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启示录:高管被离职,这是中兴之痛,更是民族企业之殇

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兴事件,在经过近三个月的反复谈判后,最终以总裁赵先明,执行副总裁徐慧俊、张振辉、庞胜清、熊辉、邵威琳等人离职暂告一段落。张振辉一封《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别了,我的小伙伴们》离职公开信,在字里行间透出了慢慢的无奈与失落,尤其是那句“这样的离开,实非所愿,深感屈辱”,更是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压抑已久的民族情怀再次迸发出来。

中兴事件启示录:高管被离职,这是中兴之痛,更是民族企业之殇

高层易换,人心难聚!一个拥有数万员工的民族企业,竟然在别人的施压下,清洗了公司几乎所有的高层领导,公司的威信何在?自主权又何在?这就是没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代价!现在指责谁或者谩骂说都已经于事无补,残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的战略眼光更加独到、更加长远,在这一点上中兴以无法估计的代价为所有中国民族企业敲响了警钟。

中兴事件启示录:高管被离职,这是中兴之痛,更是民族企业之殇

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民族企业得到发展迅速,但始终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我们在很多领域还都是处于加工者或者参与者的地位,距离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还任重而道远,在很多时候都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这也许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或者说做大产业规模的捷径,但如果一直掌握不了核心技术,中兴的悲剧就可能还会上演,大与强之间的差距不是单纯的靠营收额可以弥补的。

中兴事件启示录:高管被离职,这是中兴之痛,更是民族企业之殇

当然,按照古人祸福相依的说法,中兴事件对中国企业而言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尽管付出的代价很大,但至少能够为那些一味追求利益而不愿花费财力精力搞自主研发的企业敲响警钟,让他们明白仰仗别人脸色过日子,终归不能长久,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是无法在这个残酷的竞争环境下生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