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韧性较强 但忧虑仍存

国民经济韧性较强 但忧虑仍存

本文大5200字,读完约10分钟

国民经济韧性较强 但忧虑仍存

国民经济韧性较强 但忧虑仍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于发布会现场

国民经济韧性较强 但忧虑仍存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上半年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平稳、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总量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中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7%,预期6.7%,一季度增长6.8%,经济增长率已连续12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

上半年GDP同比增速6.8%,预期 6.7%,去年同期6.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41227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75120亿元,增长4.9%;进口66107亿元,增长11.5%。进出口相抵,顺差9013亿元。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半年经济及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智行院与盘古智库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学者解读一季度国家经济数据,与各位读者分享。

国民经济韧性较强 但忧虑仍存

万喆(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上半年GDP数据显现经济整体运行状况平稳,韧性较强。但从细分数据来看,更适宜说,不需悲观,谨慎乐观。在全球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贸易争端此起彼伏的外部压力,和国内加强监管、去杠杆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换期的内部压力下。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速仍然保持了平稳良好的态势,证明其韧性仍强,因此面对一些“唱空声音”,不需悲观。

但也应该看到,一是贸易争端在上半年并未落地,下半年将是更为实际的较量和对接,尤其11月美国中期选举,此前后可能美国会引发更多摩擦、甚至地区冲突,不确定性压力增加。二是全球经济复苏在今年出现分化,尤其是在美国的“不确定”政策下,欧洲等经济走向或不能保持继续强劲复苏,因而外部整体经济压力增加。三是国内改革前期收缩压力因时滞等原因已经显现影响,后续如何,既受国内经济压力影响,又受国际经济压力影响,恐怕在通缩与通胀间需要更好平衡。四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进入深水区,目前供给侧强度有余而结构性手段不足,在金融去杠杆、地方债、房地产等问题上可能需要更多的基于逻辑的改革而非仅基于现象。

国民经济韧性较强 但忧虑仍存

数据透出中国经济稳中有忧

张涛(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刚刚公布的上半年主要经济统计指标表明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GDP增速在6.6%-6.8%的合理区间微幅波动,工业生产平稳,服务业增长较快,物价水平(CPI)涨幅平稳且低于市场预期,总体就业形势稳定,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以下的较低水平。平稳的经济运行为下阶段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部分宏观经济指标仍处在低位运行甚至出现下行态势。客观准确地解读这些现象,才能对未来经济走势做出合理判断。第一个重要指标是投资。2018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呈持续回落态势。从投资的三大构成来看:基建投资出现大幅下滑,部分月份甚至出现了增速负增长,这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地方债务风险的压力。制造业投资增速虽回升至6.8%,但依然偏低。从制造业投资细分来看,在去产能背景下传统制造业投资将持续疲软,而高新制造业投资保持10%以上的良好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制造业以及第二产业投资的增速。但是,随着“贸易战”威胁的逐步升温,高新技术投资遭受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在整体投资增速出现下滑的过程中,房地产投资成为短期对冲基建投资下滑的主要力量,但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10%以上的基础并不牢固。第二个重要指标是消费。在三大增长动力中,消费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因此消费指标的变化重要的是能够辨识出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趋势。上半年以来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除了短期假日效应以外,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占比最高的汽车类零售增速大幅下滑,而种种这些都是短期因素。从中长期看,我国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的大趋势没有变,因此,政策面需要出台更系统更持续更全面的方案推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的发展,有效推进消费结构升级。第三个重要指标是先行指标。一些先行指标的波动预示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逐步升温。例如,新增社会融资大幅萎缩,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融资收缩导致企业资链已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这势必对刚刚有所恢复的民企投资造成压制性影响。此外,城市地产销量增速、发电耗煤增速等经济先行指标的持续下滑都会对未来经济运行构成下行压力。

综合判断,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会延续微幅下降的趋势,GDP增速将回落至6.6%。

国民经济韧性较强 但忧虑仍存

经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要靠房地产和基建

熊鹏(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7月16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531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1-5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771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增速比1-5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

房地产销售数据继续出现反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提供了支撑,这两个地区销售额维持了27%以上的增速。在地产销售数据同比尚未转负的情况下,对经济的影响,对商品价格的压力,都不会真正体现。

很多人对于去杠杆,压需求过于乐观,或者想象其传导机制非常敏感。现实是,房地产和基础建设依然提供了最主要的经济成长来源。这个过程远远慢于很多人的预期,而且,会继续如此。

全年经济6.5%增长无悬念 服务业增长潜力大

叶青(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一是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

尽管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特别是“特朗普式”的骚扰绵绵不断,但是,经济增长还是牢牢地站在6.5%以上。2018年GDP的预期目标是6.5%左右。现在时间过半,上半年完成了6.8%的增长。应该说,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增长6.5%,是没有什么悬念的。

今年3月28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左右,增速较上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预计二季度和全年GDP增长均在6.8%左右。

7月6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报告预计,2018年全年中国GDP增速为6.8%。

类似的报告还有很多。可见,今年全国两会上预计6.5%左右的增长是明显偏低的,过于保守。

2015年11月,我提了一个民主党派的社情民意信息,建议在预计经济增长时考虑一个区间,明确可能出现的经济增长最高值与最低值。这个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采纳,即6.5-7%之间,实际是6.7%。遗憾的是,2017年、2018年的经济预期中又恢复了6.5%左右。实际上,提一个数字的左右式的增长,统计部门往往觉得“好尴尬”。如果2018年能够预计“6.5-7%之间”,会更好一些。

二是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由于有过今年1-5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热烈讨论,我相信很多网民会关注这个数字。

全国“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10多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在38万家左右。

用最简单的说法比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是用一把漏勺,舀上来的都是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的工业企业,漏下去的都是低于这个数字的企业。但是,必须做到“先入库再出数”。

三是上半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1%、17.5%和15.4%,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2.4、5.0和4.5个百分点。

看到这一段文字,我不由的想起了郑新立先生的讲演。

7月7日,2018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京开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在题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新周期和新机遇》中提到此事。

他说,2017年,中国GDP达到 13.2万亿美元,美国是19.5万亿美元,二者相差6.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加在一起比美国还多,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两者相差6.7万亿美元,约合30多万亿人民币。

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发展空间在第三产业。我国的第三产业与美国相比不是差在传统的第三产业,甚至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运、物流、电子商务、餐饮、商贸等领域比美国还大,差距主要是在公共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比如教育、医疗。“一个普通美国人一年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相当于一个中国人的22倍。

“美国大学的入学率达到80%,中国大学的入学率只有42%。”郑新立认为,教育与医疗会成为下一个公共服务增长点。

此外,在金融、会计、审计、法律、咨询、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上,我国与美国也存在巨大差距。美国有300万律师,300万注册会计师,300万审计师,还有专门的房产质量评估公司。

下一步,中国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还有30多万亿人民币的发展空间。开放发展服务业,不但能够创造大量GDP,增加就业,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服务业有8%的增长,特别是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有两位数的增长,是好事。因此,我也一直呼吁,面对一二产业的过剩,第三产业是民营企业投资的主要方向。

国民经济韧性较强 但忧虑仍存

上半年经济主要还是靠房地产投资拉动 下半年增速将回落

王静文(盘古智库研究员、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

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 一季度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中国一季度GDP同比 6.8%,预期 6.8%,前值 6.8%,去年全年为 6.9%。

上半年虽然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但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上半年同比增长6.8%,基本符合预期。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支撑:

一是房地产投资处于高位。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7%,是2014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中,以土地购置费为主体的其他费用累计同比增长维持在50%左右,大致是2010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土地购置费的递延支付拉高了这一数值,并有效弥补了建安支出的同比负增长,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能保持在接近两位数的较高水平。

二是工业生产的景气度仍处在相对较高区间。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7%,略低于去年同期的6.9%。企业在春节因素消退、限产禁令解除之后开足马力生产,工业企业利润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速,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速在二季度连续三个月保持了反弹势头。

三是出口保持在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以美元计价的累计出口增速为12.8%,这是2011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尽管一季度净出口对GDP贡献为负,且经常项目出现了近20年来难得一见的逆差,但出口增长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仍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韧性。

来自基本面的支撑,加上4月23日政治局会议之后政策面的边际放松,一定程度对冲了基建投资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的放缓,使上半年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稳健水平,且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受以下三个因素的拖累,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继续回落。

首先,房地产投资将会大概率放缓。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在加码。5月以来住建部约谈部分地方政府、7部委点名批评30个城市的房地产乱象、棚改货币化政策收紧,预示着房地产调控仍将保持从严从紧态势。目前全国房地产总库存已降至低位,各地都在加大推地力度,但由于受到限价约束,融资环境不断收紧,企业开发意愿不强,竣工速度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在土地购置费递延支付的因素消退后,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进而拖累投资整体表现。

其次,企业面临不利的融资环境。在严监管的政策导向下,非标转标、表外回表的过程并不顺畅,上半年社融存量增速已经降至9.8%的历史最低水平,与之相伴的则是信用利差明显扩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明显收窄,债券违约、股权质押爆仓事件不断出现,可能会在下半年影响到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意愿。

最后,出口增长将明显承压。目前中美贸易摩擦正在加速升级,特朗普在500亿美元的关税制裁落地之后有可能再推出2000亿。从日本当年的经历来看,贸易摩擦可能会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出口商将面临出口受阻,而且可能会拖累上下游产业链。此外,今年以来全球复苏共振正在走弱,欧洲、日本、新兴经济体增长已经开始放缓,预计会在下半年为我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需要预调微调。

6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并推出了包括定向降准在内的一系列宽松政策。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也强调要“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稳定市场预期”。预计二季度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会在“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大前提下对政策进行适度放松。

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信用局面,财政政策仍有发力空间,PPP的作用也有所恢复,预计基建投资增速正在接近底部,而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反弹,下半年经济仍能保持在6.5%左右的水平,全年则有望收在6.6%左右。■

国民经济韧性较强 但忧虑仍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