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再奇粉紅inside時代結束,英特爾能越過山丘嗎?

王如晨/文

科再奇粉紅inside時代結束,英特爾能越過山丘嗎?

下月18日,巨頭英特爾將迎來它的50週歲生日。不過,一畢業就進去工作、至今已服務37年的科再奇,將再也無法見證這一時刻。

昨日,他因出軌女員工而遭董事會調查,已被迫下課並辭職。

這突兀的一幕,隱含諸多信息。在夸克點評看來,即便沒有這花邊,在英特爾CEO的崗位上,科再奇也將很難熬過2018年。

當然,我們還是要先看一看花邊。

這段內部的私情,許久前其實就已了結。但董事會發覺之後,依照公司規章以及2017年生效“非聯誼政策”,追溯歷史,直接讓他下課,並踢出董事會,迫使他辭職,誰也說不出什麼。

所謂“非聯誼政策”,制訂於已故的英特爾前任CEO歐德寧掌局期間,但2017年生效。它禁止公司管理層與員工談戀愛、出軌發生私情。

看上去,科再奇撞上了槍口,也是高管激活處罰的第一例。

他可能也不冤吧。

英特爾的一個討論區裡,一名資深前員工披露說,90年代末,科再奇就與Fab12一名女實習生有過一段私情,結果也很尷尬。

科再奇美麗的現妻,Brandee Krzanich女士,1996年5月至1998年8月,也曾任職英特爾,當時崗位是過程工程師。

Brandee Krzanich1996年畢業於德州一所大學,獲得化學工程學士學位;2000年又在哈佛商學院獲得MBA學位。

科再奇粉紅inside時代結束,英特爾能越過山丘嗎?

從讀書時間看,Brandee Krzanich目前大約44歲。科再奇今年58歲。兩人相差大約14歲。他們1998年結婚。那時,Brandee Krzanich大約23、24歲的樣子。他們有兩個女兒。

科再奇粉紅inside時代結束,英特爾能越過山丘嗎?

就是說,科再奇不但近半輩子職業生涯都在英特爾,婚姻、私情也都跟英特爾緊密關聯。這個1982年畢業、從英特爾新墨西哥工廠工程師崗位起步的CEO,確實夠專注的。

討論區裡,一名自稱已離職的英特爾前員工不無嘲諷地說,科再奇的私情,充分說明了公司那句廣告詞的價值:intel inside。

科再奇確實夠inside的了。

不過,要說inside的先例,科再奇也算不上。英特爾歷屆核心領軍人中,此類花邊較多的,創始人諾伊斯算一個。甚至更甚。1970年,也即英特爾創立第三年,美女安·鮑爾斯入職英特爾人力資源部,早已結婚16年的諾伊斯盯上了她,並開始了一段私情。1974年,他與髮妻離婚,不久娶了鮑爾斯。當年這也為英特爾女性員工所非議。

科再奇粉紅inside時代結束,英特爾能越過山丘嗎?

歐德寧也是在英特爾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桑德拉。後者擔任過律師,1995年退休。

科再奇粉紅inside時代結束,英特爾能越過山丘嗎?

不過跟有點呆板的科再奇不一樣,諾伊斯是那種融藝術家、發明家、冒險家、社交明星、技術天才、創業家、社會化名流於一體的風雲人物,那個年代,外界對他的容忍度反而更高。

科再奇當然也有許多社會化標籤。他在公司內外,也曾高調宣揚女權主義,並倡導文化與僱傭來源的多樣性,他多次強調,要讓女性以及社會其他弱者發聲。這為他創造了不少名聲。但此刻多少有些諷刺。

此外,英特爾這家公司也怪了,它還有個永遠都可以作為標誌的花邊:1971年,它與《花花公子》同日IPO。很快,它的市值就是後者的兩倍。那時英特爾主業為內存芯片,華爾街分析師當年戲謔地說:“內存戰勝了乳房。”

當然,這裡還是打住吧。因為,這種事情渲染太重,很容易讓人忽視科再奇辭職的真實邏輯。

是的,他的辭職,撞了公司規章紅線,在美國日益興盛的#me too文化氛圍中,確實也有可能引爆一場公司危機,英特爾確實馬虎不得。但在夸克這裡,就算如此,也並非最為緊迫的選項,甚至可以說,這不是他離開的根本原因。

若沒有累積已久且非常緊迫的其他沉重危機,類似這種花邊,完全可以藉助更為巧妙、委婉的手段讓他體面一點下課。突然宣佈,且官方快速刪除他的個人信息,完全是在緊急切斷關聯,帶有強烈的決斷意志。

就是說,董事會已經等不及,也沒有任何耐心了。

到底為什麼呢?夸克認為,這一定是涉及到公司未來方向、決策、組織管理、戰略、主業與核心競爭力甚至投資人利益的事情。各方可能已經認為科再奇無法擔當此任,並已等不及,只能以如此徹底、無法逆轉且看上去偉光正的手段幹掉他。

不要覺得夸克的判斷託大。

外界總結了2013年科再奇上任CEO後以來的多重功績,比如:

一、在維持PC產業主導地位的前提下,進一步推動公司由一家CPU企業朝物聯網形態及AI形態的公司轉型;

二、藉助大型收購,在汽車為主要場景的物聯網世界、AI等新興領域獲得不錯的進展;

三、調整了生產製造環節,在IDM商業模式基礎上,融入代工服務,形式上變得更有彈性;

四、技術方案越來越完整,場景滲透能力越來越豐富;

五、財務方面,英特爾再度回到不錯的毛利狀態,營收、淨利都很可觀;

六、這一週期,英特爾股價翻了一倍還多。

這裡就不具體展開了。

而我要說,這種業績固然與他有關,但若結合宏觀大勢與行業變遷,並沒有給與外界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因為,這種光鮮之下,我們看到了英特爾的危機:

一、英特爾上述轉型方向,早在科再奇之前,就已明晰,他更多是享受了歐德寧時代的餘蔭,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顛覆與變革。

二、科再奇時代,英特爾TMG集團(技術與製造)遭遇了重大挑戰,至今尚未越過10納米天王山。

22納米量產之後,英特爾已經開始遭遇挑戰。14納米、10納米比對手要慢。當它越過14納米之後,對手10納米已經量產。而英特爾10米試產之後,一直沒有達到量產的要求,已經延遲到2019年。

臺積電、三星的10納米已經超它一個身位。而且,2018年5月,臺積電7納米也已宣佈量產,2019年更將放量,甚至試產5納米。

“Tick-Tock”規律,在英特爾這裡,實際上已經暫時停擺。

外界說,英特爾可能會越過10納米,直接撬動7納米的量產,但是,這種超越一旦遭遇良率或其他瑕疵,那將是一場難以承受的危機。

老實說,眼下,已經是摩爾定律誕生後,英特爾遭遇的一場重大危機。

當然,英特爾也有粉飾的理由。藉助超微縮技術,它宣稱,自己的14納米等於對手的10納米,自己的10納米等於對手的7納米。但種種觀感,仍敵不過兩大對手的衝擊。在許多行業人士眼中,英特爾有進一步被甩開的可能。

這也是英特爾討論區裡前任CEO科再奇最受質疑的部分。一位匿名人士說,“10納米的災難”就是源於BK的愚蠢。BK就是科再奇的英文名字簡稱。而科再奇早年恰恰也起步於製造端。這真是一種諷刺。

當然,這裡不是將所有責任歸於他個人。這不公平。英特爾遭遇的是整體挑戰,既跟它的產品路線有關,也跟產業變遷帶來的壓力有關。但是作為領軍人,科再奇至今沒能率隊越過10納米天王山,已經很難擔當大任了。

三、諸多收購案,雖是業務場景需求,但也不排除是藉此彌補營收壓力,同時創造資本市場概念與財務操作機會。

因為,截至目前,收購的業務,看上去並沒有發揮出多麼關鍵的作用。我們甚至看到Nervana與Mobileye都有非常被動的一面。

而且,這種收購,也沒有超過行業人士的判斷。它既透露了英特爾前瞻性研發的缺失,也透露出它追求概念的動向。

如果你結合科再奇的出身,以及上面的第二點,是否能體會到,在自己的任期,他也在製造業績?

一個在研發與製造協同力上出問題的英特爾,商業模式再豐富,資本動作再密集,場景再豐富,都掩蓋不了核心競爭力的危機感,早晚會有更引爆更大的危機。科再奇下課也只是其中一面而已。

四、英特爾面臨的挑戰日益複雜而多重。

科再奇任期內,,除了製造端遭遇臺積電與三星的衝擊,還有:

1、在核心的處理器業務以及主力產品層面,AMD的衝擊再度顯示出力量,尤其是服務器領域的衝刺,已經讓英特爾感受到壓力。事實上,筆記本領域也開始如此。前不久,在與華爾街分析公司Nomura Instinet交流時,科再奇表示,AMD可能會獲得英特爾部分服務器市場份額。

2、GPU以及諸多AI業務上,英偉達已經領先很多,而且,藉助GPU平臺,它甚至有逆向整合的信號。

3、來自高通們的衝擊更廣更深。週期內,英特爾手機領域仍未有多少斬獲,當然如今有部分基帶打入蘋果。但ARM陣營仍佔據著移動端的主流世界,更是開始衝擊幕後的基礎設施部分,尤其是數據中心業務、服務器業務。

4、互聯網巨頭以及更多維的ICT巨頭,FANG+BAT,正藉助全面雲化,升級為基礎設施,英特爾雖然能繼續主導終端業務,但在大的服務場景與基礎設施服務機會里,有變成人家平臺上一個被集成模塊的可能。

5、那些看上去僅屬於下游夥伴的終端代工巨頭,比如富士康們,也在藉助系統整合能力與整個製造業平臺、網絡平臺、隱形的基礎設施體系,強化雲化佈局,它們同樣會分流英特爾們在產業鏈中的影響力。

五、資本市場開始看輕,分析師開始調低股價。

科再奇任期內,英特爾業務確實獲得了成長,市值也翻了倍,過去幾個月,也有不錯的表現。但是,隨著上述諸多內外危機、競爭壓力的增強,行業對它的認知也開始日漸清洗起來。夸克看到,過去一週,知名分析師開始調低它的股價區間。

過去兩週,英特爾股價開始回落。

事實上,三星半導體營收規模已超越英特爾。而它的整體市值,與其他ICT巨頭相比,也並不多麼出色。

六、科再奇任期內,英特爾經歷了文化震盪,且延續至今。

其中,尤其是2015年-2017年的核心高管規模化出走、流失,顯示出他的領導力備受質疑。因為我們看到,出走的人物,有的進了競爭對手,有的創立了新公司,竟然還跟英特爾有競爭關係。

七、科再奇自身也不斷製造著一些難以迴避的信譽“地雷”。

去年,他的股票減持行動,雖然形式上合規,但因時間點上正好卡著一場處理器漏洞危機爆發前,而他個人又明明已獲消息。這給外界留下內幕交易的強烈印象。雖然英特爾官方對外做了澄清,事實上仍處於“澄而不清”的狀態。

而且,科再奇剩餘的持股,已經是董事會要求的最低比例了。這於他來說,實在是很難堪的一面。以他身份,至少讓人感受到對於自家股價不樂觀的一面。

或許,他已經預感到,2018年將是他在英特爾的崗位轉折週期。也許他已經覺察到來自董事會、投資人的潛在壓力了。

而此刻的所謂桃色事件,只不過是一個引爆點而已。外界也很擔心,他在任期間,可能有還其他被掩蓋的問題,或許隨時引爆。

科再奇終於下課走了。英特爾CFO Bob Swan成了臨時CEO。他是一個多面、複合的管理者,但他將很難擔負英特爾核心業務層面的戰局。我們認為他只是一個過渡者。英特爾雖然仍有許多高管人才儲備,但新的一批核心,已經不是2015之前的英特爾底色。雖然我們不能說這個時候外來的和尚不會念經,但要說最緊迫的任務,我們認為,仍還在於TMG方面,如果不能依託這個單元激發出整個公司的創新活力、凝聚力,英特爾可能會淪為短期業績或資本市場的奴隸。

我相信它不會。因為科再奇桃色事件本身應該就是巨頭扭轉不利的緊迫信號。是的,我還是相信這家公司的綜合實力。一旦聚焦它的主航道,迴歸基本面,雖然三星、臺積電、AMD、英偉達、高通們的威脅增大,但若考量細分領域與核心業務,英特爾的核心優勢仍然還在。

單從此刻以及未來一個季度的財報預期看,英特爾還是相當樂觀的。你能看到,科再奇辭職的官方新聞稿,事實上成了英特爾渲染業績預期的“機會”。

只是說,面對一個遠比PC乃至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大規模的世界,英特爾的影響力已經被分流太多。但這也是諸多傳統科技巨頭面臨的共同壓力。

科再奇inside的一頁已經過去了。7月18日,英特爾將迎來它的50歲生日。且看巨頭如何藉助這紀念的日子重塑形象,展示新的道路,越過這面前的山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