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開盤破發,雷軍: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

小米開盤破發,雷軍: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

2018 年 7 月 9 日上午 9:30 分,隨著雷軍敲響那個港交所特別準備的“加大版銅鑼” ,小米在港股正式開盤了。

按照開盤價,小米總市值為473.2億美元。此前,小米已經敲定發行價為 17 元港幣,公司估值 484.7 億美元,這略低於雷軍昨天內部公開信上提到的 543 億美元的市值。

新浪科技提到,假設並無行使超額配股權及根據首次公開發售前僱員購股權計劃授出的購股權,上市後,雷軍的總持股量將佔已發行股本約 29.40%,並將持有投票權約 54.74%。以此計算,雷軍僅從小米集團一處得到的財富就已經達到了139.14億美元,實時財富緊逼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以及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

同時,小米集團市值成功超過網易,距離京東還差不到100億美元。

雖然不及高峰時喊出的 2000 億美元的估值,但對於創業僅八年,並且還是手機這個“血海”當中的小米來說,這也算是個階段性的成果了。

小米開盤破發,雷軍: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

在敲鑼前的致辭中,雷軍對於過去進行了總結:

八年前,我有一個瘋狂的想法: 要用互聯網方式做手機,提升中國產品的全球形象,造福全球每個人!說實話,幾乎沒有人相信這個瘋狂的想法。謝天謝地,公司第一天開張,有13人一起過來一起喝小米粥。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始幹“革命”了。

同時雷軍在 IPO 現場宣佈,小米向香港公益金捐贈100萬港幣。

排除致辭中微微的哽咽,整個開盤儀式上,雷軍整個人臉上都掛著招牌式的微笑,整個人看起來意氣風發。並且還展現了一把“雷氏幽默”,央視財經記者問到“為什麼敲鑼時聲音有點小”,雷軍略顯羞澀地說:“第一次敲,怕敲壞了”;記者問:“此時此刻有沒有什麼想對八年前的自己說的?”雷軍想了一會說:“開業那天記得去理個頭。”

小米開盤破發,雷軍: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

雷軍對於港股其實並不陌生,這也是他第二次來到港交所敲鑼,雷軍在微博上提到:“十一年前,第一次到港交所去敲鑼。2007年10月9日,金山軟件(3888.hk)在香港主板上市。今天是我第二次來到港交所,小米集團(1810.hk)掛牌上市!”

但相比較於金山的上市,此次小米顯然更受關注的多,可以看到,港交所新開設的大廳中,人頭攢動,投資者、分析師、媒體等各行各業的人士,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在現場,無論是投資人、媒體,還是小米的高管,依然在討論那個外界都關心的問題:“小米到底是怎樣的一家公司”?

以前,雷軍總是會強調小米是“互聯網公司”,但最近一段時間,這種提法漸漸少了,小米現在更願意把自己定位為“新物種”。

小米 CFO 周受資表示:

有人定位小米是一家“硬件企業”,而由於IoT物聯網的概念在裡面,事實上是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投資者對小米的估值理解還是不夠深入。小米基於不同業務都能夠找到和她對標的偉大的公司,卻找不到哪一家公司可以對標小米。

港股最近整體的大勢就不太樂觀,而小米在暗盤交易上,也呈現了破發的趨勢。

對於港股最近的低迷,周受資將其總結為三點:一是中美貿易站的形象;二是人民幣貶值;三是大家對於(資本市場低迷)比較擔憂,全球都出現了經濟不穩定現象。

開盤以後,小米的股價也不出意外的破發了。開盤後的一個小時內,下跌幅度一直在 3%~5% 左右浮動。

雷軍似乎也預想到並接受了破發的結果,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採訪時,他說到:“小米過去的發展雖然有起有落,但總體還是很順的。這次港股從低點全新開始,未必不是好事,最重要的就是調整心態。”

但現場的分析師提到,小米破發並不能代表什麼,過去一些大公司如阿里巴巴、谷歌等,都經歷過開盤的低迷,更重要的是要看長期的走勢和價值。


信任與否最直接的投票,還是口袋裡的錢。分析師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已經“抄底”了。除此之外,雷軍致辭中感謝的李嘉誠、馬雲、馬化騰等企業家,順豐等基石投資者,包括喊出“小米模式屬於中國,前所未見,並有一定的全球新商業普世價值”的財經作家吳曉波,都選擇了用實際行動,也就是認購,來支持小米港股的表現。

和大陸不同,港股80% 為機構投資者,只有20%是散戶,而機構投資者最看重的,就是現金流。而這恰恰也是小米的痛處。

對於小米未來股價的走勢,現場分析師普遍給出了較為樂觀的預期。他們認為同股不同權的設定,對於機構投資者非常利好,同時港股為小米補充了對沖的制度,會讓小米股價更加穩定。

就像雷軍昨天在公開信上說的:“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上市從來不是我們的目標。”小米的下半場比賽已經開始了。

截至發稿,小米下跌3.06%,報 16.48 美元/股,總市值約 469.9 億美元。

小米開盤破發,雷軍: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