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汽車來頭不小 長城寶馬新合資公司了解一下

7月9日,寶馬剛剛和華晨簽署了一份長期框架性協議。根據協議,華晨寶馬將繼續擴大投資和生產,甚至還將啟動中德雙方在第三方市場的開發與合作。

一天後的7月10日,在中德兩國高層的見證下,寶馬集團與長城汽車在德國柏林正式簽署了合資協議,新公司命名為光束汽車有限公司,註冊資金共17億元人民幣,註冊地址為江蘇省張家港市,投資總額達51億元人民幣,雙方各持股50%。

光束汽車來頭不小 長城寶馬新合資公司瞭解一下

光束汽車來頭不小 長城寶馬新合資公司瞭解一下

前一天還在安撫“正房”,轉天就“娶”了“二房”,寶馬也是夠累的,雖然按照程序,這家新公司的成立還需要得到中國相關部門批准,並完成企業登記手續。不過這事基本是板上釘釘了。那咱們就看看這光束汽車到底是怎麼個情況,未來的產品都會有哪些。

為什麼選擇長城

如果說只是為了雙積分而要生產新能源車的話,寶馬和華晨之前還有一個“之諾”主打的就是新能源車,只不過銷量不忍直視。

這裡也有華晨和寶馬之間的一些故事,就不細說了,大家知道在諸多方面與寶馬因利益差距存在分歧甚至是爭鬥,這在業界都不算是什麼秘密了就好。像華晨汽車這樣背景複雜的國企真的很不利於深入合作。

光束汽車來頭不小 長城寶馬新合資公司瞭解一下

所以再找一家合作伙伴也不是什麼問題,何況BBA其他兩個也都是兩家合作伙伴,而其他主流車企基本都有了自己的豪華品牌:北汽奔馳,廣汽謳歌,東風英菲尼迪,奇瑞捷豹路虎,長安林肯,吉利沃爾沃等,長城自然是寶馬最想拉攏的夥伴。

而且長城的哈弗品牌近年來通過在SUV市場取得的巨大成功所形成的良好口碑。雖然在新能源方面,長城有點慢,不過在電機、電控、動力電池等都有所佈局,已經建成電芯、機理分析、PACK、BMS試製試驗室以及電池試製車間、試驗中心、分析中心等。WEY品牌下的混動車型P8也已經開賣,反響還不錯。

光束汽車聽誰的

以魏建軍的一貫作風來看,肯定不願意讓寶馬來主導,事實也是如此,儘管雙方的持股比例是50:50,但光束的董事長由長城委派,副董事長由寶馬委派,董事任期四年,可見話語權還是在長城這邊。

感覺寶馬找的兩個夥伴都不是省油的燈,都屬於是強硬派的,也許經過華晨15年的磨合,寶馬已經習慣了這種風格的夥伴了吧。

光束的產品會使用什麼品牌

畢竟新合資公司還有一項急需承擔的責任,那就是緩解國內雙積分政策帶來的壓力,所以首款車型,沒有意外,將會是MINI品牌電動車。畢竟實現在中國生產純電動MINI汽車,這也是寶馬的“全新第一戰略”中,MINI品牌戰略性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要素。

光束汽車來頭不小 長城寶馬新合資公司瞭解一下

此前電動版MINI的概念車MINI Electric Concept在去年的法蘭克福車展就曾展示過,基本採用寶馬i3的技術平臺打造,而最新款i3s已經達到馬力184P、最大扭矩270N.m的水準,續航力也將上看280公里,並擁有6.9秒內從靜止加速破百的實力。

這樣的動力水平放到MINI這樣一款運動的小車上,似乎還差點意思,不到300公里的續航也有些不夠看,好在按照寶馬的計劃,明年才開始在英國牛津的工廠開始生產,還有時間。

當然作為全新的合資公司,不可能只是電動MINI的工廠,未來光束還好開發新一代純電動汽車平臺,在該平臺上生產新品牌的電動汽車。至於新品牌是不是就叫光束,這個目前還沒有定論。

渠道如何調整

既然寶馬在9號剛剛“安撫”了華晨,自然不好再新建銷售渠道。這樣做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現有經銷商的利益,避免上汽奧迪的事情發生。

所以,以後MINI品牌純電動車將利用寶馬現有渠道進行銷售,而新品牌車型將利用長城汽車現有網絡進行銷售,不過這樣對於新品牌的形象建立似乎並不太好,也許隨著WEY網絡的進一步強化,更多會放在WEY的網絡銷售更為合適。

光束汽車來頭不小 長城寶馬新合資公司瞭解一下

還要說一點的就是,寶馬不僅僅是個汽車製造公司,也是出行服務公司,寶馬打造的汽車分時租賃服務ReachNow即時出行,已於2016年11月在國內開始了試運營。不過目前ReachNow提供的是價格較高的 i3 作為出行工具,以後可以直接採用國產的電動MINI或者新品牌的車型,從這個角度看,渠道神馬也沒那麼重要,光是出行服務就能消耗不少,甚至可以直接用他來賣車。

光束未來值得期待

光束汽車的誕生,對於長城汽車來說,好處自是不言而喻。既能把在新能源方面的短板補齊,又能學習到寶馬的管理和技術經驗。要知道,吉利近些年的快速發展,與其從沃爾沃中汲取的營養也不無關係。

而對於寶馬而言,既能更加快速的推進其新能源的戰略,又增加除華晨寶馬之外積攢新能源積分的另一條路。

光束汽車來頭不小 長城寶馬新合資公司瞭解一下

皆大歡喜的局面,就看一切是否會如預期的美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