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交替地產板塊史:一場劃時代的房改,一場華麗的蛻變

1998年,那一年,瓊瑤劇《還珠格格》火遍了大江南北;那一年,中國互聯網才剛剛興起;國企大刀闊斧的改革帶來了“下崗潮”.....

一場劃時代的房地產改革

對於房地產來說,那一年,是房地產歷史的又一個全新開篇。據悉,截至1998年末,全國有19個省區出臺了深化房改的政策,另有6個省區的方案正在審批中。

十年房改終取得實質性突破。中國福利分房制度,在歷經了近半個世紀的演變之後,徹底變為歷史,這件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大事,不僅僅成為經濟發展的推動,也在不經意間成為社會階層分化重組的催化劑。

自此開始,我國住房逐漸市場化,房地產進入了新一輪高速增長,這一輪房地產增長之猛烈,持續時間之長,超乎所有人的預料。

到2003年,國務院下發《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簡稱“18號文件”),正式明確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在國民經濟的地位迅速提高,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越來越大。

根據央行《2002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測算,2001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對中國GDP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為1.3個百分點,再加上間接貢獻率可達到1.9到2.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房地產對GDP增長率的貢獻高達25%到33%。在其它的分析中,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甚至更高。可以說,在目前的中國經濟中還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部門可以向房地產業一樣,對宏觀經濟的增長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合肥樓市的全新開篇

1998年住房改革制度落實到地方,投資的大勢隨之席捲全國。其中,合肥樓市也深受影響。

具體來看,合肥的樓市發展要追溯到上個世紀的90年代。1998年,單位福利分房壽終正寢,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一夜之間,房子變成了“香餑餑”,合肥樓市注入了活力,2000年後開始蓬勃興起。

而最早對合肥房價的記載也是要從2000年說起,當時是1200元/平米,“合肥第一小區”的琥珀山莊也是紅極一時,堪稱時代楷模。

2003年,房地產行業首度被認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但由於城市土地的稀缺性,房屋價格被持續推高,而此時合肥房地產處於起步階段,平均房價2341元/㎡。2007年,合肥市區房價有3344.6元/平米,當年賣房超過7.5萬套。

到了2008年,受“降息、利率7折和稅費減免”利好政策影響,房價漲幅高達13%。不僅如此,在購房政策持續寬鬆的基礎上,合肥樓市庫存在不斷下降,房價開始逐步抬升。

太平洋(合肥)置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昕接受媒體專訪時回憶“2002年,合肥城中心房價在1200元/平方米到1500元/平方米之間,2008年我們開發銷售的銀泰中心住宅價格可以賣到1.3萬元/平方米,6年時間單價呈10倍增長,這是合肥樓市高速發展期。”

城市價值、樓市價值不斷攀升

1998年的時候,合肥還沒有現在這麼大,那時巢湖還沒有撤拆分,廬江縣與巢湖市(縣級市)還不歸合肥管轄。那時,濱湖區、政務區、高新區等還是灘塗圩地、荒草叢生。

那時,濱湖還沒有地鐵、徽州大道、濱湖會展中心,甚至連像樣的路網也沒有,在合肥人的眼中就是實打實的農村。2006年11月15日,合肥市濱湖新區在一片荒地中打下第一根樁,才拉開了這片不毛之地崛起序幕。從省城市府廣場乘坐14路公交車,到屯溪路轉乘601路公交車,出主城區向巢湖方向進發,一路顛簸行進50多分鐘,走進一片荒蕪之地。誰能想到一片農田上能造出這樣的大城市..而且重點是房價高的嚇死人。

政務區建設發展之初亦是如此,幾戶人家、幾畝耕地、幾間平房構成了新區原有的田園風貌,可以說是合肥市老城區周邊的郊區地帶。不要說高樓鱗次櫛比、車輛並行不悖,就連一幢兩層小樓房都很難找,更不要說發展成為如今的最具國際化氣質的純粹城市中心。

不僅如此,你能想象現如今的完美版塊,20年前還是不被看好的遠郊新城,遠離城市、一片荒蕪的高新區的景象嗎?時針撥向20多年前,合肥高新區成為國務院首批設立的國家級高新區,成為新時期下合肥快速發展的新方向。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的高新區是安徽省新興產業門類最全、創新潛力與活力最優、金融資本最為活躍、政策集成度最高、人才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以前我們習慣廬陽、瑤海歷史悠然的老城區,可現在合肥最熱門的板塊當屬濱湖、政務、高新。時代在變化,各大新老闆塊也在交替變化著,合肥城市價值和樓市價值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合肥,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