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年輕人追尋的是怎樣的夢想?

近日,有媒體以“追夢”為主題,對中國的70、80、90後做了一項隨機調查。在505位回覆者中,90後佔比最高,達到72.87%;80後、70後則分別佔到11.68%和8.12%。也就是說,大部分被訪者或是大學生、或是大學剛畢業沒幾年的職場新人。

當被問及“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樣子”時,佔比最高(39.01%)的回答是“追求個人事業成功、家庭美滿”,佔比第二(27.52%)的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此外,還有15.45的人選擇“環遊世界、自由自在的活著”。而最終,只有8.17%的人選擇“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可見,如今中國的年輕人大多都只把夢想寄託在個人喜好以及自己的小日子上。他們的夢想,似乎並沒有那麼崇高偉大。

對於這樣的夢想,佔比最高(60.2%)的受訪者認為,“夢想離自己的生活很近,每天都為之奮鬥”。然而,還有35.84%的受訪者表示,就連這種近在咫尺的“小確幸”,也讓他們感到“很遙遠、虛無縹緲”。可見,在當下中國,即便只為了自己的幸福、興趣和自由而活,也並不容易。

那麼,表示離夢想很近的年輕人在這條追夢路上,就走的很輕鬆嗎?調查顯示,高達46.53%的受訪者嗟嘆,“痛並快樂著”、“夢想虐我千百遍,我待夢想如初戀”;還有17.82%的年輕人疾呼,“追夢太辛苦,越來越迷茫”。相比追夢路上的迷茫,佔比更高的年輕人還表示,對未來也很迷茫。39.41%的被訪者表示“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即便如此,卻仍有51.29%的年輕人表示會為夢想一直奮鬥,“相信自己、永不言棄”,然而,這並不能證實,他們已為自己的夢想設定了清晰的目標,對自己的未來進行了具體的規劃。更有意思的是,儘管他們激情萬丈、雄心勃勃,但真正到了要付出努力的時候,卻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狀態。

當他們被要求用0到10分來衡量自己能為夢想拼到什麼程度時,選擇10分的僅佔4.55%;而佔比最高(21.58%)的人則表示,只能為夢想拼到5分。只願付出一半的心血和努力,這就叫“為之奮鬥”了?不全身心投入,就想要“個人事業成功”?實現夢想,就是等待天上掉餡兒餅嗎?由此可見,這些中國年輕人並沒有懷揣夢想,而只是在做白日夢而已。

他們不務實,但並不影響他們活的市儈、現實。調查發現,“房子、車子、金錢等現實問題成為受訪者心中牽絆追夢腳步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超過一半(51.68%)的年輕人認為,沒錢、沒房、沒車,就難以實現“事業成功”、“家庭美滿”、“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自由自在”等這些幾乎等同於現實、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夢想。

中國人大學生以及職場新人沒有遠大理想和目標,其實並不讓人感到意外。近日,武漢大學就有一名大學生在自己所寫的萬言貼中,揭露出如今大學校園“精神缺乏、遊戲成風、學生忙著貼金、老師忙著項目”的頹敗之象。

其中寫道,“遊戲已經成為了大學裡男生的主要‘學習內容’,而且不少人發奮用功的學習了四年”;“很多的大學生去網吧包夜,或者在寢室聯機打遊戲,他們的日常交流溝通內容就是遊戲”。這與某項調查所得出的“玩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設備(57.4%)是導致大學生熬夜的主要因素”這一結果不謀而合。女生玩遊戲的沒有男生多,但“不少女大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就是看韓劇等各種連續劇,感情劇,一部接著一部”。

將“玩遊戲”、“看影碟”當成“學習內容”的大學生又怎能嚴肅對待自己的學業、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未來與夢想?而學生的放任自流,顯然與老師忙著“奔前程”,而不重視“傳道、授業、解惑”的為師之責有關。

武大學生的萬言貼寫道,“很多老師照本宣科,大學裡面真正關注教學、關心學生,有上課水平的老師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的老師不重視教學而忙於自己的項目,忙於發表論文”;“因為有了論文,有了項目,才會有職稱和金錢,才會有房子、車子和各種名譽”。

此外,在房子、車子、金錢面前甘拜下風的,除了夢想,還有該為夢想而付出的努力。老師不專注於學問,學生不專注於學習,就是因為在大學真正做學問的老師,總是受排擠、或被邊緣化;而努力學習的學生,也往往要承受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在如今拼爹的時代,好工作並不能僅通過個人的努力和勤奮而得來。是否有爹可拼,已成為中國年輕一代實現“不努力、不學習,就能有房、有車、有錢”這一夢想的決定性因素。

即便埋頭苦幹,都很難過上幸福生活,實現事業成功,那誰還願意埋頭苦幹呢?其結果要麼另闢蹊徑、要麼破罐子破摔。這也正是如今中國人被分割成“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兩類群體,並呈現出天壤之別的關鍵所在。

當下中國年輕人追尋的是怎樣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