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芯片禁运事件,是如何让国人了解到芯片的不堪一击

近期,中兴通讯芯片禁运事件,再次让半导体行业敲起了警钟。半导体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信息产业的基石,其关乎到国家安全,大国的崛起,时代使命面前,大国战略推动产业发展,芯片国产化已迫在眉睫。

纵观全球半导体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系统厂商主导→IDM(集成器件制造)→垂直代工→产业转移):

中兴通讯芯片禁运事件,是如何让国人了解到芯片的不堪一击

一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刚开始的主要由系统厂商主导;二是1970s,美国将装配产业转移到日本,半导体产业转变为IDM(集成器件制造)模式,即负责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所有的流程;三是1990s,随着PC兴起,存储产业从美国转向日本后又开始转向了韩国,同时台积电成立后,开启了晶圆代工(Foundry)模式,拉开了垂直代工的序幕,无产线的设计公司(Fabless)纷纷成立,传统IDM厂商英特尔、三星等纷纷加入晶圆代工行列,垂直分工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形成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四是2010s,随着大陆智能手机品牌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催生了对半导体的强劲需求,加之国家对半导体行业的大力支持以及人才、技术、资本的产业环境不断成熟,全球半导体产业酝酿第三次产业转移,即向大陆转移趋势逐渐显现。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半导体生态逐渐建成,设计、制造、封测三业发展日趋均衡,虽落后于全球领先的产业技术,但也已开始呈向上突破之势。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半导体产业新技术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目前大基金首期投资成果显著,撬动了地方产业基金达5000亿元,大基金二期募资也已经启动,募集金额将超过一期,继续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

中兴通讯芯片禁运事件,是如何让国人了解到芯片的不堪一击

2017年,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美元,国内半导体市场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但自给率水平非常低,特别是高端核心芯片极度缺乏,国产占有率都几乎为零。目前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为6.3%,而我国年均复合增速为21.5%。随着5G、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的进一步兴起,叠加全球半导体产业向大陆转移,我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对于坐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加之我国对半导体行业的大力支持,产业环境不断成熟,举国之力,未来实现各个环节技术的突破指日可待,整个行业的发展动力也是非常充足的。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芯片半导体作为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决不能受制于人的。

中兴通讯芯片禁运事件,是如何让国人了解到芯片的不堪一击


从目前芯片半导体行业上看,从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环节的龙头公司已在全球产业链中渐露头角,但自给率水平非常低,核心芯片缺乏,2015国内半导体自给率还没超过10%,16年自给率刚达到10.4%。预计15年到20年,国内的半导体自给产值CAGR能达到28.5%,从而达到2020年国产化比例15%的水平。

设计业:虽然收购受限,但自主发展迅速,群雄并起,海思展讯进入全球前十。

制造业:晶圆制造产业向大陆转移,大陆12寸晶圆厂产能爆发。代工方面,虽然与国际巨头相比,追赶仍需较长时间,但中芯国际28nm制程已突破,14nm加快研发中;存储方面,长江存储、晋华集成、合肥长鑫三大存储项目稳步推进。

封测业:国内封测三强进入第一梯队,抢先布局先进封装。

设备: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快速稳步增长,多种产品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星星之火等待燎原。

材料:国内厂商在小尺寸硅片、光刻胶、CMP材料、溅射靶材等领域已初有成效;大尺寸硅片国产化指日可待。

尽管这些年来,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龙芯抄袭欺骗科研经费的丑闻,但相信在举国之力的发展下,缺芯少魂的半导体行业,未来10~15年里,有望实现追赶甚至弯道超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