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在國外要怎樣才能克服孤獨感?

有人說,出國好像重新投了一次胎。一個人面對新的學校,新的文化,新的環境,甚至,連食物都是新的。如果沒能迅速適應,在極端孤獨的情況下,恐怕會有惡劣的結果發生。據耶魯大學發佈的研究表明,45%的中國留學生稱曾出現過抑鬱症狀,29%的人稱有焦慮症狀。足見不能真正適應的可怕。

Vivian同學來到加拿大的小城市哈里法克斯生活了兩個多月,本身她的英語水平就是剛好達到學校的最低要求,加上又是性格內向的姑娘,這兩個月走來很是孤獨。沒朋友,結識的幾個華人朋友雖然偶爾能聊聊,但很少能找到共同話題。每天按時回家,然後做作業、玩電腦,和室友聊天,基本都是應付。一個人堅強地挺過,每天都感到很孤獨。

事實上,像Vivian這樣的情況絕對不在少數,留學就像是一場修行,而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我們可以怎麼做,來克服異鄉求學的孤獨感呢?

留学生在国外要怎样才能克服孤独感?

@Nancy:

我也是在加拿大留學,剛到這裡的時候,一切都不適應。不會選課,上課聽不懂,就連去麥當勞點餐,我都不知道如何作答。每週會打越洋電話回國。給好朋友傾訴我的思念和種種不習慣。我開始一遍遍問自己“我到底是為了什麼要出國?

人在感到孤獨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尋找它的反面,在異國他鄉,這是一種叫做“歸屬感”的東西。最開始,我們可能會用星座、來自哪裡、學什麼專業迅速結交到一個小團體,大家一起上課複習吃吃喝喝;漸漸地我們可能發現,要和身邊朋友變得更親密的談資變成了,誰換了新的男/女朋友,誰買了新款的奢侈品,誰又去了歐洲旅遊。我們努力地想成為他們的一員,只是為了能和他們有共同語言,為了看起來很合群,但最終我們會發現,迷失的是其實是自己。

所謂迷失,就是一種明明知道自己這麼做不開心,卻無能為力的感覺。因為害怕突然“一個人”所以不得不去迎合,因為“一個人”代表自己沒有朋友,自己是孤獨的,而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我記得大學剛選了專業之後,每次第一節課我最關心的是這個課上有多少中國人,好讓我有種安全感,至少作業不懂的有人可以問,考試之前可以一起相約複習。

其實,我們是不大能從他人身上獲取到真正的歸屬感和安全感的,這不取決於我們是否有男女朋友,是否加入了學生組織,這些只能算留學旅途中“陪伴”的一種形式。真正的歸屬感是我們學會和孤獨和解,是發自內心地認為,孤獨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它只是生活的一種狀態。

留學旅程中尋找寄託的另一種方式是,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我有一個朋友,上大學時聽了父母的建議選了統計學專業,讀到大二發現自己怎麼也讀不下去了,因為她對數字就是不感冒。後來偶然的一次機會,她接觸到了國際政治這門課,沒想到竟一發不可收拾,暑期選了一門政治課上了之後,我的這位朋友果斷決定換專業,現在她已經在美國東亞研究專業排名第一的大學念東亞政治學的碩士了。

很多時候我們唯唯諾諾,不敢拒絕,只是因為內心少了某種支撐,不明白“自我”之於一個獨立個體的意義。當找到了熱愛的事情,一個人才有底氣和耐心來面對未知的挑戰;一個人只有清楚瞭解自己的興趣所向,以及哪種狀態讓自己最舒服的時候,才是找到了“歸屬感”。而獲得“歸屬感”的方式在於不斷探索和不斷思考與反問。

歸屬感不是來自於一群人的熱鬧,而是來自一個人獨處的時刻。有一句話說,“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但很多很多個時刻,我愛這樣的一無所有。

@黛西醬:

本人在倫敦,這裡一切都很慢,早上上班很,晚下班很早,週六日銀行休息,地鐵停運,罷工也是常有的事。日照時間徘徊在五到六小時,要不下雨,風還很大,水也硬喝,嘩嘩脫髮。

剛來的時候,還讓二房東還是自己人坑了。我就是想告訴你,所有人,無論雅思9分還是6分,剛來都會有一陣特別難受。

後來好不容易自己完成註冊了,學費也經歷一番周折繳付成功,也住進了學校的宿舍,但是新的問題來了。我們班是那種英國本土人和歐洲人很多而亞洲人幾乎沒有的專業。很多時候,你跟同學聊不到一起去,還會因為作業而撕起來。學藝術有時候,逼格不一樣,真的無法一起玩耍。所以會迎來第二個孤獨點,我要再次說,很多人每個人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在國外能碰到互相稱心如意的朋友簡直是福氣。沒有那是最自然的事兒。

這個坎兒終於過了以後,我做了件錯事,剛來倫敦不到仨月,我偷偷訂了機票回國看我男朋友去了,結果被我爸媽知道了。這聽起來輕描淡寫,但是我爸媽因為我騙他們,進而覺得我沒好好學習,上升到了你別唸了給我滾回來的高度。

於是我破產了,那一週基本無法安睡,隨時都有時差還沒倒回來的惴惴不安。男朋友那幾天也很忙,所有人都在忙,我也沒人可傾訴,所以最後我哭了一週,後來我媽偷偷給我打錢了,我的房租終於續上了。

所以可能這個時候,我對孤獨的定義又多了一點,有時候你做了錯事,傷了人心,父母和家人不是真的懂你多孤獨但還是會心疼你。所以如果你在國外感到孤獨,一定要和父母或者特別好的朋友一直保持聯繫和溝通。

再之後,就是如何跟不同國家的人合作拍作業並相處,如何應對自己人低智商的撕,這些都懶得講,因為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堅持自己,毫不動搖。”記住,國內也許人脈勝過實力,但是國外如果你有實力,還是在一定層面上的機會里有你發光的地方。 如果還孤獨,英語還不好,千萬不要害羞,千萬記住:如果不喜歡誰,一定不要講誰壞話,無論老外還是自己人,無論他比你次還是比你牛。

所以到現在為止,我能經歷的孤獨的不同檔次都差不多有了一遍,最近還是覺得孤獨,一個是因為異國戀很累,但是真的獨立了很多,再者就是孤獨會讓你真的知道享受一個人的時候,愉悅地與自己相處是可以做到的。

總而言之,我把所有糟心事說出來,想給的建議就是:

1 多跟local接觸,想說啥說啥,只要不談隱私,學會讚美他人

2 有那麼一兩個你病了能來看你給你買藥的的好朋友還是很重要的

3 努力學習,儘可能地學習,只要孤獨就要開始學習,學習專治所有庸人自擾。不學習就去看展覽、做飯,要技能傍身。

4 無論遇到任何難處,要告訴自己這不是末日,因為活著就是受罪的

5 多跟父母聊天,讓他們知道你做了什麼過得如何,你自己也會覺得自己是有依靠的 6 如果你已經在國外帶夠仨月以上了,那麼信我,哪怕父母還在支持你經濟上的花銷,你都要有一個要獨立的念頭。可以去打工賺點零花錢 ……

@白馬夜行:

出國前各種糾結,在所有糾結的原因中,我從來沒有想到過“孤獨”這兩個字。從來沒有擔心過,可出國後,發現“孤獨”竟然是留學生最常提到的詞彙之一。

孤獨,無論出國還是不出國,都是存在的。在國內可能不太明顯,因為十幾年二十幾年下來,總還有那麼一兩個朋友可以談心。就算沒有知心朋友,還有父母。出國之後,父母不在身邊,朋友需要重新交,這個時候是否具有交朋友的能力就很重要了。

在剛出國的一段時間裡,可能會有一段空白期。這段空白期大部分人都要經歷,和個人交友能力關係很小。但是過了半年,如果你依然沒有朋友,就要反思自己,而不是抱怨環境了。

我是少數沒有經歷那段空白期的人。很幸運,一個在國內認識了很多年的朋友提前一年先來到加拿大。我降落多倫多那天,出了機場就有她打車來接我。她也幫我在同一個房子裡租了一個房間。之後她帶我熟悉學校,周邊超市和城市公交等。但之後的日子裡,我並沒有和她黏在一起,而是去認識新同學。

舉個例子。第一個學期的reading week,之前那個那個朋友回國了,我並沒有悶在家裡,當時正值紅葉季節,多倫多附近最佳紅葉觀賞點是阿崗昆,我就和班裡幾個比較熟悉的同學計劃自駕去看紅葉。最後大家覺得阿崗昆太遠,選擇了更近一點的Muskoka,四個人開著一輛車出去玩了3天,很開心。Reading week回來上了兩週課就是萬聖節。這可是我來加拿大之後的第一個萬聖節,所以我就帶著另外一個同學一起開車去了Wonderland看鬼屋。

很多人可能說,哪兒有那麼容易,我沒有駕照怎麼辦?我還沒買車怎麼辦? 我想說的是,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我剛到加拿大一個月就考了駕照,沒有車就租車。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從以上例子中看到些規律不?我總是先有一個自己特別想做的事情,然後尋找有共同興趣的朋友同行。出國前,我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如果我們嘗試思考更深一些,歸根結底,你是不是一個有意思的人。朋友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才聚在一起的,而不是說你覺得誰誰挺好,就要特意經常約誰出來玩。朋友不是刻意交往出來的,而是隨著你的興趣愛好逐漸培養出來的。

寫了這麼長,最後儘量簡單總結下吧。人們通常喜歡有意思的人,和這樣的人一起度過時間會感到充實而愉悅。你如果是這樣一個人,不用發愁沒有朋友。我並不是說要勸人假裝樂觀自信充實,每分每秒都得開心,這是不可能的。

但是希望大家大部分時間可以真的去用心欣賞和享受這世界美麗陽光的一面。山川大海,攝影旅遊,動物藝術,徒步瑜伽等。這些興趣愛好會把你和類似的人聚在一起。結交朋友本身也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任務;是平等陪伴的關係,而不是彼此的負擔。

@你說呢

我留學前雅思考了5.5,留學之初深感英語水平不足,除了學習方面沒有大問題外,生活各方面都有些障礙。我覺得5.5的雅思水平還不足以深層次地瞭解這裡的社會和文化,加上獨自一人在外的學生,更難以在短時間內建立穩定的人際圈子。於是,我們缺少歸屬感。

我也曾經覺得

孤獨,但我較快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主要用了三個方法,可以參考下~

1. 主動尋求幫助+主動幫助他人:我雖不算內向,但是個比較被動的人。不過,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還是要尋求幫助;接受過很多人的幫助後,內心感動,決定會像他們幫助我一樣去幫助別人。

再後來,發覺無論是幫人還是被幫,都能助我收穫溫暖和友情。你可以找國內的家人和老朋友,可以找在加拿大認識的中國朋友,可以找學校裡認識的其他同學和老師,甚至可以找陌生人……大多數人還是樂於助人的。

2. 提高英語水平+ 不只跟中國朋友交流:這是個良性循環~英語水平提高了,就更容易找到談得來的朋友;朋友圈擴大了,你也更容易在跟朋友們的交流中提高英語。

當然,萬事開頭難,你可能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明顯成效,因此若想堅持,還是要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提高英語水平(比如看劇)、交朋友(比如參加個學校社團)。

3. 堅持培養幾個業餘愛好:關於這個方法,上面也稍有提及。業餘愛好不但能幫助你學英語、交朋友,還會讓你的生活更充實。即使是在你獨處的時候,有幾個業餘愛好,也會使你感到“alone but not lonely”。

@陳仙貝:

其實孤獨這件事情,跟你的年紀,跟你身邊的人,跟你在哪裡都沒有關係。

我本人朋友很多,性格大部分時候都屬於比較討人喜歡的類型,所以如果想出去玩,基本上不會出現叫不到人——也就是說我很少會有在我不想獨處的時候獨處的時刻。

但我還是時常會覺得孤獨,那種身邊有再多的人都無法淡化的孤獨感。

讀到過龍應臺的一句話,明明特別的溫和,但當時真的像一把利劍一樣直接戳進我的心裡;她說:親愛的,你覺得兩個人,一定比一個人,更不孤獨嗎?

我內心深處的一個地方其實是很悲觀的,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最終也將會是孤獨的。但人生路途中有很有時刻,你可以不是孤軍奮戰。說的矯情點,得之我幸;說的冷一點,這不過是個概率問題。

所以,多去認識人,把自己置身在人群中,不是因為這樣你就不會覺得孤獨,而是有更大的幾率找到真正的陪伴。

人終其一生都要和既定的事情戰鬥,和別人戰鬥,就不要和自己戰鬥了。勇敢接受自己的孤獨,和自己和解。

推薦一本書:《孤獨六講》蔣勳。私覺得,受益終身。

留学生在国外要怎样才能克服孤独感?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每個人實際上都是孤獨的個體。如果長時間的孤獨能換來內心的平靜,能思考出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其實也不是一件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