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曬太陽退黃疸,卻發燒入院!原因竟是太陽惹的禍

很多媽媽們在生孩子時候、坐月子的時候

都想居住朝南的房間,

往往月子中心朝南的房間都會比較貴,

為什麼呢?

因為“陽光”呀!

在陽臺、廣場、公園等等能曬到太陽的地方

總有很多爺爺奶奶抱著小嬰兒正在優雅地曬太陽

一問都是一個回答

曬太陽退黃疸、曬太陽對身體好噠!

都說曬太陽好,但偏偏就有寶寶曬出事了....

新生兒曬太陽退黃疸,卻發燒入院!原因竟是太陽惹的禍

事件回顧】

一位剛滿月的小寶寶,皮膚黃疸還沒有完全消退,家長聽說給寶寶曬太陽不但能退黃疸,還能補鈣。於是就選了個好天氣打開窗戶,把寶寶床推到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把衣服脫光光,寶寶邊睡邊曬起了日光浴,貌似很舒服一樣。

到了下午,這位小寶寶臉色通紅,頭頂冒出許多小汗泡,一摸嚇壞了家長,寶寶發燒了,體溫最高達39.7℃!立馬送去附近的醫院治療,由此可見,曬太陽也需要講究方法。

【話說曬太陽好處多多,對促進寶寶的生長髮育很有好處,特別是對於長身體的寶寶來說,一年四季都需要適當曬太陽,可以使皮膚中的7-脫氫膽骨化醇在陽光的照耀下轉化成寶寶生長所需要的維生素D。

曬太陽也有“講究”,曬不好還容易受傷!

‍首先了解兩種“黃疸”不一樣的對策

“10個孩子9個黃”,足可見新生兒發生黃疸的普遍性。據《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介紹,黃疸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當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出生後的第一週,大約60%的足月嬰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黃疸,任何種族或膚色的嬰兒身上都可能發生。

其實大多數的寶寶都屬於生理性的黃疸,家長不用太擔心。但也不可大意,需要隨時觀測寶寶,因為一旦寶寶得的是病理性黃疸,那問題就嚴重了,甚至會對腦部造成永久性傷害。因此,每位新生兒的父母都應該掌握一些黃疸相關知識,以守護寶寶的健康。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出現的黃疸,稱為新生兒黃疸,而“罪魁禍首”就是一個叫“膽紅素”的傢伙~

膽紅素是一種黃色的色素,躲在人體血液的紅細胞中,若膽紅素搞破壞,不乖乖進行代謝,人體血液中膽紅素含量就會升高,進而出現皮膚、粘膜、鞏膜被染黃的情況。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現象,不必擔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會變好。可以給寶寶多次餵養,多吃多拉,多喂新生兒溫開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療就會好起來。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需要去醫院治療,治療方法主要有光照療法、換血療法、藥物療法。正常情況下會先採用光照療法,國內最常用的是藍光照射。

光療能維持膽紅素濃度不過高,隨著嬰兒的發育,肝功能的增強,黃疸會慢慢自行消退。如果照光後仍無法改善的寶寶,再採用藥物或換血方式來治療。

新生兒曬太陽退黃疸,卻發燒入院!原因竟是太陽惹的禍

曬太陽的目的是加速脂溶性的膽紅素氧化為水溶物,從而可以通過體液排出,降低黃疸對身體的影響,但是對於新生兒來說,不建議直接曬太陽,太陽光對嬌嫩的寶寶來說太強烈,很容易造成曬傷。

光療所需要的光並不是紫外線,而是藍光。普通玻璃是可以透藍光的,所以當室外溫度不適宜的時候,避免感冒或者曬傷比降低膽紅素濃度要重要的多,建議調整室內溫度,隔著玻璃曬太陽這種方式對於生理性黃疸可行。

當膽紅素濃度足月兒大於12.9mg/dl,早產兒大於15mg/dl時, 並不意味著一定是病理性黃疸,還需要去醫院確診後才能確定,如果寶寶得的是病理性黃疸,那就不要自己想法子啦,聽醫生的話最重要,找到適合寶寶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曬太陽退黃疸,卻發燒入院!原因竟是太陽惹的禍

‍來看看美國兒科學會怎麼建議:

  • 六個月內的嬰兒不應該直接暴露在太陽光下;
  • 嬰兒外出時,衣著要覆蓋全身,包括四肢,要戴帽。衣著要涼爽透氣舒適,最好棉質;
  • 衣物要緻密,不能採用編織較松的材料。判斷的方法是,拿起衣物不透光;
  • 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太陽光最強;
  • 佩戴戴太陽眼鏡,眼睛不可直視太陽;
  • 使用防曬霜;六個月以內的嬰兒儘量用衣物遮光,對不能覆蓋的區域如面部、頸部和手部可以塗抹防曬霜;六個月以上的嬰兒可以全身塗抹防曬霜,但要避開眼睛。

要曬太陽選好時間最重要!

美國皮膚病學會和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明確建議避免在10:00-16:00這個時間段內曬太陽,以此預防日曬傷。

一般推薦每天9:00-10:00和15:00-17:00這兩個時間段內曬太陽。

照射時間以上下午各10-15分鐘為宜,注意變換體位,以免曬傷,趴著是比較好的姿勢。如果寶寶是睡眠狀態也可以進行日光浴。

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的日出日落時間均有不同,“最佳日曬時段”的概念並不完全可靠,應用“影子原則”來選擇曬太陽的時間段則更為簡單、有效:即當影子的長度短於身高時不宜出來曬太陽,因為這個時候的日頭比較“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