋斗一把的决心,导致了他们都往大城市跑。而小城市面临的尴尬就是,无法用资源的优势来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城市,而且地方的关系网让很多外地人望而生畏,也不愿意进入到小城市当中去。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机制,人不愿意来,城市就会发展,城市不发展同样就吸引不了人才进入。

为啥半年内全国楼市调控近192次,但房价没有下跌呢?

就这样,大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对房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城市的土地规模又是有限的,所以供需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时房价也会越来越高。当然很多朋友说可以修地铁,修高速,但是大家看一下我们的首都北京,已经修七环了,什么概念,范围都快划到天津了。也许在这样划下去,我们全国都可以叫“北京”了。

其实,说白了我们的楼市为何总是在调控中越涨越高,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依赖行政强制手段,总在幻想着用政府的手段来拯救市场。这明显的是违背了市场规律的,市场背后那只手伸得太长,管的太对,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危机的。解决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市场自己去解决,适当加以行政手段进行监管。

本来一场好意,却弄巧成拙,演变成了房价上涨,万人抢房的局面。没改变老百姓对房价的下跌预期,反而让他们更加的相信房价会上涨。价差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套利的空间,导致了他们以雷霆般的速度进入市场,买房。

面对如此市场,对于刚需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伺机而动,不要盲目选择出手,多看看多研究研究市场。在高房价面前,不要把市场想的过于恐惧了,也不要去猜测房价何时会下跌,没有人能够预测到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只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购房,就能买到适合自己的房子。

对此,你觉得房产调控有效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