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武王爺,風采折服法國學者,卻變成古裝劇里的「蠢豬」

一代英武王爺,風采折服法國學者,卻變成古裝劇裡的“蠢豬”

一:“蠢豬”皇子

康熙年間折騰得最出名的“家務事”,莫過於著名的“九子奪嫡”。自康熙晚年起,幾位康熙的好兒子為爭太子位掐得你死我活,捎帶給野史文藝貢獻素材無數。比如電視劇《雍正王朝》,就生動再現了這場折騰,其中冷麵幹練的四阿哥胤禛,外寬內忌的八阿哥胤祀,甚至孤僻強硬的十四阿哥胤禵,更是各個形象豐滿。至今在熱心票友間,火熱圈了不少粉絲。

當然,除了這幾位英武阿哥外,劇中同樣叫票友們印象深刻的,卻還有一位輕鬆刷新智商下限的蠢阿哥——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下面簡稱胤禔)。

作為劇中的“皇長子”,這位油膩中年造型的大哥,放在一群青年皇子裡本就扎眼。但智商卻更辣眼,特別是當太子胤礽給康熙“戴綠帽”後,瞅準機會的胤禔野心大爆發,一邊擺出大哥架子教訓弟弟們,一邊在康熙老爹面前主動表忠心,甚至還興沖沖請纓,要替康熙宰了“好弟弟”胤礽。終於叫忍無可忍的康熙當場衝他暴怒一句:“像你這般無情無義、飛揚浮躁、權利薰心的蠢豬,居然也想當太子!”

一代英武王爺,風采折服法國學者,卻變成古裝劇裡的“蠢豬”

可是,就是這位劇中弱智到搞笑的“蠢豬”皇子,卻在跟隨康熙多年的外國傳教士,貴為法國科學院院士的歐洲學者白晉(外文名Joachim Bouvet)筆下,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個皇子(胤禔)是個美男子,又非常可愛,才華橫溢。”

如此清宮劇裡的“蠢豬”皇子,竟是真實歷史上集才華美貌一身的英武皇子?

二:青年英雄

愛新覺羅·胤禔出生於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母親是惠妃那拉氏。胤禔原本排行老五,但因前四個哥哥都不幸早夭,他成為康熙的皇長子。而要對比《雍正王朝》的橋段,這位“大哥”首先被黑壞的就是顏值。以史料記載和流傳到現代的畫像看,胤禔哪裡是電視劇裡常見的肥胖模樣?相反生得十分清秀俊朗。說他是康熙家的頭號美男子,都是毫不為過。

但比這顏值更“俊”的,卻是少年時代的胤禔,早早驚豔大清政壇的才華。

雖然由於出身低微(胤禔的生母是庶妃),作為長子的胤禔被排除在太子人選之外。但他懂事卻很早,自小就十分刻苦努力,文韜武略樣樣有模有樣。也被父親康熙帝看在眼裡,胤禔九歲的時候,就隨著康熙帝外出巡遊,一路都被父親帶在身邊,經常當著身邊大臣的面大秀父子親情,堪稱十分得寵。

待到胤禔長大成人後,他果然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十八歲時的胤禔,就以“副將軍”的職務,跟隨康熙帝踏上征討準噶爾梟雄葛爾丹的戰場。八年以後,即康熙三十五年清軍與葛爾丹的浴血決戰裡,二十六歲的胤禔更受命統領前鋒營。少年老成的他,很快就以成熟的帶兵手腕,將這支清朝皇家精銳騎兵帶的有模有樣。這番優良表現,也換來了康熙帝的熱情表彰——獲封“直羅郡王”,成為康熙皇子中,僅次於太子胤礽的重量級人物!

一代英武王爺,風采折服法國學者,卻變成古裝劇裡的“蠢豬”

但千萬別以為,這位軍事才能卓越的王爺只是個赳赳武夫。就是在受封“直羅郡王”兩年後,胤禔更是慷慨受命,治理有著“小黃河”綽號的京郊渾河災區。三十歲的他甩開膀子苦幹,精心指揮開河墾田,甚至親自下地幹活,終於開出了一條二百里長的嶄新河道,徹底杜絕了年年氾濫的水患,更把兩岸草都不長的鹽鹼地,改造成了鬱鬱蔥蔥的肥沃良田。舊貌換新顏的渾河流域,也被康熙帝喜氣洋洋的賜了新名——永定河。

熟悉清代歷史就知道,這一段年代,不但是胤禔大展拳腳的芳華年代,更是康熙皇帝執政生涯裡最為苦累的歲月。比起被康熙帝寵溺得越發不像話的太子胤礽來,就如民間家庭裡早早懂得為家族分憂的長子一樣,作為皇長子的胤禔卻一直在父親面前認真效勞,鞍前馬後幫助父親扛起大清江山。“康乾盛世”的輝煌裡,確實有他的苦勞。

也正因這樣的苦勞,多年以來,胤禔在群臣的眼中,就是這樣一位英武王爺的形象,更是康熙帝心中最靠得住的好兒子,就連祭祀華山這樣的隆重任務,康熙帝都交給了胤禔負責。那時恐怕不會有人想到,這樣一位忠勇皇子,竟會在康熙帝晚年的幾年間迅速墮落,

不但身敗名裂,更成了後世野史裡百般嘲笑的“蠢豬”!

一代英武王爺,風采折服法國學者,卻變成古裝劇裡的“蠢豬”

一切,都來自胤禔心中,常年碎碎唸的慾望:我要當太子!

三:不作不死

爭太子這件事,胤禔確實默默惦記了好多年,特別是康熙四十七年時,多年不務正業的太子胤礽被康熙一怒廢掉,胤禔爭太子的念頭,更似火苗一樣竄了三尺高。可是,胤禔顯然沒看清局面。

康熙雖然對胤禔器重信任有加,但從來沒有立他為太子的想法。拘捕胤礽之後,康熙曾說過:“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顯然,在康熙心中,胤禔是一個可以輔佐未來皇帝的好大哥,做皇帝卻沒門!

但康熙帝哪裡想得到,自己這位外表踏實肯幹的大兒子,爭太子的決心早如吃了秤砣,甚至還找來了一個“妖僧”給胤礽唸咒,盼著能早把弟弟給“咒”死。本身這種行為就叫愚蠢,偏偏胤禔還辦得破綻百出,早叫自己的三弟胤祉看了個滿眼,偷偷跑去給康熙帝打小報告,氣的康熙震驚不已。

而比這還蠢的是,猴急的胤禔還跑到康熙帝面前鼓譟,主動要求替康熙帝殺胤礽。可他卻忘了,康熙帝不單是帝王,更是個父親,天下哪家父親會容忍兒子們自相殘殺?加上三弟胤祉的小報告,傷心透頂的康熙帝,對這個自己信了大半輩子的兒子,終於徹底絕望。

一代英武王爺,風采折服法國學者,卻變成古裝劇裡的“蠢豬”

氣憤至極的康熙下令,奪胤禔郡王爵,在府第高牆之內幽禁起來,嚴加看守。這還不解恨,康熙四十八年春康熙巡視塞外,臨行之際再下諭旨:“胤禔鎮魘皇太子及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無顧忌,萬一禍發,朕在塞外,三日後始聞,何由制止?”

就這樣,曾經英武不凡的“多羅郡王”胤禔,就在三十七歲的大好年華里,落得在府邸裡幽禁的厄運。在度過了二十六年失去自由的孤苦生涯後,在雍正十二年悽然死去。

關於他的大起大落,後人除了惋惜,更有連連喟嘆:縱觀胤禔在爭太子位時的所作所為,其手段之下作,智商之愚蠢,簡直與他大半輩子的英武幹練大相徑庭。只能說,權力的誘惑,不但能叫人利慾薰心,更能叫人利令智昏。胤禔的人生結局,值得天下爭名逐利者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