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寡头化,竞争红海化,汽车金融还有更好的玩法吗?

集金额小、流通性高、资产处置灵活、风险可控等优势于一身的车贷业务,一直是互金领域普遍看好的一个细分领域。

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多家车贷平台发布了清盘和停业的公告,而从平台发布的清盘和停业公告来看,无法完成合规、自身经营不善、以及与第三方担保公司的纠纷,是这些平台被迫退出的主要因素。

随着持续监管功效的释放,车贷业务已进入到了一个红海竞争的局面,不少规模较大的平台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中的超过一半的业务份额,与此同时,“马太效应”下,车贷行业头部平台,市场主导地位逐渐凸显。

应用寡头化,竞争红海化,汽车金融还有更好的玩法吗?

无论是风控升级、还是场景嵌入,亦或是欺诈遏制,这都预示着汽车金融还要经历进一步“洗牌”,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和健康。而在这个过程中,经销商、上下游供应商、金融服务方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并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更好地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整个实体经济及汽车行业的发展。

2004-2017年中国汽车贷款行业相关政策

应用寡头化,竞争红海化,汽车金融还有更好的玩法吗?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自2016年监管新规下发之后,车贷业务瞬间从蓝海变成红海,成百上千的平台开始进入这块市场。业内人士纷纷惊呼,“没想到‘红海’来得这么快。”

从2018年初开始,国家部署专项打黑行动,传统的拖车催收被严格限制,这给车贷行业带来了沉重一击。车贷平台清盘者有之,退出者有之,似乎种种迹象证明了,昔日车贷盛景不再。

“但凡与金融相关,一定要做好风控。”

贷前风控审核,征信、个人还款能力、车辆价值等考虑因素;

贷中后风险预警系统包括GPS自动预警系统,风险预警排查以及到期还款智能提醒;

贷后管理方面,还款提醒方面,文明催收,电话提醒、短信提醒,法催。

传统车贷行业面临了更多的监管压力,更要随时要保持创变的思维。

汽车供应链金融,又何止仅限于车商贷业务

汽车供应链,除了服务B端的商家,还可以通过B端切入到C端个人用户,布局整个车金融生态链,围绕汽车后端供应链的金融产品也是非常大的蓝海市场。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风险是由资产本身的属性决定,而车贷的资产,并非仅有传统车抵贷市场。面向车商推出的汽车供应链金融产品则是服务车商,为车商赋能的利器。车商贷业务的借款方是处于正常经营的汽车零售批发经销商,借款用于为其日常交易采购提供流动性资金,还款来源主要为销售订单对应的货物所得或其他收入,对应的质押物为相对标准、保值和易处置的新车,且处于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仓储企业和资金方的多重监管之下,具备较强的保障。

应用寡头化,竞争红海化,汽车金融还有更好的玩法吗?

任何一家有心深耕汽车金融的平台,绝不甘心只做车贷业务。而是逐步向汽车金融服务平台转化,提供汽车全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汽车供应链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车上贷款业务,而是基于车商由B端渗透到C端,从而布局整个汽车金融产业生态链。综合也不仅仅体现在服务的综合上,还有客群和车辆的综合。不管是新车、刚入手和正在使用的车,还是准备变卖的二手车,只要消费者需要,汽车金融服务商都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

所以,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个有未来、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行业,相信那些合规运营的平台终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